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瑜伽馆体验,本来是想体验一下,但是又觉得那里挺好的,课也挺多,关键是离自己家非常近,走路不到五分钟……而且价格也适中。于是我干脆就办了一张瑜伽卡。
(自己赚钱的感觉真好,想干嘛就直接做了,几千块钱自己也完全拿得出来。所以说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确实没错。)
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很多很多的模式。很有意思,金钱的模式,自我独立的模式,遂记录一二。
我过去本来是看看场馆,但是那里很热闹,接待的人很多。我坐下以后就跟我推销。其实我是很反感推销的,所以当时的感觉并不好。而且我还没试课就要我直接交钱,说不现在交的话,以后就没有活动了。
(现在中国的消费很多是这样,瑜伽馆,健身房,就把消费市场搞得乌烟瘴气的。别人不放心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出钱呢。消费应该是双方真情实意,然后消费者心甘情愿的出钱,而不是推销者费力地讨好!双方应该是真诚平等的沟通!)
不过她反复说这里的老师很好,不用试课可以放心,老师很多,有十个老师。课程也很丰富。而我的需求就是希望找到一个:离家近,适合运动的地方;课程多,时间选择很多;最好老师很专业,那我就心甘情愿交钱。基本上满足我的需求,我也就心动了。
然后这个过程中,我察觉到现在的人很喜欢用:饥饿营销,不断去激发别人的匮乏感。说现在是最实惠的,最好的,以后就没有了。 然后我也就妥协了,虽然没有试课但是也还是付钱了。
匮乏感充斥着我们这个社会,想要躲避,也没那么简单呀。哈哈。所以说起来,我还是匮乏感比较少的人了。
然后我说我希望跟妈妈一起运动,可不可以两人用一张卡。推销员说要去请示一下店长,后来回来说是可以这样的。
于是我又打了个电话给妈妈,跟她说了一下这件事情,我主要是问她愿不愿意来上瑜伽课。她说三十五一次课,这么贵吗?别人都是二十几块钱一节课。
故事到这里,我突然又看到一个模式,很有意思的: 我妈妈对金钱的感觉是很有趣的,她很节省,在任何事情上总是要讲讲价比较好,连买个几块钱的东西都会问老板,能不能便宜点。能讲价讲下来一点,她才会买那个东西。说得好听是节省,说得不好听,她其实很怕别人占自己的便宜,所以总要自己“得到便宜”比较好,那个方式就是讲价。 但是事实上,买卖双方,不会有哪个占便宜,买卖是一种交换,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金钱只是一个能量的流动。 如果在购买过程️中,害怕别人占便宜,那自己购买的心态就不会足够放松,不会足够好。那实际上吃亏的就是自己。
我在电话中说:不算贵,但也不是便宜到极点,正常价格。
我为自己感到很骄傲,因为我要看到她的盲点来避开自己的盲点,是很难的。因为如果没有有意识调整的话,我们都是在无意识,地重复着父母的一生。
打完电话我想到我曾经几次都想要办瑜伽卡。在我大学的时候,我曾经遇到一个我觉得很专业的老师,想办教培,打个电话给父母,被他们劝住了,说我不可能以这个为职业。但是又觉得课确实还可以,折中办了一个年卡,后来去了几次觉得身体不舒服,后来就无疾而终在没去过。 其实从根源上来说,不是我不适合练习,而是当时我的能量被阻碍,外界的一切都来满足我父母:用一切事情来让我相信,我是没有有力量的,我是要听他们的,他们才是对的。
后来我坐在那里准备交钱,还有一些犹豫,于是跟推销的人又聊了很久。她反复再说:那你就把这个签了吧。 她一直在“催逼”我交费, 她并不适合做推销。 我跟她的磁场气场不合,我并不是很相信她。 其实这个过程,我只是用迟疑来明确自己的心。 我不知道要不要办卡,所以我是迟疑的。我在消费的过程中感觉并不是那么的好,所以我是迟疑的。
其实在生活中,我很多时候会这样。我很容易察觉到自己的心情,我很容易察觉到自己对某个人,或是某件事情的感觉。 在身心灵成长中,我也遇到很多老师,有的老师个人素质不高,给我不太好的感觉,所以就算知道他的东西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他的课就是听不下去,因为磁场不同。有一个瑜伽馆,价格什么的都挺实惠的,但是我不喜欢那个店长,脸垮垮的,自视甚高,我也并不喜欢。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遇到过自己很喜欢的人,有瑜伽老师,有身心灵老师,有朋友,甚至是素未相识网友,看到她的文字,就会心情很舒畅、温暖,也许这就是说明我们之间能量是调和的。
刘丰老师说,你遇见的,其实是自己的能量的投射。如果遇见的人能量频率越来越高,说明你的能量也越来越高。 真好
我的金钱模式,我的独立模式,谢谢你们让我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