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三次跃迁:
第一次,花20%的精力掌握80%的技能。古典(这是人名)是以当时他们新东方的老师举例的,对于老师来说,有这么五种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积极心态。插个笑话,他说,专业知识厉害的,是好老师,啥啥都懂;课程设计厉害的,适合做老公,一切安排的妥妥帖帖;呈现能力好的,是个好的一夜情对象,当时吧吧的挺能说,上完课感觉啥都没学到;个人魅力说啥我忘了;积极心态好的,是潜力股,不管这个世界多么难捱,人家心态好啊,弄到最后最厉害。
大部分人可能希望自己百分百的掌握一种技能,但是古典说,混的牛的那一帮子人,基本都是五项技能齐头并进的。他们在每一种能力上,花费20%的精力,掌握这种技能的80%,这样,你花了100%的精力,掌握了100%的专业知识,可是人家也花了100%的精力,掌握了400%的能力。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不,这帮子人,马上迎来了他们的第二次跃迁。
第二次,借助系统,站到头部。在有社交有交互的系统内部,是有二八原则、头部效应的,头部可以吸引80%的关注度。还是以老师为例,当你同时具备了中游偏上的五种能力,在老师里,你已经是很少的一部分了,受到的关注就更多,就有更多的人推荐你,更多的人来听你的课,你随之收入更高,又有更多的资本可以投入到自我提高、课程水平提高上去,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次,链接更多资源。当你成为头部,你会发现,各头部开始链接,形成圈层。新东方早起的老师,现在分布在各行各业,就是因为他们链接了各种资源,找到了第三次跃迁的机会。
跃迁,都是不舒适的,反惯性的,反常规的。
先把主要内容,干货,放上来了,顺手再写点自己的感想。听“造就”的公众课已经有一年了吧,朋友都笑我说,文青最爱听造就的课,当然,造就也确实爱请很小众的一些明星,比如史航啊黄执中啊郝景芳啊啥的,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听造就,别有用心。
说来话长,第一次参加造就,其实是朋友推介的,而朋友是主办,总归要去去,于是,就开始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看他们的视频,知道他们要做中国的TED,一直就是这么淡淡的,倒也相安无事。
去年的某次造就,他们讲了区块链,2016年中,这个东西当时绝对不火,我莫名的很感兴趣,这个大概是我们这一行特殊的第六感。那个年代,真的是什么都没有,钱包怎么弄不知道,白皮书没有中文的,以我这六级都考不过的英语水平,我就硬是把白皮书一页一页看下来,以我这外行的、完全不懂写代码的能力,在各公众号、各网站、各论坛啥啥都搜不到的情况下,硬是搞好了第一次ico。
当然,按照目前区块链火的情况,你肯定知道,我是赚了钱的,但是造就带给我的不只是赚钱,对我有两点改变非常重要:
1、尽力去了解自己完全没听说过的东西。现今的世界,割裂的厉害,在网红已经有了一千万的时候,你可能还完全没听说过这件事,要知道,随着智能越来越发达,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见到的将都是你熟悉的领域,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让自己了解的更全面。当然,你会说,了解这么多,视野拓这么宽有啥用吗,说真的,大道理我讲不出,但是对于做投资这件事,视野宽广真的非常有用。你会在自己的领域之外,找到其他投资品,尤其是,可能在前期就介入。这个敏锐感,除了依赖于常年专业知识的铺垫,还需要跨行业的背景,乱七八糟的东西知道的越多,越可能全面的对一个投资品进行评估。
2、不要先想,要先干。这个时代,知识更新迭代太快了,你想把这个东西完全了解清楚了再去做,对不起,最好的介入时机已经被你错过了。而且,现在信息那么纷繁复杂,只有你真的开始做了,才会快速的汲取和这个项目有关的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学习的速度才最快。一开始投的时候,我是真的抱着这些钱万一丢了就拉倒的心态,去弄的,因为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地方可查,但是也因此而成为先行者,获取了和风险相应的对价。
我这一年的变化其实蛮大的,主要是习惯性做事的方法做了巨大的调整,我一直以为,人的龟毛、谨慎,是一辈子都不会变的,事实说明,并不是,人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的,前提是自己在认知上有一个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