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测评爱好者
"没有用"手环和“非常丑”手表

"没有用"手环和“非常丑”手表

作者: 闫淳墨 | 来源:发表于2015-01-18 22:46 被阅读89次

据说今年的CES上最火热的一是智能家居,一是可穿戴设备。

说起可穿戴设备,就不能不说智能手环——在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化道路上走在最前方。选择智能手环作为切入点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对手环的接受度高、使用习惯不用特别培养、便于携带、不易丢失、相对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颜值”的加分项。

智能手环问卷显示,外观甚至比功能重要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哎呀功能差一点没关系反正做得好看一点当漂亮的手镯/手表卖也能卖得掉的可能性存在,才有了智能手环市场如今的繁荣。

我觉得目前市面上戴在手腕上的智能穿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没有用”手环。一类是“非常丑”手表。

先说第一类。

其实完全说这类手环没有用,也有些冤枉,你可以说,误差也就几百步的计步没用啊?睡眠监测是没用啊?手表和闹钟没用啊?敲一敲(TapTap)告诉另一半我想她了是没用啊?运动轨迹记录没用啊?蓝牙连接手机提醒来电来信没用啊?

确实有用,也确实卖得动。但这些单一的功能,或者几个功能的组合,还远称不上智能。不然为什么能看时间、能做闹钟、能打电话、能发短信、能当板砖、能挡子弹的诺基亚功能机不算智能手机?

但戴在手腕上的设备有其天然的交互劣势:有着类似于手机的使用距离,却容纳不了像手机这样能够蕴含更多信息量和操作空间的大屏幕。交互与功能始终相爱相杀。交互是功能的载体,也是制约功能丰富化、智能化的最大障碍。

所以在我看来,在交互手段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未来,智能手环的最好应用场景,在于对手机的信息补充与特定场景补充。

比如我去一趟wc、下楼买瓶饮料、去街角便利店交水电煤,不可能时时带着手机;去跑步或是打网球,抓着只手机也肯定十分不方便;乘坐飞机,但还想知道时间……

我有很多可能会觉得“可以被找到”、“但不想主动找别人”的场景状态(对于我这个自闭死宅来说似乎大多数时间都是这种状态),也许一只带有通信模块的智能手环与蓝牙耳机就可以让我的人生舒适性向上跨一级。(从这个角度讲,荣耀手环把蓝牙耳机和手环做成一体值得点赞。)

这样才能让消息显示、来电显示这样的功能有真正的价值。否则就会像苹果通过系统所实现的效果一样,手机一响,家里各种电脑平板都响起来,可一旦远离手机(没有了wifi、或者对于某些手环而言是没有了蓝牙连接),主人听不到手机响,穿戴设备也同样没办法接收到来电或消息。正可谓只能锦上添花、没办法雪中送炭。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设备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这就要说到第二类手环(更多被称为手表),即,“非常丑”手表。为什么说它们丑呢?

简单说,就是我们期望它们长这样:

曾经流传的iwatch谍照1

或者这样:

曾经流传的iwatch谍照2

但结果它长这样:

发布会上的iwatch照片

在上述场景的应用中,这类手表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具有通信功能同时意味着需要为它另外配一张有专属号码(手机号)的sim卡,这就使手表成为与手机并列、而不是补充的设备。那么如何自然而然地让两个、甚至更多设备(以及它们各自带有的独立号码)能够融合、互补?

有一个更高层级的账号就可以了。

所以眼下各类应用纷纷挖空心思引导用户采用手机号注册的思路真是弱爆了。未来穿戴设备的兴起,首先就会带来手机号码被弱化。也就是说,未来通讯录里登记的不再是11位手机号,而是用某个账号,来电时该账号下哪个设备及对应的号码处于激活状态——可能是手表、也可能是项链、甚至就一个耳机——就由哪个设备及号码来承担通信功能。

苹果就是在做这件事。也许十年之后,街上的派单员会缠着你说,留个Apple ID吧,有礼物噢,手机号啊,最好还是留ID吧,我们有考核要求的,拜托帮个忙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用"手环和“非常丑”手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nc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