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是不是有点好奇,什么是知识的诅咒,难道有知识还有错吗?照例,我们的演讲还是从一个故事开始。
本周二,还是跟一群日本人和欧洲人的会议,这个会议已经给我提供了很多素材了。最近我们在强调车型开发要做高海拔实验。其实这个事儿我已经跟他们展开过一次了,本次也就是想再提醒下。所以,我尽量长话短说:“之前开会已经展开过了,需要做高原实验,希望下次可以看下你们的高海拔实验的计划。”“这是谁的决定?”对方在明明可以找到上次的会议记录的情况下,又问我。我觉得非常无奈,明明上次已经说明过了。但又不得不再次把资料找出来:“我们认为**实验项目高海拔是有风险的”“为什么有风险,判断标准是什么?“对方似乎对这件事非常抵触,语气有点生硬。”大家是不是觉得他问题提的挺专业的?是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也从专业的角度,跟他讲为什么判断为风险。但我发现他连这个专业最基本的知识,OBD实验需要测排放都不知道。这就好像我说煎饼果子要放两个蛋,他问为什么,我说一个全蛋蛋白质只有6g不足以给早上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他却不知道蛋白质是啥,有啥作用。我们的交流注定无法顺畅,我感觉再交流下去,我们就要干起来了的那种剑拔弩张。
这时,我们科的光岛上线了,他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解释了这个事的大背景:因为政府的抽查日益严格,为了保险起见,全车型都准备做此实验的确认。对方就偃旗息鼓了,会议的方向就开始向着实验的预算怎么落实推进。什么风险,标准之类的,对方一点也不care了。我非常疑惑,到底松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转变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的日语不如光岛好吗?
会议结束后,我去找光岛,问,为什么他来参会后,氛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似乎顺滑了好多?他说:我猜,你应该没有一开始就把这件事儿背景跟他们展开。虽然我们这边,天天都在说高原实验,非常清晰,但他们并不清楚。“我不服气的说,我之前就展开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啊。”就算已经跟他们展开过一次了,他们每天信息那么多,也早就忘记了。所以跟日本人交流,一定要先讲大背景,然后再讲细节。
于是我想起,之前学的一个词“知识的诅咒”:即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我们很难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我们无法轻易摸另一方的心理状态。这里的知识分两个方向:1. 我们传统意义的知识点,比如上次我分享的KONO模型,就是一个知识点2. 就是前提:我以为对方对门儿清,所以有的谈话也在对方门儿清的前提下进行,但实际是,人家还有两眼一摸黑的装态。任我东西南北风的狂吹,人家就是岿然不动。其实讲个前提也不费什么事儿,干脆每次想说服别人时,先将背景和前提讲清楚。
这个呢,就是我这一周收获的道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有所感悟:想开展什么事儿时,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在每次展开时都讲一遍背景和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