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的读书俱乐部》笔记05家庭关系——W11教养的迷思——《教养的迷思》
一、摘抄总结
教养的迷思1: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甚微
今日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那就是“教养假设”是错的。你通过掌握了这个观念,明白了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先天的基因因素很重要,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但在后天的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之外的环境。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呢?我们明天接着讲这个话题。
【今天的课颠覆了自己的认知,一直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现在明白了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先天基因很重要,后天环境也很重要,家庭环境只是后天环境的一个方面,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孩子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非洲有一句谚语,“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给孩子一个抱持性的环境。】
教养的迷思2:“叛逆”是孩子的生存之道
人在一种情境中学得的技能不一定可以直接应用在另外一个情境中。【环境是复杂的,很多与人相处之道需要自己摸索。】
在孩子看来,孩子们是我们,而成人是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到了一起,都会很快地融入群体,这才是他们自己人。在孩子们看来,我们大人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的物种。【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龄人,而不是学会诚意一名成年人。】
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他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父母看到孩子们慢慢和自己疏远,总会觉得心里难受,但是,你要记住: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
今日观点
你今天明白了一种儿童的行为模式,那就是孩子在家里学到的东西,不足以帮助他应对跟其他孩子的关系,孩子更多地是跟孩子学习的,而不是跟父母学习的。明白这一点对你有什么启发?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父母不能垄断孩子的学习,父母的过度干预反而会阻止孩子的成长。
通过今天的内容,相信你已经认识到,哪怕父母再爱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利益都可能存在冲突。对父母有利的,对孩子不一定有利。就拿断奶来说吧,妈妈给孩子断奶是为了再要一个孩子,但孩子希望吃奶的时间越长越好,他才不想要弟弟或妹妹。有的父母希望儿女留在自己的身边,但孩子却一心想要闯荡外边的世界。做父母的,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利益。
你从上周有性繁殖的课程中学到,多样性能够增加后代适应新环境生存下来的概率。今天,你又明白要是孩子和父母一模一样,那么,父母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同样做不到。环境变化之后,不善于变化的下一代会被淘汰。要想不被淘汰掉,孩子必须学习新的思想和技能,而通常是年轻人才有新的思想观念。如果孩子只向父母学习,他就无法了解更多的新思想。如果孩子向同伴学习,他们学到的知识可能更契合变化中的新环境。
还记得在第三周课程中你学到的知识点吗?做父母的,能够当一名尽职尽责的“麦田守望者”,不让奔跑的孩子掉进悬崖,就已经称得上是合格的父母了。
【既要当麦田的守望者,又要当充满爱意的抱持者。】
教养的迷思3:“霸凌”是未成年热的必经之路吗?
多数裁定原则:
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天资聪颖,而且碰巧加入到学习好的圈子里,他可能成绩会更加优秀。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会进一步地扩大同辈群体的影响力。
啄食次序:
指的是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现象。这个现象颠覆你的一个认知,即孩子拥有朋友,并不一定能帮助他自信,如果孩子交的朋友和他(或她)一样是处于孩子群体中的底层,不被其他孩子尊重,他们的性格会孤僻、内向。
霸凌问题:
孩子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他们也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父母和成年人很难直接干预。过多的干预反而会让孩子遇到更大的麻烦。欺负别的孩子在大人们看来无疑是恶,可是跑到大人那里去告状,又是孩子们的社会中不可容忍的恶。所以,受到欺负的孩子会在这两重夹板中挣扎。【家长要把握好度,既明确界限,又尊重孩子们的规则,做适当的引导。】
今日小结
我们讲了孩子世界的规则是如何形成的。通过今天的内容,你首先明白了,孩子们会遵循多数裁定原则,其次,孩子们有自己的“啄食次序”。不管哪一种因素更重要,你都会发现,同辈群体中的地位高低对一个人的人格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跟什么同伴一起,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更大,做家长的不能不细查。如果你的孩子智力中等,但是却进了一个都是学霸的孩子群体中,他一定会受到歧视。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学霸,却掉到了一群小混混的社会群体中,那他的日子也会很不好过。只有找到了和自己差不多的群体,孩子才能够找到归属感,才能够培养出自信心。
【要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群体,不一味求名校,也不一味求交友。尊重孩子的感觉,必要时“孟母三迁”。】
教养的迷思4: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重要?
组间对照效应:
组间对照效应指的是,人在不同环境中,会融入不同的群体,每一个小的群体都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它的群体。当组间对照效应足够明显的时候,还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形成。
领导者影响群体的三种方式:
第一,领导者可以影响某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比如成员的态度和适当的行为。
第二,领导者决定某个群体的界限,也就是我们是谁,他们是谁。
第三,领导者会明确某一个群体的自我印象,这种自我印象其实就是刻板印象。
今日小结
在今天的课程中,你认识到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老师能够影响的是孩子们的群体,然后,这个群体又会影响到每一个孩子。我们讲到,老师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领导者的主要作用是树立群体的行为规范、确定群体的边界,以及确定群体的自我形象。通过今天的内容,你掌握了知识点,组间对照效应,认识到当组间对照效应足够明显的时候,还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形成,你还掌握了方法论,领导者影响群体的三种行为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像课程中讲到的,可以应用在班级管理方面,同时你还可以尝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团队中制定属于你自己的管理制度。
教养的迷思5:父母要教会孩子离开家庭
教会孩子离开家庭:
孩子确实在家里能学到一些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外部世界的技能。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知识和训练。如果孩子们热爱体育,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先在家里练习打篮球、打羽毛球,学得一技之长,到了孩子群里才好镇住小伙伴。
孟母三迁的启示:
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最好还能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小伙伴们。如果你要想这样做的话,必须要趁早,因为你对孩子的影响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缩小。
家庭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作为父母,要把一颗焦虑的心放下来。父母也有权利过快乐平静的家庭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实际上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然后才会是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要期待改变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朋友的关系。父母不可能赐予孩子在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你不能指望通过给予孩子柔情蜜语,让他去抵挡外面世界的尖酸刻薄。认为自己是父母心肝小宝贝的学生,不一定在同龄人中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心,因为自尊是一个人在群体中地位的因变量。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孩子走他或她自己的路。
串讲10:《教养的迷思》研讨会&知识清单
1.“不堪一击”的家庭环境
教养假设:
我们通常认为,如果父母充满了爱心,孩子就会更有安全感,就会成长为更自信;如果父母多跟孩子说话,多陪孩子读书,孩子就会变得更聪明,如果父母对孩子诚实友善,孩子同样也会诚实友善,但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案例。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先天的基因因素很重要,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但在后天的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之外的环境。
朱迪斯·哈里斯: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199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杰出心理学作家的乔治•米勒奖。撰写过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
《教养的迷思》:
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2.“叛逆”是孩子的生存之道
儿童的行为模式:
孩子在家里跟父母学到的东西,不足以帮助他应对跟其他孩子的关系,孩子更多地是跟孩子学习的,而不是跟父母学习的。因此,父母不能垄断孩子的学习,父母的过度干预反而会阻止孩子的成长。
监狱文化的启示:
监狱看守和犯人是两种不同的人。犯人不会去学习怎么成为监狱看守,而是要去学习怎么成为犯人。同样,小孩子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大人,而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孩子。
3.未成年人的独立世界和规则
多数裁定原则:
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天资聪颖,而且碰巧加入到学习好的圈子里,他可能成绩会更加优秀。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会进一步地扩大同辈群体的影响力。
啄食次序:
指的是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现象。这个现象颠覆你的一个认知,即孩子拥有朋友,并不一定能帮助他自信,如果孩子交的朋友和他(或她)一样是处于孩子群体中的底层,不被其他孩子尊重,他们的性格会孤僻、内向。
霸凌问题:
孩子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他们也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父母和成年人很难直接干预。过多的干预反而会让孩子遇到更大的麻烦。欺负别的孩子在大人们看来无疑是恶,可是跑到大人那里去告状,又是孩子们的社会中不可容忍的恶。所以,受到欺负的孩子会在这两重夹板中挣扎。
4.老师对未成年的影响不可低估
组间对照效应:
组间对照效应指的是,人在不同环境中,会融入不同的群体,每一个小的群体都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它的群体。当组间对照效应足够明显的时候,还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形成。
领导者影响群体的三种方式:
第一,领导者可以影响某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比如成员的态度和适当的行为。
第二,领导者决定某个群体的界限,也就是我们是谁,他们是谁。
第三,领导者会明确某一个群体的自我印象,这种自我印象其实就是刻板印象。
5.不要做焦虑的父母
教会孩子离开家庭:
孩子确实在家里能学到一些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外部世界的技能。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知识和训练。如果孩子们热爱体育,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先在家里练习打篮球、打羽毛球,学得一技之长,到了孩子群里才好镇住小伙伴。
孟母三迁的启示:
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最好还能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小伙伴们。如果你要想这样做的话,必须要趁早,因为你对孩子的影响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缩小。
家庭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作为父母,要把一颗焦虑的心放下来。父母也有权利过快乐平静的家庭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实际上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然后才会是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书单11:5本书让你做不焦虑的父母
精读:
朱迪斯·哈里斯,《教养的迷思》,上海译文出版社。
选读:
1、平克,《白板》,湛庐图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2、托尼·瓦格纳和泰德·丁特史密斯,《为孩子重塑教育》,湛庐图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3、肯·罗宾逊和卢·阿罗尼卡,《让学校重生》,湛庐图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4、贾雷德·戴蒙德,《昨日之前的世界:我们能从传统社会学到什么?》,中信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