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芳主编“老城记”系列。最初仅作为去福州旅行前的参考攻略加入书单,如今去了三次福州后终于看完了本书。福州是一座很混搭的城市,既有西方文明的痕迹,有突然自身强烈的中式氛围,海洋文明塑造了其极具包容性的构造特色。
整理了各家有关福州的文章,经过分类整理后出版成册,整体可读性不强,可以看成福州相关书籍的索引,每章最后提及文章出自哪部作品,以此为线索,可以列出一份关于福州的书单。其中郁达夫的《饮食男女在福州》出场概率最高。郁达夫去福州也不过三次,但是他认为福州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同时留下了几十万文字描绘它的福运。
全书从九个方面介绍民国时期的福州,当时的福州,大多故事基本都是围绕闽江展开,如今入夜后的闽江成为最华丽的存在。从旅游攻略上看,仅作为景点的补充资料。毕竟书中不会提到现在爆火的平潭蓝眼泪。
景点部分,着重介绍了三坊七巷,一部三坊七巷,半部近代历史。从这里走出了末代帝师陈宝琛、虎门销烟林则徐、开创女子官办学校先河的王眉寿,翻译《天演论》的严复等等,数不胜数。是什么样的人文环境培养下,让无数爱国志士扎堆出现。其中冰心故居、沈葆桢故居、射鹰楼等房子得到额外认知。但是现在去三坊七巷的游客更在意是不是和爱心树合照,至于其中的巷坊文化和名人故居,在大多数对历史并不格外热衷的游客眼里,和别处故居大同小异。还不如纠结是不是喝到福州特色的奶茶来得重要。只是没想到我比较心水的红瓶奶茶三坊七巷店已经倒闭。附言:要看三坊七巷全景,可以去隔壁东百大厦的11楼观景平台。
如今作为旅行社必安排的免费景点,上下杭和烟台山出现在书中的戏份少得可怜,多少让我觉得诧异。毕竟烟台山民国戏份很充足:民国时期的影后胡蝶在这度假结婚;林徽因1928年在可园探亲;叶圣陶在协和学校写下长诗;陈景润在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烟台山是充满玫瑰和蜜的颜色的地方。而因为75元的缆车钱劝退我的鼓山,在书中频繁出现。是我无知了,贵是有他的道理的。看到书中“天风海涛”石刻、涌泉寺、听水斋等景点后,让我怀疑之前做的攻略是不是太过草率。
美食部分比较失望。看过《闽味儿》直接介绍闽地的美食,其中关于福州的部分的实用性远远高于本书中的节选。加之本书是以民国为背景,让我怀疑提到的阿焕鸭面、南门兜素菜和义心楼是不是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如今去福州必吃的芋泥、鱼滑和鼎边糊都没有提到,只有肉燕和线面倔强着证明福州的美食的历史感。
撇开旅游,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再来看福州。福州首先是一座代表了近代风骨的城市。谈福州不能够只谈他是有福之州,要谈林则徐、林觉民、沈葆桢等诸多英雄从福州走出来,铸成民族的脊梁。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把自己的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给华夏大地。另及,林则徐故居让我感受到林则徐的审美也超级在线;要谈福州船政局,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引起世人瞩目。最遗憾的是三次去福州都没有到马尾岛看看,无数旅游攻略山都提到这处在我国近代海洋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地标;要谈船政学堂对海军教育和培养的付出和当时的青年们在内忧外患和条件艰苦之际,尽力苦学的满腔爱国之意。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要谈电报、电话、汽车等现代化的事物率先融入此处。福州也不亏是有福之州,书中提及的几次冲突都在兵不血刃的解决。
沾沾福气。去了有福之州,我也该成为有福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