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在家陪着儿子一天,平时妻子照看孩子,毕竟只有一岁零五个多月。和孩子玩着玩着不由地想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多问题孩子究其原因出在家庭教育。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三岁之前,爸爸妈妈的关爱、照顾影响孩子太重要了。
社会压力大,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真正成为了留守儿童。父母的位置爷爷奶奶是无法替代的,替代的现实状况就是溺爱,无法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爱的呵护得不到,对内心的伤害是终生的,而且是无法完全弥补的。
在家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能够做到每天陪伴孩子学习、游戏、交流、沟通的也是不多的,家长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巧,也是问题所在。特别是爸爸,很多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情。父爱母爱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要平衡,否则孩子成长会出现偏差。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沟通,不是物质的满足。物质条件是外在的,有一定的基础作用,但核心是心灵、精神的成长。
家长善于陪伴孩子,孩子的安全感是很强的。为他学习知识、适应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孩子的成长会得到很大限制,甚至会误入歧途,背道而驰。
我喜欢看今日说法,出现犯罪问题的人都可以追溯到幼年、童年。家庭离婚、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等等一系列非正常家庭出现概率太大了。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千差万别。孩子是未成年人,理应受到精心呵护,健康成长。但是法律层面还是很薄弱的,关爱未成年人,具体的落地措施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社会没有形成真正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举一个例子,国外一名小学老师得知自己班里的一名女生和爸爸居住一块,平时都是由爸爸给她洗澡,这名小学教师马上就报警了,爸爸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最终取消了这名爸爸的监护权。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本国的法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一个能够做到经常陪伴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方方面面应该是很出色的。家长的打工,为家庭的付出与精心呵护、关爱孩子是不矛盾的。听到过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很小时,一起出国打工,几年后回来,孩子与爸爸妈妈形同陌路,很难融入新的家庭,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事实。
家长时刻要有换位思考,不能只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处理孩子的问题。付下身子,和孩子一个高度去看待一切。可能就有新的视角,新的认知。
只有去陪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伙伴,陪伴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首要保证条件。陪伴都做不到,何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作为家长必须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能够从专业领域去培养孩子,寻找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捷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