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中,有这样的剧情。
夏东海为了鼓励三个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告诉他们做家务可以兑换卡片,卡片可以换取零花钱。
(孩子做家务是否该给予物质奖励,院长明确表示不能给,因为做家务是孩子该尽的家庭责任。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第一要务——承担家庭责任。)
做家务给零花钱这一招,前期看似很见效。3个孩子非常积极,争着抢着干活。
可没多久问题也出现了。
为了换钱,3个孩子每天要做七八顿饭;衣服不管干净与否,全都塞到洗衣机洗;地板每天擦三遍。
夏东海一看不对劲儿,赶紧取消了物质奖励。
没想到,孩子们的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变,他们从无比积极变得懒散懈怠,不愿做任何家务。
为什么奖励会失效呢?
那是因为单纯的、没有限度的物质奖励,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当作一种交易。有奖励才做,等奖励没有了,他们就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一项实验,他随即邀请一些学生去做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全部学生都没有任何奖励;
第二阶段,第一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给1美元奖励;第二组学生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让每个学生自由休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结果发现,第二组没有金钱奖励的学生,才会在休息时主动解题。
实验证明:
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物质奖励,会削弱孩子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虽然短时间内能激发孩子的动力,时间一长,就会让孩子丧失兴趣和热情。
面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知道心里的劲儿该往哪儿使——王纪琼
孩子考了好成绩要不要给物质奖励呢?其实孩子考好了,他很开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记得院长分享过他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孩子考的好,让院长奖励奶茶喝。院长是这么回复的:乖,你是爸爸的儿子,给你买奶茶喝跟你考试成绩好坏无关,就算没有好成绩,你真想喝奶茶了,爸爸也会给你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物质奖励都不可以,而是说,不能让孩子以得到物质奖励为目的,把物质奖励当作所有行为理所当然的要得到报酬。真正持续有效的奖励,是那些花钱也买不到的精神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