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引爆网络的明星自杀消息,再次让抑郁症覆盖各大网条,年仅27岁的韩国男团成员金钟铉,在家中烧炭自杀,并有粉丝为其殉情。
抑郁症,这个不动声色的冷面杀手,目光所及,倒人无数。
有网友盘点了近年来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公众人物:2002年7月,陈宝莲跳楼身亡,29岁。2013年4月,张国荣跳楼身亡,46岁。2016年9月,乔任梁自杀身亡,29岁。2012年8月,南允贞自杀身亡,58岁。2017年7月,查斯特贝顿上吊身亡,41岁。
他们都很年轻,在影视、歌坛耀眼夺目。谁知光鲜亮丽的背后,被一个叫抑郁症的家伙,狠狠的捅了一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22亿,2005年至2015年间,患者数量剧增了18.47%,其中,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4.2%,100个国人中有大约五个人是抑郁患者,重点群体集中在明星,官员,产后妇女等,15至29岁自杀率最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无法逃脱抑郁的纠缠?
抑郁,从字面上讲,是指心中烦闷、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往往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通俗来讲,抑郁就是不高兴、不开心。只是这种不高兴的情绪时间长了、程度深了,就从情绪变成了疾病。
原来,抑郁都是不开心惹的祸。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有八九,让我们不开心的人和事太多太多,让人躲闪不及,想开心都难。
张国荣在1987年的自传中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看不到欢颜,我想自已可能患上了忧郁,至于病源是对自已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患抑郁症的人大多是对自身要求很高的人,因为有太多的欲望,太多的事情要做,以及太多人的要求而感到不知所措。一旦达不到别人或自已的要求,就会产生失落和恐慌,最终变为沮丧抑郁。
其实,抑郁的感受是很痛苦的,没有亲身经历很难体会到。
金钟铉在发给姐姐的短信中说:“至今为止真的很辛苦,请把我送走,并且说一声辛苦了,这是我的最后的问候。”
韩国人气演员李恩珠在自杀前一天晚上,在家里走来走去,状态极其不安。有的患者整夜整夜无法入睡,还伴有各种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厌食、心慌、心悸等症状,生不如死。
人在极度失落恐慌,而又无法排泄压力时,就会产生一死了之的极端想法,既然无法好好地活,不如死来得轻松。
怎么穿越抑郁的阴霾?
网络流行一种说法:“人们患抑郁症就象得心灵感冒一样,人人都会得,每个人还不止一次,只是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患病自愈。”当然,也有很多却没有这么幸运,饱受折磨。我就是其中一个。
去年5月,我在巨大工作压力下突然抑郁了,和金钟铉一样的,感觉非常辛苦,我曾连续六天无法入睡,不想进食,精神几乎崩溃,最终我在医生的帮助和自身的调节下,从抑郁中挣脱出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具体方法,希望对抑郁中的大家有所帮助。
1、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确认抑郁程度。起初我认为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让我很快好起来,就按照百度搜到的方法理论,加强体育锻炼,多吃香蕉,多找人聊天,结果发现这样做让我的体力消耗增大,体重急剧下降,心理症状并未减少。一位医生朋友知道后,建议我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对我的抑郁程度进行一下测试和确诊,如果程度深的话,就需要药物干预和心理梳导同时进行。
2、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灵辅导。抑郁症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某种心结无法解开,才一度积累成疾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自知,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令我们抑郁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从你的原生家庭以及本我、自我等层面帮你抽丝剥茧,找到抑郁的罪魁祸首,采用支持性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治疗等方法,对症施治,事半功倍。
3、进行相应的生活调理。要加大运动量,特别是平时伏案工作比较多的朋友,运动产生的“力必多”是对抗抑郁的强有力多能量,还要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没事听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学学烧菜做饭、书法乐器、登山、太极拳等,慢慢地发现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生活比以前慢慢得充实了,不知不觉间已与忧郁渐行渐远了,原来的睡不着觉、烦燥不安等,也彻底消失了。
其实,我们人类的自愈能力很强,只要掌握方法,身体力行,把我们的不开心、不高兴,及时消化融解掉,就会迎来阳光灿烂。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2017年,国家卫计委将主题定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抑郁已闯入我们的生活,并随处可见,危害四方,我们无须害怕,只要及时调理情绪,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做到时时预防,不适就诊,就能远离抑郁,拥抱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