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三家兼修的王阳明说过: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走向,而万事万物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内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往后余生。
从儒家的角度来说,修身齐家的前提,就是修心,提高自己的德行。从道家的角度来说,返璞归真,顺道自然的前提,就是让心洗尽铅华。
从佛家的角度来说,嘴巴上说多少的“阿弥陀佛”,都不如心中有佛。只要内心足够清明,悟性还不错,那就能做到,心中有佛,自能成佛。
为什么王阳明认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跟“心中有佛”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世间的佛,真正的智慧,都在你的心中。
佛若渡人,必有先兆。这几个信号,暗示佛要帮你。这个佛,是你的内心。
一、当你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切就释怀了。
一代大文豪苏轼,经常跟朋友佛印去游山玩水。佛印的修养很好,悟性也很强,所以他可以跟苏轼一唱一和,才华不比苏轼差。
由于佛印身宽体胖,所以苏轼就调侃佛印:在我眼中,你就像是一坨狗屎。对于苏轼的话,佛印毫不在乎,哈哈大笑说: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尊佛。
别人嘲笑你,如果你在意了,那你就被人牵着鼻子走了。反之,你不在意,甚至还哈哈大笑,那你就活得释怀了,天地也随之变得宽广了。
现代人为什么活得不快乐?因为他们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小孩子,在乎父母、老师的看法。职员,在乎同事、老板的看法。丈夫或者妻子,在乎另一半的看法......
人,不是这里在乎,就是那里纠结,还如何过日子呢?人活一世,本该听从本心而活,而不应该有太多的束缚。
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足够了。
二、当你不计较结果,说明你活透了。
孔子说过,时也命也,慎始善终,尽人事而听天命。
一切,都是时机和命运的问题。只要做到谨慎地开始,妥善地结束,完成好自己的使命,那结果如何,我们不妨听从老天的安排。
佛陀也说过相同的话,缘起缘落,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无论是孔子谈到的“听天命”,还是佛陀认为的“随心随缘”,本质上都是对于“结果”的坦然接受。我们只是普通人,只能尽力做事,而无法决定最后的结果。
如果人人都能得偿所愿,拥有好结果,那这个世界就没有穷人了,全都是大富翁了。可惜,这是做不到的。终究有人要享福,也终究有人要受苦。
成败如何,枯荣兴衰如何,享福也好,受苦也罢,都不要过分在意最后的结果。这结果,乃是老天的安排,我们顺其自然就好。
三、当你可以跟红尘融为一体,那你就顿悟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过:“和其光,同其尘。”
大致意思是,和合它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它们带来的尘埃。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要融入到自然、红尘以及人间的环境当中。
身处职场,你认为身边的同事和上司都是小人,那你就跟别人对着干,无法融入到环境当中。如此,你就会被人当成异类,被人针对。
人呐,没必要锋芒毕露,也没必要跟环境格格不入。真正厉害的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跟身边人相处得和和美美。
跟小人相处,有一套。跟君子相处,也有一套。反正,只要顺利地跟红尘融为一体,不惹人注意,也不突兀,就算我们活得成熟了。
当然,这里谈到的“和光同尘”,不是让我们随波逐流,而是让我们接纳生活的一切,不卑不亢不纠结,万般安好。
四、当你不再偏执,看清楚宿命,余生就平顺了。
北宋名相范仲淹写过一首诗: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这山川大地如何美好,前人的田地,都被后人所拥有了。那些拥有田地的人,也不要沾沾自喜,未来的人也会拥有这些土地。
我们只是人世间的过客,什么都带不走。所拥有的一切,都会传给后人。留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正如清代大学士张英所言: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秦始皇如此厉害,统一了六国,难道说他就能千秋万代了吗?做不到。如今还有万里长城,可秦始皇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了。
人,切勿偏执,切勿执着,“空”的宿命早已注定。一切,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