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

作者: oniahi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21:26 被阅读0次

    ——职场打工人的必备职业软技能

    时间管理的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时间管理,就是制定完美时间表
    提到时间管理,第一反应就是安排时间表,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完整

    【时间决策】:在每个时间点选择做什么事情
    【时间观】: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

    现实是,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并不完善,无法更客观的、辩证的看待时间价值

    误区二:时间管理,就是提升工作效率
    大多数时间管理的方法都在强调怎么提升工作效率,让单位时间有更多产出
    • 对于脑力劳动者,工作不是重复劳动,那么很多时间无法保持高效,因为思考讲究状态;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段,思考的产出也不同
    • 没有经过总结和思考的回报,难以得到认可
    • 时间管理的本质并不只是关于效率,而是关于价值

    对于解决效率问题,在之前应该去记录时间开销找到自己的时间规律、并分析有更大价值产出的任务,最后再为不同的任务安排合适的时间

    误区三: 时间管理做好了,就能同时处理多任务
    “多任务处理”能力只是一种错觉,一心多用是个伪命题
    • 需要专注思考解决的工作,一心多用的方式就会把时间消耗在切换任务上,降低效率,事倍功半
    • “契可尼效应”:人们会对那些还没有完成的事物,有一种想把它完成的冲动,否则就会一直想到它。所以,如果头脑里同时还有其他未完成的事情,就会抢占正在运行的大脑资源

    处理多任务更合适的方式是借助可靠的外部系统,不是占据和使用自己的大脑容量,而是将大脑中的想法、任务都记录下来,从而释放大脑宽带

    什么是时间观

    津巴多时间观

    津巴多时间观是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教授总结的一个时间观概念,他把时间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将时间分为了以下六个视角:

    # 过去
    【1】【消极过去时间观】:

    总是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容易焦虑、抑郁、缺乏幸福感、自杀率高

    【2】 【积极过去时间观】:

    善于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养分,但会过于沉溺积极的过去,忽略当下,失去眼前的机会

    # 现在
    【3】 【宿命主义当下时间观】:

    认为命运由不得自己,态度消极。容易出现攻击性、焦虑和压抑,自控力和自信相对较低

    【4】 【享乐主义当下时间观】:

    喜欢追求新奇和刺激的事物,享受当下,幸福感高;但自控能力较差

    # 未来
    【5】 【未来导向时间观】:

    善于规划,为了达成未来的目标愿意放弃当下的娱乐,容易获取成就;但幸福感低

    【6】 【超未来时间观】:

    坚信会有来世,可能会做出极端行为

    • 对时间观有不同倾向的人,无论是言语、行为、决策都会是完全不同的
    • 我们会在多个时间观上都有倾向,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 每个人都不是属于某种特定时间观类型,只是每个人对着六种的时间观有不同程度的倾向而已

    津巴多时间观,鼓励人们使用平衡的时间观:

    • 较强的-积极的过去时间观:能帮助从过去经历中总结出可以指导未来的经验
    • 适当的-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未来导向时间观:当下享乐主义时间观能更好地帮助专注当下的任务、更好地体验到当下的幸福、可以让你保持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未来导向时间观,能帮你为将来的幸福做准备,并且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 较弱的-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消极的过去时间观和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容易带来更多负面影响,难以完全摒弃,需要尽量减弱
    • (超未来时间观——受宗教影响)

    时间观背后的意义:

    了解时间观之后,一方面能够改变和调整自己,另一方面还能改变别人
    # 改变自己
    执行计划:
    • 如果更关注未来,可将未来的目标具象化描绘或记录下来,寻找一个榜样人物
    • 如果更关注当下,可用眼前更直接的事物让自己产生强烈的感受,记录进步点,从小处逐步积累成就感
    安排工作计划:
    • 如果关注未来,可罗列当前任务背后的意义、长期价值、对自己未来的影响
    • 如果关注当下,可把手头上要完成的任务设置成一个个关卡,让自己能一直获得新鲜刺激感
    # 改变他人
    说服他人:
    • 如果对方更关注当下,强调现在产生的危害,减弱当下的乐趣
    激励他人:
    • 如果对方更关注未来,告诉对方这件事可以帮助他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或将来有更多升职机会
    • 如果对方更关注当下,强调这事可得到老板的认可夸奖,或是绩效高分等即时反馈

    时间观的三种应用场景

    场景一:调整过去的时间观

    人们对过去的时间观通常抱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过去的经历决定了当下和未来很多事情的发展—原生家庭决定命运 vs 过去只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会影响当下,但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记录自我评价——帮助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
    • “我过去是怎么样的人?”(做事风格、性格、爱好...)
    为重要的事件,重新赋予意义——帮助用新的角度看待过去的重要事件
    • 写下三件过去生活中有负面影响的重要事件
    • 写出分别能得到什么正面收获
    • 这些正面收获对未来的帮助
    写感恩日记——帮助增加日常的幸福感
    • 每天写下三件让人开心/感恩的小事
    场景二:调整现在的时间观
    自我问答——从第三方视角审视自己:
    • “我是谁”:
      给出不同的答案,我过去是谁?现在是谁?未来会是谁?
    • “现在是什么时期”:
      今天是什么时候?生活、事业、爱情目前正处于什么阶段?
    • “我在哪里”:
      我所处的环境是什么?办公室?图书馆?
    • “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压力?快乐?成就感?
    练习冥想

    定期进行冥想或者瑜伽

    场景三:调整未来的时间观
    找到目标
    • “我真正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写下脑海中最先想到的答案,然后重复这一步,直到写出一个为之惊叫的答案。
    训练“自控力肌肉”
    • 停止做某件事:选择一件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小事,近期不再去做
    • 开始做某件事:选择和自己目标相关的,一件之前没有做过的小事。帮助打破原来无意识的习惯,并养成和目标一致的新习惯。
    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
    • 描述将来打算做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期望、觉得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及未来的自己会因为现在的自己做了什么而表示感谢。

    分析时间的价值

    首先,在分析时间价值时,要了解所要关注的两个要点:

    要点一:了解分析时间价值的角度

    想要知道自己的时间是否发挥了价值,主要看这段时间做的事情是否高价值、以及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任务

    要点二:关注事件本身的价值:

    关注我们花时间做的具体事情是什么;这决定了我们的时间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其次,以下两个模型工具可以帮助分析时间价值:

    模型一:【紧急重要模型】——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

    image.png
    • 第一象限:【紧急且重要】

    非常紧急、非常重要,属于“救火”类工作,通常为重要项目的突发状况,意外和困难,即将到期的重要工作

    • 第二象限:【不紧急但重要】

    时间上不紧急但具有重要影响,属于“规划”类工作。(例如重要工作的计划、筹备、预算、一些隐患问题的预防措施等)

    • 第三象限:【不紧急且不重要】

    属于“玩乐”类工作。例如部门普通聚会安排、休闲娱乐节目的确认

    •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

    需要尽快处理单不重要,属于“应付”类工作,应该快速处理完成,不要占用太多时间(例如流程手续、同事咨询等)

    该模型的特点是把工作按重要紧急两个维度划分,可以为不同工作分配不同的时间精力
    该模型的缺陷在于只是考虑了工作的产出情况,没有考虑对一项工作的投入情况(如果一件事情重要又紧急,即使花了大量时间,也很难解决掉它,会使陷入无底洞,耗费更多的时间)

    模型二:【“关键-可行性”矩阵】—— 帮助分析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

    【关键度】:包括了紧急性和重要性
    【解决度】:投入时间能带来的问题解决程度

    image.png
    • 区间1:解决度高、关键度低——“小插曲”

    最容易对付的问题,如所需花费的时间少,可迅速解决;如花时间较多,可以授权给他人

    • 区间2:解决度低、关键度低——“困难游戏”

    类似不可通关的游戏,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的问题
    需要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以此为标准,超过时限确认还是难以解决就放弃

    • 区间3:解决度低、关键度高——“无底洞”

    关键度高导致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被解决会容易陷入无底洞,毫无成就感,增加焦虑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调用情绪脑,听从内心的直觉做判断、寻求他人的帮助、寻找替代方案等

    • 区间4:解决度高、关键度高——“高价值陷阱”

    “高价值”: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花时间去解决且可以产生结果、价值高的问题
    (例如提升结构化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陷阱”:容易陷入漫无目的的反复思量却不行动的陷阱中,自以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实只是在困扰和焦虑中耗费精力
    (真正的思考是用过收集信息、自我剖析、资讯他人、分析各种因素等方法,最终进行选择)

    判断关键性和可行性的两个标准:
    标准一:明确目标,确定关键度
    • 与目标相关度越高,关键度就越高
    标准二:横向对比,确定可行度
    • 对没有做过的事情,参考历史数据和他人案例进行横向对比
    • 一个问题在普遍实践中有先例、有解决方案,且手中有足够的资源,这属于可行度高的问题;做一份报告,大多数人能够按时完成,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做,也就属于可行度高的。
    利用“关键-可行”矩阵调整时间分配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减少投入——“小插曲”、“困难游戏”

    减少对不能产生太大价值工作的时间投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关键度好的事情上

    方法二:延缓处理——“无底洞”

    某件事耗费了很多的时间仍然没有结果时,考虑用直觉快速选择一个方向、还是延缓一段时间后处理、找他人帮忙等

    方法三:避免困扰——“高价值陷阱”

    判断是到底是思考还是困扰

    时间管理

    根据时间类型进行管理的三种方法:

    • 【黄金时间】:一天之中最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大块时间。适合安排高价值、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 【常规时间】:每天基本固定的时间。适合做那些需要动脑子,但不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 【碎片时间】:没有被安排的无规律时间。可根据不同的时长和场景,完成一直想做但总找不到时间的事情
    # 方法一:在黄金时间进入深度工作

    营造深度工作的环境,将浮浅工作转交给他人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特点:能够创造新价值,提高技能,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在干扰环境中也能正常开展
    特点:不会创造出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 如果总是被浮浅的工作占据,就会失去最宝贵的时间
    • “高价值陷阱”中高价值的事情安排在黄金时间,把不重要的浮浅工作直接摒弃或者最小化,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 方法二:准备碎片时间清单
    • 为不同长度的时间列出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下,可以去完成的任务
    • 将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拆分为多个小任务,在空间时间里完成一两个小步骤
    # 方法三:养成有节奏的时间习惯

    明确自己的黄金时间在什么时候,并为其安排高价值任务,同时其他时间也安排好合适的事情

    时间管理模型:【RAR管理法】——来源于GTD(Get Things Done)

    R(record):记录 + A(arrange):安排 + R(review):回顾
    # 记录 - Record:

    记录一切待办事项以及想法:

    • 百分百地记录
      —— 随时随地记录头脑里闪出的事项和想法
    • 收纳箱保持唯一
      —— 收纳软件统一记录,避免分散
    • 定期清空收纳箱
      ——已完成的事项定期处理
    # 安排 - Arrange:
    • 事情进行确定是否要做
      ——如果不做,果断删除
    • 事情对应关键可行矩阵哪个区间
      ——考虑价值产出和时间投入进行分析
    • 事情的具体安排
      ——由谁做?什么时候做?目标期望?

    注意事情的种类:

    • 某个特定日期/时间必须要执行的事
    • 没有明确安排时间的事
    # 回顾 - Review
    • 今天的完成情况
      ——完成的任务、未完成的任务、未完成原因、是否有遗漏
    • 处理的满意度
      ——对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原因、怎样改善
    • 明天的规划
      ——后续的任务安排、是否有可利用的经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两种记录管理工具:

    • 日历——记录有明确期限的任务
    • 行动清单——记录没有明确期限的任务

    心理学认为(承诺与一致),当把任务写到日历和行动清单时,就是对自己许下了承诺,从而影响推进我们达到言行一致的目的

    做时间记录的三个误区:

    • 记录越仔细越好

    把所有的事情巨细无遗地记录下来,反而会耗费很多时间在记录上

    ——把注意力放在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事情上
    • 记录的颗粒度越小越好

    颗粒度越小,记录的冗余信息就越多,会浪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记录

    ——记录的颗粒度最小控制在5分钟,最大控制在2小时内
    • 记录时间就是时间管理的全部

    只记录时间而不分析,对改变现状、提升自己效率是没有帮助的

    ——通过时间预估记录,进行简单的回顾,可以发现可以改进的表面问题,调整预估偏差大的事情

    任务管理

    分清两种任务(事件)类型:

    • 确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帕金森定律】:人们始终会根据任务的时间期限来调整工作进度(如果任务只需要一天完成,由于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那么会留到最后一天再开始。)

    解决办法:
    设定明确的deadline(期限),将时间安排上其他任务,以减少缓冲时间

    • 确定开始时间,不确定结束时间

    先确定时间再调整——预估结束时间

    利用行动清单的三个要点:

    要点一:把任务转化为行动

    确定具体的行动步骤:

    • 动作:保证是一件可执行的行为
      ——(准备会议资料、回复邮件)
    • 结果:行为所需要获得的结果
      ——(会议资料用户讨论计划时说服老板认同方案)
    • 期限:明确具体的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更好把握进度
      ——(今天10点到11点,用于准备明天9点到10点的会议资料)

    今天10点到11点(任务开始时间),准备明天9点到10点(任务结束时间)的会议资料(行动),以便讨论计划时说服老板认同方案(结果)

    要点二:按情景给清单分类

    按照情境分类:行动时长、工作地点、使用工具的特点进行分类
    (有些工作必须在户外完成,必须与人接触,那么这个可以是一类,可以同时安排在外出时间处理)

    要点三:预留弹性时间

    应对突发的紧急事件,留出20%的弹性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给任务和任务之间留出时间,而不是任务本身的弹性时间


    “所谓高效能人士,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普通人不知道的道理,而是他们把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程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pb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