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16分享: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享与成长

7.16分享: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享与成长

作者: conquer_jhf | 来源:发表于2024-08-16 22:54 被阅读0次

前言

亲爱的美仁们,大家晚上好!嗯,挺突然的,突然我就成第一个要分享的了。我这个人比较相信缘分,既然是第一个,那我就应该承担责任,一马当先(本来用的“首当其冲”这个词,今天想起来它不合适)。

【一马当先: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

基础准备

我现在开始分享啦,今天的主题是《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享与成长》。我刚刚发了一个文件PPT,这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的PPT,但是是围绕着它来展开。这个PPT是我7月22号晚上分论坛主题的PPT,也是8月1号在厦门分享的PPT。这是升级版的,比在咱们长沙分享的时候又高宾格了一点点。

分享主题

在咱们教育行走正式开始之前,当看到第九届教育行走7月22日晚上分论坛的主题是“教师的微革命”,我积极报名。7月23号主题是“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毕竟我还没有结婚,不太符合这个主题。我知道“微革命”更符合我,我觉得得抓住这个机会分享。在第八届群里边分享中也提到过我去年在一世一梦的支持下,给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一个项目,它的名字叫《将非暴力的种子洒进孩子心田》,一学年开展了21次。它是以绘本为媒介,通过读绘本、表演故事,让孩子们学习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就算是成年人学习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去年终于想到借助绘本来学习其中的理念和方法,项目已经成功结项。我就很想给更多的老师们分享开展的这个项目,所以当时我很快梳理了分论坛的一个流程:

流程

首先是要介绍我做了什么;

其次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一个实际的当时发生的生活案例,我是怎么处理的?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影响?

第三个也是分享中最重要的“同理倾听”体验。考虑到如果是刚接触非暴力沟通的人,难度比较大,我又把这个体验中分为三小步。第一步是静默倾听,第二步是复述同理,第三个是同理倾听。

后面的小知识总结和分享环节就属于要看时间,如果有时间的话简单总结一下,没有时间那就要为下一场而准备。(认真做完PPT,准备道具(非暴力沟通少儿卡,几十份“秘密工具”)。最后,在杰哥辅助下取一个优雅的名字——《让被看见、被听见真实发生,共筑理解与尊重之桥》。)

在24号上午有一场三分钟的点评老师是黄炯辉老师,他提到我占了大概5-10秒。他说:“小辣椒当时第一场(论坛分享)只有我一个人在,我说‘咱要不随便闲聊吧’,她说‘不行,我已经准备好了’。”,当时他提到了“小辣椒”这个名字,事实确实是如此,虽然我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21号已经提前努力地找到我的分论坛教室,它在东北角,它标的是一楼,不过我总觉得它像二楼,因为在咱们签到那个上面一层。找到房间之后,拷课件,摆桌子,按照预设的小组做准备。在第二天晚上开始之前板书,而且我发现头一天的课件没了,又重新拷一遍。等把黑板上的板书弄好,秘密道具准备好,就静静地等着。

分享现场1

22日晚上第一场啊,确实比较壮烈,除了黄炯辉老师是从头到尾,中间加入了一个何永超老师,后来还来了晓霞老师,我总觉得晓霞老师可能是照顾我。他们三个人是第一场体验到最后,把流程都过了一遍,不过他们的反应确实是很真实的。接触一种新的沟通方式的时候,你告诉大家你就按照这个句式来说,其实大家是会觉得被束缚,会很不适应的。这种不舒服不适应,恰恰是刚学习非暴力沟通者的真实的表现和体验。

分享现场2

等八点多第二场的时候好了一点,来了六位老师。真的是非常的给我捧场,六位老师整体会比前面第一场要好一点。当进行第三个同理倾听体验的时候,人多一点就可以关注到那个故事君,可以给他更多的同理倾听。大家给我反响还挺好的。

还有一个有点尴尬的事情,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六个人当中有一个老师其实是非暴非暴力沟通的高手,我还纳闷他第一天练习的时候说话不多。才后知后觉我这是关公面前耍菜刀,小巫见大巫。他确实是后来才告诉我,并且给我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可以使我以后的学习理解更完善。

小心思

这个是我在咱们长沙时候的两场论坛的分享。其实我心里边悄悄算了一笔账,咱们一共不到500个人,同时开启快30个分论坛,如果平均下来,一个分论坛怎么说也得来十几个人,这算是正常的,少的话怎么说也得十个人吧。要说看到一个人倒也没有落差,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可能不一定来人的准备。一是我觉得同时开启的分论坛稍微有点多,二是因为有大咖名师的存在,当然可能跟我前期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宣传建群也有一小点关系。但是我就是觉得:不管来几个人,一个人也好,十个人也罢,如果能20个人,30个人(更好),就不管来几个人,你前期的这个分享的准备肯定都是要很充分的。我当时还打印了一份方便体验的工具,每人一张纸,总共打印了60多份。在咱们论坛只用不到十份,但是我也没想到剩下的让我在下面的分享中充分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小意外新挑战

话说啊,在厦门的那个分享,虽然前面沟通了,但当时只是沟通,组织方没有一个明确确认我是要分享的。我也是7月28日到了厦门那一天,吃过晚饭,别人告诉我说我有个分享。我十分震惊,跟组织方明确一下,我是有一个大概一个小时可能多一点的分享。

因为我前面已经分享过两次了,而且我的第二场其实相比第一场已经更顺畅,有些环节略微调整。这一次在厦门的时候,人数是固定的,是40多到50位。那面对人数更多的时候,有了前面分享的效果后,我在想怎么样让这40多位老师的体验能够更好一点。我确实把它升级了。

分享现场3

我升级的地方是——我干脆把前面介绍项目和案例分享展示的环节都当成了体验的部分。比如:

我在开始介绍我的项目之前,我就说大家要带着觉察来。(觉察什么呢?)在听我分享的时候,有没有跑神的时候,比如看一眼手机,打个喷嚏等等,你有跑神的时候,你可以默默地伸一根手指。觉察一下在听我讲的时候,大概跑神了几次。这个结果没有那么重要,只是一个觉察,这个体验刚好对应的就是静默倾听体验。很明确的一点是,咱们老师基本上忍耐力和倾听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就算听不下去了,基本上也不会打断,但是实际有没有听不一定。在这里相当于听我汇报做了什么的时候,就有了第一个静默倾听的体验和觉察。

紧接着是我介绍中间的一个实际案例,又加入了第二个复述倾听体验。我把这个案例说完了,那到底这么多人有没有听见我说的什么案例呢?我下面要带着大家探究,大家要是没听懂我在说什么,那可怎么往下进行呢?所以我问了现场一个问题:刚刚我介绍了一下这个案例,大家都清晰了吗?大家都听见了吗?他们说清晰了,听见了,我随机点了一位举手的老师,是确认一下她真的听见了。通过她告诉我我的案例是什么,来体验这个复述同理的过程。当一个人能说出来你刚才说了什么,他一定是用心听了,一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第三个升级的点,我当时介绍完那个案例之后,还会告诉大家我带着孩子们也探究了事情当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什么感受和需要。当时在长沙论坛只是蜻蜓点水,提了以后直接带大家进行现场体验。但是在厦门现场是分了组的,我直接让他们各组探究不同的角色在那件事情当中的感受和需要。相当于带着大家了解了一下非暴力沟通同理倾听的那个过程是怎么样的。不过这样的话相比蜻蜓点水的题是要费一些时间。所以在厦门的时候没有时间再真的进行那个现场同理倾听体验了。

在厦门分享时候除了因为时间之外,当时是我选择了不再继续,就是哪怕所有人觉得我们可以晚一会吃饭,我们愿意再耽误20分钟,我当时明确的表示了拒绝。我是根据现场前面的参与度和反馈来确定,当面向40多个人来开展同理心理体验的时候,它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大家确实是刚接触,有一部分都是刚知道《非暴力沟通》这是一本书,所以综合之后在厦门没有进行现场同理倾听的体验,好一点的是在前面带着他们把我给出来的这个案例进行了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

表达什么

我这三场分享主题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分享当中每一场都会比前一场有修改、有完善、有提升,会根据人数的不同有环节的排列和调整。所以今天想分享这个主要是想表达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管最后的受众有多少,完成度效果怎么样,既然选择要做,自身的态度肯定是要端正,把能想到的,该准备的准备齐全。另外就是当实际到现场了,哪怕对面只有一个人,当时晓霞老师开玩笑说“你这是带博士生导师”。是的,哪怕对面只有一个人,他来了,他选择你,你就要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彼此尊重。

第二个点是,我之前也表达过学习传播非暴力沟通将会是我未来要持续坚持去做的事情,所以尝试着带给孩子们。现在算是已经在向成年人分享和传播,会发现你想做一件事情,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往前推进。如果我很冒进,直接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说我要给大家讲非暴力沟通啊,我要让你们体验到一种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说实话,我还真担心自己是有点自大狂。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我还有一个隐形的企图,因为我把这个PPT放出来了。当时确实有一位老师联系我,看能不能把分论坛的PPT分享到群里。我要实话实说的话,因为它是有关于体验的,所以你光看我这个课件,包括听我讲了这么半天,可能也是有点凌乱的。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真的有老师听了之后觉得,好像有点儿意思,啥叫同理倾听呢?跟平常说话有哪不一样?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想体验的想法的话,可以随时找我,我可以免费给大家聊天沟通一次。我前两天给咱们群里分享了文章《“300天免费陪聊计划”更名“共鉴情绪价值”》,这个是我发起的一个免费的义务活动,谢谢大家。

!!!就是最后多说这几句给带来困扰,大家听完有几位老师私聊我有兴趣想要体验。收到信息我很欣喜,被信任是值得骄傲的事。我追问一句:是体验“同理倾听”练习,还是“共鉴情绪价值”,这个时候对话陷入沉默。我发现:我没有把这两件事跟大家讲清楚。上午赶紧罗列一个表格,是它们两者的区别,希望可以减少一些困惑。

二者不同

附:

一、滕卫老师的群点评节选

对于吉慧芳老师,我感受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这种“岁月催人老”的一个紧迫感。小辣椒吉慧芳老师是00后年轻一代的新锐教师。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梳理一下小辣椒吉慧芳老师今天的分享吧。

第一个关键词是主动。

我觉得在慧芳老师身上主动这个词体现得非常明显:她主动地去承担分论坛的主持;在群里面主动分享自己的课件;主动去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主动去做一些公益宣讲活动……我觉得,正是这种主动的精神让我们的小辣椒有一种热辣滚烫的一种感觉。还包括她今天主动进行的预热分享,将小辣椒吉慧芳老师上进、积极、有爱心这种内在的、向上的姿态得到了一个诠释。这个主动精神已经在00后身上展现出来了。我想,如果我们的年轻教师都有这种精神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教育环境将会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很感谢这个年轻的可谓的后生。

第二个关键的是精进。

尤其让我感动的或者说感触最深的是小辣椒吉慧芳老师在谈到自己在《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享与成长》主题分享前前后后多次的对课件进行打磨完善的事情,而且还能够根据听众的反馈,包括场域的条件限制等等去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讲座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讲稿和课件,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一个过程。

第三个关键词是态度。

小辣椒老师敬事而为的态度令人感到敬佩。她刚才在分享中也提到了两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就拿出一件事情的态度,这种态度的是对听者的一种尊重,但我觉得更是对自己的一个尊重,这就是一种敬事而为的态度。在第二句话中,她说她要在“非暴力沟通”这个领域里面进行深耕。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表态。很开心地看到这么年轻的老师已经在某个专业领域内找到自己的一个兴趣点。我觉得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也祝愿我们的小辣椒吉慧芳老师能够深挖一口井,掘井及泉。

【小辣椒碎碎念:我听语音以为是“尽是而为”,没想到是“敬事而为”。】

二、王茂莲老师私信点评节选

吉老师,我还是叫你小辣椒吧,小辣椒这个名字更适合你,可爱、智慧、有前瞻性的小辣椒。去年我们成为好友,在同一个场所一起学习几次,但是都没有近距离的见面。虽然没有近距离见面,但是我总感受到我们之间有一种磁场,我们始终在一个圈里。你真的是零零后,祖国的希望。其实这就是教育行走的魔力,把我们放在同一个磁场。

好年轻的小辣椒,你真的是这么年轻就有能看见未来的眼光,第一个关键词想送给你的就是有前瞻性,非暴力沟通的分享中特别是这一句话“将非暴力的种子洒进孩子心田”,我觉得你太有思想了,真的是有一双能看见未来的眼睛,而且非常有思考的能力。

不断的重复就是成功之母。你分享非暴力沟通这一个主题,一次又一次的精进。在分享过程中,我感受到你的灵机应变,还有你做事的态度。说实在的,像你这样的年龄,能够这样充分的准备,而且还有足够的这一个信任和支持。特别是你说的不管是来一个人,还是几个人,你心态都很好没有落差,你还说到这一次的分享就是为下一次分享做更好的准备。而且我看到了你的教学策略。一个有智慧的小女孩,真的是让人佩服。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一个高度,真的是你以后的路无人可及的。

都说人的潜能99%是被浪费的,1%的潜能没有被浪费,像你这样有一个坚持坚持坚持这种精进的态度,还有一颗不断探求心知的这个欲望,有这样的一个强大的信念坚持下去的话,智慧的你的潜能会挖掘的无限大没有天花板。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你一定会把你研究的课题达到一个高度。

更重要的是,你有种分享这样的品质。分享就是一种美德,你是在做智慧的传递。就像用佛性的言语来说,你这是在做好事,给人解决难题。这样的你一定会让你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也祝愿你把这个课题继续探究下去,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小辣椒,懂得尊重人这一点是最好的品质。这么小的你,就这么懂事,就这么有理想,就这么有大格局。你走的路一定会很远很远。我今天听到你的分享激起了我想表达的欲望,如果说的不够正确的地方,小辣椒多多包容。

【小辣椒碎碎念:昨天睡得早,早上才听到王老师的语音。听到语音心里暖洋洋的,美好的一天开始啦!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呢,听得我心花怒放。】

为什么第二个接龙第一个分享?

主持人袁老师说真的是太喜欢我了,一看到我的名字就默认觉得我是第1个分享者,自然而然的介绍出我的名字,发出我的海报。

我相信命运的安排,当仁不让。

相关文章

  • 每周读书总结

    读书总结第十周 时间:7.10-7.16 数量:个人分享10篇 朋友圈分享2 主题: 开发管理 项目预估 【读书总...

  • For myself

    加入007,写过不同的主题,感动于不同的人事。有专业的分享,更有情感的表达。 感激于让自己成长的人事;分享专业给需...

  • 学习吴广成老师分享六段有效演讲之缓解演讲紧张与恐惧

    同一个主题自己分享过,也听不同的老师进行分享,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演绎,感受会完全不一样。吴广成老师用一个梦进...

  • 一路追逐 高能要事 @225的2.0班会分享0518-2019

    主题分享的感觉:这是第三次主题分享,空中课堂的个人分享不同。主题分享,需要自己做很多的功课,研究这个主题,研究里面...

  • 同有不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相同的地点,同一个主题,传播与分享,蓦然发现,我的在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时光已...

  • IP训练营day4 学员分享日

    1班学员李佳颖,会带来分享,还有各班优秀学员分享;[愉快] 分享主题:思维与成长; 利他思维,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

  • 越分享越成长

    20201028 文/燕惠 学习,分享,落地,践行。 越分享越成长,越成长越富有。 原来,同一个课程,同样的导...

  • 谈写作|牛人堂第19场(小尘老师分享)复盘文章评选

    (本场牛人堂分享活动获得“寻虎文学社”赞助与支持!) 分享嘉宾:小尘老师 分享主题:《做好这三点,在简书更好地成长...

  • “掌控早晨”晨享会2016.3.6

    分享嘉宾:树丰 分享内容:习惯与成长 分享要点: 1、习惯决定命运,运用中西方对于习惯养成的不同理解阐述 2、好习...

  • 鱼苗A07 你不必牺牲原来的生活方式来提升睡眠。

    公司的例会有分享环节,每次邀请不同的嘉宾来分享内容,昨日的分享让人耳目一新。分享主题是《高效睡眠》,很多人看到主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16分享: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享与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zy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