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很奇怪,他会对未来的事情,做出一个自认为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也可简称为“经验”。当然,经验是可以被打破的,可以更新迭代,但是一个人的代谢越慢,经验保持的时间越长,被验证成功的次数越多,迭代的阻力就会越大。当然资深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生存之间把握一个舒适的尺度,但是任何事都怕一个例外,而旅行,恰好是例外发生的沃土。
《皮囊》里“也好神婆”说:肉体不是用来伺候的。我的理解是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让自己接受更多的例外。出于对肉体和内心的保护,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阻止意外的发生,因为它带来的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可能带来不舒适的感觉,比如走更多的路,花更多的钱/时间,遭受情绪上的震荡,和例外发生时不自信,踌躇的失落感。
这些东西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甚至工作领域里,很难发生,我们也习惯了不发生,流程似的应答,做出的最大决定无非是吃什么,走哪条路回家,买哪件商品。我们甚至在舒适圈里考虑性价比,偶尔剁手买一件超出预算或者超划算的东西,都激动半天。我们的爱好逐渐明晰,逐渐固定,逐渐深入,我们的应变变得越来越固定,越来越精确,但是我们应变的阈值降低了。
这符合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就是以最少的精力损耗换来最大的收益。但是已经不是不是原始刀耕火种的时代了,需要时时想着狩猎和抵防范丛林中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各种危险。现在的我们普遍拥有有安全适宜人类居住的住所,可轻易获得的食物,除了要被无良的资本家压榨,但是稳定的薪酬也是我们安全感来源的一大部分。
我们积蓄下来的精力,消散在网络上,小视频上,以及跟他人沟通交换如何更好生活的信息上,我们越来越需要二次经验。查各种攻略,各种好物推荐,各种教程和经验分享,这一方面代表着我们学习能力的深化,一方面也是我们消除未知的方式。
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没有人指导的日子,出去玩不查攻略不放心,买化妆品不看博主推荐不放心,做菜不看教程不放心,看书看电影不看评分不放心。
随着这么多的“安心了”,“又被安利”,“种草成功”,我们丢失了许多第一次的体验。看似节约了时间,但却丢失了耐心。我们可能很难去拒绝这些横亘在我们人生当中的“安利”“教程”,也就是捷径。
有一件事很奇怪,我们可能很讨厌熟悉的亲人的“指导”,但非常的听取和听信网上素不相识的人的话。诚然,一些博主的安利有理有据,做实验,搬数据,讲道理。这些我可以理解。但同一件事情,看别人做过了,不等于自己做过了,看别人的结果,不一定是自己的结果,看别人还会影响自己思考的方式。也许你会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金点子”。个人的创造力慢慢被扼杀了,懒惰这种极其节省精力的行为,具有极大的惯性,不管是思想懒惰,还是身体懒惰。
我把这种增加自己第一次体验的行为称为生活的“呼吸感”。比如一次没有目的闲逛,只是在一个地方下车,不看任何导航,然后让自己充分体会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行走的感觉,无意间看到的花园,无意间吃到的美食,无意间发现的一个周末好去处。你应该会发现,记得路很长时间都不会忘。
最近有在练习冥想,冥想就像这种“呼吸感”。闭上眼睛,为了听而听,为了闻而嗅,让头脑中的杂念像流水一样流走,不拦截,不梳理,干干净净,顺顺畅畅,让大脑不想任何东西,不增加任何信息,听自己内心的想法,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因为自己可能不了解真实的自我,也可能对自己的情绪没有管理的能力,愤怒,失望,愧疚,骄傲,焦虑...不知从何起,等脾气发完才意识到。现在所推崇的真性情不代表情绪化。
愤怒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无能;自己的心虚,先声夺人;觉得自己没有颜面,破罐破摔。
失望可能是自己应变的阈值太低了,可能是自己的能量太少了,也可能是对未来不够自信。
愧疚是负能量最大的情绪,一定要避免发生。愧疚的点多数在于自己没有及时作为,而后觉得自己无法补偿。没有及时作为这个,过去发生的已然无法更改,但可以这种情况之后多留意,作出补偿也许可以现在进行。建议多跟你愧疚的那个人聊一聊,也许对方并没有觉得很糟糕,或者是你的补偿和补偿的心可以治愈到他。愧疚不要拿来当做逼人上进的筹码,如同不要用羞耻感教育孩子的自觉。用错误的方式教育不如不要教育,用错误的方式进行亲密关系的交流,百害而无一利。适当的愧疚感和羞耻感是一个人有安全感的体现,但这就像做菜时放的的辛料,少放可以调味,放多了完全盖掉菜肴其他所有的味道,刺激冲鼻,没法继续下口。
骄傲来源于太看重自我,太关心自我的得失利弊,喜形于色,内心狭窄。骄傲往往伴随着自卑,在意人前自己暴露的短处,不能坦然面对,所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想要挽回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我时不时笑笑人家,也可以让人家时不时笑笑我嘛。
焦虑来源于不作为。它的死穴是行动。尽力了,就接受了,不管什么结果。代价大了,就记住了,不管什么事情。事做多了,就明白了,不管什么情况。
这是情绪的二次思考,也就是情绪的管理。情绪稳定的理解应当是对负面情绪产生后,输出前的二次思考,对积极情绪是鼓励和增强,做不到的话,不阻拦就可以,放任自流,有时你无意识流出的情绪可能更容易感染到别人。情绪的管理非一朝一夕,像身体需要强壮的话,需要日复一日的锻炼,情绪的二次思考也要常常温习,多应用多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