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了一家号称知识付费终结者的沙龙会议,自然最后,还是成交会员,对于已经被割N多韭菜的我来说,现在已经长不出来韭菜。不过,分享的内容,有一些触动,借此机会,分享之。
这里有一组数据,不妨看下
女作家一年读完195个国家的195本书
俞敏洪大学时一年读200本书
4岁女童一年读书超500本
孙正义一年读书2000本
新东方教师每年每人1000本
北大才子张雪健曾推荐两年读完1000本书的书单
当然还有很多……
此时你或许会有几个疑问:
1,真的假的?
2,我读了多少本?
3,我如何让读书更有价值?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因为只有相信才有可能。
第二个问题,每个人读的数目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多不一定好,关键在于自己养成了阅读习惯,且可以应用于实际。
而第三个问题,今晚分享时,有些方法,供借鉴
一,分享之六脉神剑
1,确定主题
2,收集资料
3,制作ppt
4,讲给别人听
5,复盘总结
6,行程系统
如果你想更好的吸收书中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讲出来,这是费曼学习法原理。
樊登读书会创业初期,樊登老师也针对读书困难症这个点尝试解决,因为他特别爱看书,当发现很多的人有阅读困难症时,就思考可否做成读书ppt,每天写一本,付给他365元就可以。他发现有很多人购买,但问题是,很多人买了之后也不看,怎么办?后来索性直接讲书,相当于嚼烂了喂给你,从此乘着知识付费的风,一路起飞。
二,组建读书社群
大家都知道输出倒逼输入,每个人输出的形式不同。这里推荐的是通过在社群公众承诺,让自己每天阅读,每天分享,通过上述方法,达到对自己的约束,形成分享课件的习惯。
个人认为,这个存在难度,是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可以尝试拉长时间,2天分享一次行么,要么一周一次!我相信,只要制订了规则,自己都不好意思打破。
3,学以致用
听过一句特别扎心的话,很多人都是一些爱学习的穷人。
可是,别忘了,这个时代,学习是翻身最小的成本。
关键还是学以致用如何做呢?
一是有目的的学习
二有目的的思考如何运用
黄金圈法则,金字塔理论等都可以作为运用的思维模型。
为什么没用?因为你没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