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几件事,与孩子共同轻叩小学之门
经常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孩子上小学的问题,有很多家长伴随着焦虑的情感不知所措,甚至会把这种糟糕的情绪不自觉的传染给身边的孩子。说一些打击人的话,比如:“我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是吧?那等你上了学校,有你好受的。”再比如,“我跟你讲,你这样不听话,到了学校学不到东西,长大了没出息只能下力干活”。甚至还有自我贬低型的,“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就指望你了。”甚至还有目标单一型的,“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这些和孩子互动的方式五花八门,那么,我们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对孩子负责吗?答案可想而知,家长的某些话不但没有起到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反而让孩子更加焦虑,对学校充满惶恐,对未来希望渺茫。其实,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引导的话很重要,你可以说:“你从大班毕业了,由小朋友变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祝贺你,我亲爱的孩子。你长大一岁了,有能力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的天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了。去了小学,有老师和你一起进步,而不是让人管着你、约束你,因为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去管理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那么具体来说,有哪些重要的做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1、 观察学习。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学校文化,让孩子熟悉学校的建筑,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学校。
2、 帮助孩子购买绘本《我上小学了》,这本绘本的特点就是轻松好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帮助孩子开门见山地了解小学生活。
另外一本绘本是《我爱我的一年级》,它可以帮助孩子去处理新问题,比如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去面对考试,如何去适应新环境。这些绘本都可作为沟通孩子心灵和学校的桥梁。
3、 少顾虑,多学习。家长总会有担心孩子刚进入小学会跟不上。比如担心老师要求高,孩子记不住;担心作业记不清楚;担心竞争压力大,赶不上别人;担心孩子会自卑。这些担心都会在家长的身上呈现,但是家长光担心不行,还需要知道如何做,具体来说就是提醒家长跟着适应孩子上学的节奏。
① 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1、作息时间的区别,有时间观念。2、40分钟的课堂活动。练习以40分钟为一个单位的活动。3、授课方式的变化。有思考有小组合作。4.有读、记、背的作业和考核评估。
② 幼小衔接不是掌握一年级的知识,不是讲的是学习内容和课程的衔接,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心理、能力养成等方面。
4、 习惯与能力培养
①习惯的培养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强制阶段,你要规定好这个时间就这么做。不同的孩子对于不同的习惯所养成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当你发现有一个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时候,就要不断去重复这个习惯。而不是替他做。
第二认可阶段;当孩子有了一定的习惯养成时,认可他并给予鼓励。
第三养成好习惯。监控和打卡,制定一些表格和奖赏,以巩固好习惯的养成。
②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学习习惯的基础。
生活习惯
1、 动作快。给他规定时间,让他去做。家长不能唠叨,把这件事说清楚。
2、 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打扫卫生、穿衣、洗漱,不要出现家长帮办的情况。生活上独立,学习上才能独立。。
3学习习惯
倾听习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是无意识注意力,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也要培养他的注意力。在家有一个任务意识。不要有插入式的引导,集中给孩子反馈点评,再来十分钟的任务。慢慢把时间扩展到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
③教会孩子学会倾听,听完整,听重点。教师说:“请你眼睛看着我,我刚才说的什么,你重复一下。”
④阅读习惯:自主阅读、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要训练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想象力、推理力、表达力
良好的表达:清楚、完整的回答。
逐渐有时间意识:
5、 课内重点:拼音、识字、写字
拼音重读不在写。直呼或者拼读。
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多识字
陪伴孩子多认字
生活中识字、阅读中识字
书画同源,汉字承载了一种文化的熏陶,发现汉字的美,讲究汉文化。
写字姿势:
提笔即是练字人
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出示脊椎侧弯的图。
一手写字一边擦,下笔要慎重。
先写最后再擦
磨耳朵:母语需要磨耳朵
生活的语言和文学的语言不一样。
听故事,听对韵,听古诗
课前一首歌唱古诗、对韵、古诗。提高审美,观察图片。
课外:发展潜能,全程关注。
小结:学有得,必须要全程的投入和练习,在课外学习语文不是在功德箱里投钱,你得让学生练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