《奇葩说》第6季,萌哒哒的犹太小姑娘星悦作为“新奇葩”,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芳心。可是,在“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一场辩论中,她引起了不小争议。

在这场辩论中,穿着公主裙的星悦说到一半骤然忘词,有人好心的将提示板给她,却被她拒绝。

这个小姑娘显示出性格坚毅的一面,不仅顺利完成了之后的辩论,还在自己的辩论词中融入了“忘词”这件事,调侃自己“看不懂自己的稿子”。特邀嘉宾大张伟对她的评价很友好,说:「星悦整个辩论就像是“童话”」。
可是,观众似乎并不买账。今天的知乎热门就有这个问题:如何评价《奇葩说》选手星悦?
星悦表现怎么样,仁者见仁。可如果我家娃能做到星悦这样,我真心给他点个赞。因为星悦内心足够强大,临场机变当真不俗。
不过,更值得讨论的是:如果孩子怯场,担心上台“忘词”出糗,就是不愿意面对大场面怎么办?
01 怯场这个问题很平常,可还真的别忽视
说起来,这个社会对人的要求还真是越来越高。

孩子幼升小、小升初,如果想上一个不错的民办学校,得参加面试吧。
他学了乐器、棋类,参加形形色色的比赛或者是演讲活动,离不开临场发挥吧。
他长大了参加工作,做出了业绩总要讲给上司听。如果一到汇报就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业绩再优秀可能也不会被领导看到。
同事小叶的女儿团团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这孩子平时口齿伶俐,可一参加面试就开始“口吃”。这次参加幼升小某民办面试,小叶明明给团团押中了面试题目,可团团一紧张发挥失常,面试失利了。

有数据统计,70%的人都害怕公开演讲。如果你的孩子怯场,他并不是个例,没必要对他过于求全责备。我们成年人在公开的场合演讲,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尚且免不了双手颤抖、掌心出汗,孩子怯场再正常不过。
可正常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怯场可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心的减退、表现力的下降、机会的错失,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02 孩子怯场也有药,训练师教你划“OK线”
搜索网上应对怯场的小技巧,可能都是老生常谈。这些措施很有效,但未必对“怯场深度患者”很有效。
比如,事前做好充分准备。
说的没错。孩子面对大场面,准备当然是越充分越好。就拿面试来说吧,如果事先模拟了场景和题目,预先多演练几遍。孩子的紧张情绪有可能会缓解,表现会更加自如,自信心强了以后应对这样的场合也就会更得心应手。
又比如,父母们不要过于责备孩子怯场。

前不久,一个暖心二胎爸爸帮大女儿救场的视频感动了不少人。小女孩贝拉在台上跳芭蕾舞,因为太紧张大哭了起来。结果贝拉爸爸抱着小婴儿二胎奔上台,和大女儿一起跳舞。
相信这段难忘的记忆一定会“成就”贝拉。因为她有一个如此智商情商都在线的父亲,告诉了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不过,日本人人气心理训练师森川阳太郎的方法更特别有效。在他的《如何培养一个不怯场的孩子》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神奇的对抗怯场的办法——在孩子正式上场前帮孩子划定“OK线”。
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实战经验。
森川阳太郎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病人”,有点胆小,很害怕和人交往,于是训练师就给他划定了几条循序渐进的“OK线”。
第一条:对心理训练师和父母做一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第二条:每天吃晚饭前,向父母报告一天的事。
第三条:每天向同班同学道早安。
第四条:午休的时候邀请同学一起玩。
第五条:也请同学放学后来自己家玩。
这个小朋友在训练师的帮助下,懂得了“就算紧张,我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意识,后来还参加了足球队,和足球队里的小朋友们相处很不错。

森川所说的“OK线”,就是一条用来划分自我肯定界限的基准线。他帮助孩子划定了一个比较低的底线,给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一个踮踮脚能够够着的“OK线”,告诉孩子“就算紧张,我也要努力的做到这条OK线”,然后再逐渐提高标准,相信孩子会一天天不一样。

下一次,当你的儿子不敢上场演讲时,你也可可以帮助孩子设定他的“OK线”。
就算紧张,这次我也能对着三个小朋友讲故事。
就算紧张,这次我也能在班级演讲完5分钟。
就算紧张,这次我也能在学校演讲完10分钟。
如果你设定的ok线都合适,相信孩子会有很大的进步。
03 “OK线”跨越怯场关,这几个要点要注意
“OK线”是一个应对孩子怯场的好办法,但是要用好这个方法,还是有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设定标准要以孩子为基准轴心。

身为父母,我们难免看着自己的孩子,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少父母总是会在内心中感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家的孩子站上台上都会出汗。”孩子可能也会想:“哥哥可以在台上唱歌很好听,我也要做到。”
划定OK线实际上是给孩子划定一个“孩子确实能完成”底线。我们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接受和认同努力的自己,也要真心为“孩子的真我”喝彩。所以,设定标准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设定太高的标准,孩子做不到,久而久之孩子只会更缺乏自信。
第二,帮助孩子尽可能设想完成“ok线”会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

既然设定了目标,就要努力的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父母们可以帮助孩子设想在实现目标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比如,如果设定了一个完成“5分钟”演讲的,不妨引导孩子假想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
在台上演讲突然卡壳了怎么办?我们可以教孩子不理会台下的嘘声,看看提示板或者直接调侃自己后进入下一个小标题。
不止这些问题呢。如果演讲到一半,突然有人说自己演讲的不好跑上台怎么办?如果到了时间自己还没讲完怎么办?
这些问题父母们都可以跟孩子仔细的想一想,甚至演练一下。孩子有所准备,遇到突发情况自然能够表现的更妥帖。
第三,让孩子知道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们怯场,大多是因为自我认同感不足。除了技巧本身,父母们还应该以各种形式告诉孩子们,我们对他们的爱并不以他的表现为前提。我们对他有所期待,但我们对他的爱无条件。
星悦为什么卡壳后还能完成辩论?
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北大导演系学生,有着丰富舞台经验。我更愿意相信她有一个温暖的父亲。那个会抱着女儿呵护的“童话梦”的父亲,用最真实而无条件的爱鼓励了星悦。
所以,“无条件的爱”是基础,“划ok线”是术。
有爱有术的孩子,一定能稳稳的跨越“怯场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