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这样一件事在我记忆中不断反刍,它在我过去的人生中分量很重,重到那么多年过去,我依然可以极为清晰地描述出当时的场景。
高二下学期,初春。
隆冬虽过,寒气犹在。
上午下课,学生们纷纷跑向食堂。
在食堂旁,有一个湖,湖边种着柳树。
柳絮在春天的暖阳中随风飞舞。
我总是在这条温暖又寒冷的路上,碰见我不想碰见的人。
她和他在食堂二楼相约偶遇,她向他打着俏皮的招呼,就像她曾对我打招呼的那样。
他在课间通过另一个同学给她传纸条,就像我当初给她传纸条的那样。
他咳嗽一声,她就转过头,这是我和她曾经的通讯暗号,代表我想她了,想见一见她,现在也成了他和她的通讯暗号。
气性很大的我,在一个放假的周末骑着自行车散心。
我朝着一个方向骑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旁边先是树林,后是平房,然后出现了一座有些宏伟的大桥——我想要凭借双脚一路去往未知的远方,那里让人憧憬,也应该让人仰慕。
我欺骗自己不在乎,复仇的方式只能是拼尽全力提高学习成绩。
你有因为了向一个人复仇而竭尽全力吗?
我有过。
正如一些励志鸡汤书中所说的那样:超乎常人的自律与努力可以超越所谓的学习方法与平庸的大脑。
奇迹般地,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从稳定的倒数的四十几名来到了全班第九名。
我短暂地完成了我意淫出来的复仇:离开她后,我变得更优秀了。
虽然我不知道她会不会为此感到一丝的难过。
02
显然,那一次短暂的逆袭并没有给我的人生带来太大的改变。
全班第九大概勉强能读个江苏的211,况且那不是高考,只是高中许多次考试中非常普通的一次——高考我也才班级13名。
所谓“复仇之路”就像骑行在一条未知的路上,必须骑得又快又远才能到达那个让人憧憬、让人仰慕的地方;绝不是当一个学期的做题家就可以实现的。
回忆起当初那个在冬日里整日穿着个黑色羽绒服,永远在一边低头赶路一边背着古诗的自卑的自己,成为比那个情敌富二代他爹更富有的男人,才是我对当年憋屈、隐忍、黑暗生活最大的复仇。
但当初激励我、逼迫我、让我用上超越常人努力的精神力量,正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退。
在一次又一次向现实的妥协中,当年那颗强烈的复仇之心正逐渐衰退。
六本厚厚的CPA教材被拿来垫高电脑显示屏,书架上的考研英语书已经落满了灰尘,赚不到钱绝不谈恋爱的誓言在卸载又下载社交软件的行径中显得幼稚可笑。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成了一句至理名言,无情地将我归类其中。
03
近来读《张爱玲全集》,里面收录着这位才女在世的全部文字,其中有一篇文章名叫《弟弟》,我看了之后毛骨悚然。
张爱玲在有了后母后开始住读,十分幸运地,她待在家的时间变少了,但她的弟弟却整日与父亲、后母待在一块儿。
难得回一次家,大家纷纷向她控诉弟弟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
张爱玲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并且比谁都骂得狠,大家见状反过来去劝说她了。
后来在饭桌上,为了一件小事,张爱玲父亲打了弟弟一个嘴巴子。
张爱玲吃了一惊,把饭碗挡住脸,眼泪往下直淌。
后母见状后笑着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
张爱玲听罢后心里更觉痛苦,她丢下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
“我立在镜子前,看我自己的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一定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读到这里,若不了解张爱玲的生平,怕是会在心里期待着一场类似《权力的游戏》中二丫式的复仇。
但读下去立马有了反转,她在浴室里痛哭着想为弟弟复仇,但弟弟却已经开始在阳台上踢球了。
“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
张爱玲立即明白:“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04
张爱玲最终成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生平一直被后人讨论着,她在文章中写过的话在《奇葩说》、在文艺青年们笔下的文章中反复出现,她的小说仍然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面对生活打给她的巴掌,张爱玲会抗争到底。
当时沪战爆发,她家邻近苏州河,夜间的炮声让她无法入睡,她跑去母亲处住了两个礼拜。
回来那天,她后母问她:“怎么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说一声?”
张爱玲回答说,“我向父亲说过了。”
后妈刷地打了她一耳光,说道:“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里还有我呢?”
张爱玲本能地想要反抗,却被赶过来的老妈子给拉住了。
压根没挨打的后母尖叫着跑上楼:“她打我!她打我!”
张爱玲的父亲冲下楼来,揪住她,拳打脚踢。
“我觉得我的头偏到一边,又偏到另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张爱玲被关在空房里半年,期间生了疟疾,父亲没给她找医生,任凭她自生自灭。
被关在空房的张爱玲无事可做,她靠《基督山伯爵》作为其精神支柱,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找准时机出逃至母亲家。
在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的回忆录中,有一段尤为有趣:
“姐姐在那空房里也没闲着,每天清晨起来后,她就在落地长窗外的走廊上做健身操,锻炼身体,偷偷地为她的逃走做准备。”
张爱玲出逃成功后,在散文《私语》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
第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
弟弟张子静在国内混得并不好,他和后母相依为命,挤在一间14平米的房子里,因为贫穷终身未娶,他一生最大的骄傲便是——我的姐姐是张爱玲。
05
人类有一个防御机制,每当我们受伤感到痛苦之际,它会帮助我们遗忘。
高二那段灰暗的时光于精神苦痛,于身体难熬。
后来的人生里虽鲜少有高光时刻,但日子终究在慢慢变好。
不再有外力的刺激,人自然地向着安逸靠拢。
过日子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复仇大计终于在悠悠岁月中渐行渐远。
当然,这不只是我。
有空在网上发声的“意见领袖”开始将那些强调努力的人戏谑地称为“努力婊”、“做题家”,再把阶级固化凌驾于自身努力之上。
然后一到假期就一天玩八小时手机,越焦虑,就越刷手机,并戏称:“没有什么是一盘王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来两盘。”
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当冲破阶级牢笼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驳回,似乎躺平待宰才是唯一的出路。
就像张子静那样,被扇完之后就去踢球了,全然忘了反抗的动力。
可是张爱玲似乎不会,她一有空就练健身操,刚能站起来就一心谋划跑路。
知乎上有个问题:“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认为他要在被生活扇了一巴掌之后,一直一直都记得屈辱、记得痛,时时刻刻都拥有要打回来的那股冲劲。
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近来找回了当初的那种感觉,隐忍、奋进,随时准备着向庸常的生活反击!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