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孑逸

去年年底去了一趟云南大理,走在石板街的巷子里,路旁有扎染布的店铺,一个清秀的女子说是自己亲手染的,不加任何一点色素成分,全都是板蓝根的水染的。还未等她的话说完,看到对面街头的店铺,一家纯手工制作银饰店,被门口立着一个牌匾吸引,写着“若有假货,举报热线……”,店员说是艺术家王大师亲手雕刻,拿起手机百度给我们看他的个人经历和介绍。
没有耐心看完,再次被橱窗里的一个杯子吸引,上面刻着心经。顿时产生好奇,店员从橱窗里拿出时,上面闪烁着光芒,看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字样,一阵喜爱之情在心里翻滚。
没有经过店员过多的介绍,决决定买下。因为是纯银,价格确实也贵了一些。理性被感性所打败,心里乐滋滋,给母亲打电话——我要买一个壁上刻着心经的纯银杯子,喝水对身体有好处,母亲立刻拒绝,她说:“我在家用一个吃饭的碗喝水也是一样,何必那么奢侈。”
心里默念:“肯定是舍不得钱,深怕过多花费才故意这样说。”
回来后一天,突然看到佛陀在四十九年间讲经说法的一个故事:
一个富人和一个农夫走在荒漠中,苍茫一片,到处隔壁沉沙,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极度饥渴难耐之时,随时都有可能被浩渺的沙漠所掩盖。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希望……
走着走着,翻过一个荒漠化严重的区域,进入绿洲,一汪清泉出现在他们眼前。
富人拿出的喝水的金钵,用蔑视的眼光看一眼拿出木碗的农夫,农夫心里顿时无比的委屈和嫉恨,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穷人,连喝水都杯子都没有别人好。富人一边喝水一边想穷人的碗怎么拿都没有自己的好看。
佛陀说;“都是一个碗,只是材质不同而已,更多的标签则是人们心里产生的欲望罢了!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虚荣是一件由内到外的腐烂。”
看完这个故事,仿佛眼前春光明媚,照亮曾未被看见的尘埃。这份虚荣让我想起在大理买的一个杯子,才恍然明白,母亲当时朴实无华的语言,一言一语无不在诠释佛陀对众生解说的这个道理。
为母亲回答我的那句话致敬,也为能看到此故事深感荣幸,打开一扇早已黑暗不堪的心房。
譬如现代人追求的生活,仿佛不再是本能的追求高质量生活,而是虚荣内心驱使下的奴隶。一件物品,是为人们衣食住行方便,若超过其范围,就是虚伪掩盖下的膨胀。
每天上下班背着我在大理买回来的杯子,随意放在一个角落恐怕别人拿走,带在身上越发觉得是一种累赘。尽管现在我喝水的杯子是银的,但和一个地摊上淘来的玻璃杯有何区别呢!
写到这里想起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