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浪之水》是一本官场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池大为的年轻人,在走出校园之后如何经历成长的阵痛,艰难而曲折地走向成熟。或者说,如何一步步变成自己当初最反感的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句话出现在小说的中部。
当时池大为的儿子池一波被开水烫伤,需要2000元做手术,池大为拿不出这么多钱,无论如何低声下气跪求,医生都不愿意先做手术,最后丁处长一个电话搞定了医生。
池大为的妻子董柳对池大为的不满在儿子被烫伤之后彻底爆发。她把儿子烫伤归咎于居住的地方太拥挤,连个厨房也没有。
这一事件,让池大为再一次看清了“有些人的面子比另一些人的命还要紧些”,也让池大为下定决心要混出个样子。
池大为开始带上面具生活,开始察言观色,开始费劲心机靠近可以给他带来利益的人,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他人的利益。
池大为放弃了心里那一点小自由,而去追求那种把东西一把抓在手里的大自由。
池大为凭借智慧、能力和机遇步步高升,从科长到处长,最后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厅长。
池大为的住所随着地位的提升而不断改善,从筒子楼的单间,搬到两室一厅,再搬到小三房,再搬到大三居。
越来越体面的房子里,再也没有出现妻子的辱骂声,并且络绎不绝地出现明晃晃的钞票或是赚钞票的机会,一念之间就可以合法赚取几百万的机会。
伴随权利和金钱而来的,往往还有美色。池大为犯错误了,但在他心中,乌纱帽永远比年轻貌美女孩更重要。当二者出现矛盾,池大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乌纱帽。
在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之后,池大为开始利用权力做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事。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知识分子平反,没有谁比池大为更理解那种因为不愿低头而被流放的苦闷。
小说的结尾,池大为衣锦还乡,给村里每家每户准备了红包,并资助村里的贫困生。然后,独自一人到父亲的坟前忏悔,那个一辈子都在坚守内心信念的老父亲。
从对抗到坚守,再到融入,小说把池大为在每一个时期的心理活动都描写得精彩绝伦。
有青春的躁动,有失落的痛苦,有碰壁后的圆滑和世故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利益面前表现出的动摇和妥协。
有惭愧,有不可挽回的内疚,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背叛,有反省,也有对自己灵魂的深深拷问和思索。
正是这些关于内心活动的描写,才显示出力量,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利和金钱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不可抗拒的破坏力;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精神大厦才有可能永恒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