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刻】
如果冗余度太低,会严重影响接收信息的速度。
这是语言中冗余度的第一个好处,也就是
便于理解。
除了便于理解,冗余度的第二个好处是,在语言学上它消除了很多歧义性。
汉语简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比英语,汉语去掉了动词的各种时态、性别、单
复数,和语气等信息,名词去掉了数量和阴阳信息,绝大部分名词去掉了正式和非正式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恢复,这其实就花工夫了,如果恢复得不好,在意思的理解上会略有差别,这就造成了误解。
相比之下,极为严谨的拉丁语和法语则没有这个问题。比如在英语中,名词和动词数量的一致性,语句中语气和写法的一致性,都保证了相应的信息不容易漏掉。这都归功于它们的冗余度大。
冗余度的第三个好处是:带来信息的容错性。我们有这样一个经验,如果你的朋友给你发送了一个文本文件,这个文件丢失了一段,你依然能够得到大部分内容,甚至能够通过前面或者后面的内容恢复出一部分丢失的内容。
用信息冗余会帮助我们成为沟通的高手,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有这样三点体会供你参考:
1.讲东西时要通过加入一些看似是废话,但是实际上是从侧面诠释你的想法的句子,帮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比如我常说“换句话说”,“比如说”,“从另一方面讲”这样的话,这就是利用信息的冗余便于大家理解。
2.讲东西要有一致性,不要补充有可能和主要思想相矛盾的例子,或者和想法无关的冗余信息。
3.在我们脑子存储信息时,要进行压缩,这样脑子才记得住事情。很多人问我,你读那么多书,记那么多事情,怎么记得住的?其实我脑子的记忆力并不好,别人五分钟能背下来的英文单词,我15分钟也记不住。但是我无论读书,还是学习,都会做类似于写卡片的工作,也就是说,把这一本厚厚的书的内容,变成薄薄的几页纸的东西,那些冗余的信息,就删除掉了。我有时讲,读书要不求甚解。这不是说不读懂,而是说要读出主线,将一些细节过滤掉。真到了需要寻找细节时,大不了回过头来再看看就好了。
【启发和收获】
冗余看起来是浪费,实际上还是有用的,以前做翻译,明显感觉英文要写更多,但是很少仔细去研究为神马。吴军从信息论的角度,把这个事讲的很透彻
【行动和改变】
先看信息论,后面再把吴军其他作品拜读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