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费劲心力去励志,不如沉下心来构建一个习惯。
励志可让人激情澎湃一个周,一个月,或者半年,一周以后呢?一切又回归从前,再进行下一个从颓废到奋进的大循环。
人都是有惰性的,与其靠意志力慷慨激昂奋斗一个月,不用一个月时间坦然自若培养一个习惯。
当这个习惯扎根于心,不用毅力也可取得丰硕的成果。
习惯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学习,习惯努力……当一切成为习惯,打破不了的习惯,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就会自成规律,就像睡觉一样自然,不睡会困,不学会苦。
人性本有弱点,比如懈怠,比如堕落,走滑坡路很快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养成勤奋的习惯,并非意志力薄弱,走上坡路的人也许并非意志力坚强,而是习惯使然。
这或许就是人的本性。
我曾一度沉迷励志教育,也曾一度为其疯狂,甚至于我把自己练就成为一个资深“励志专家”,但冷静下来想想,似乎,所谓的励志保质期真的太短,过了保质期就得进行下一个“励志”,而时间久了,免疫力产生了,“励志”也就无效了。
就像曾经看《羊皮卷》爱不释手,触动很大,鼓舞自己多时,其实有时也累,看徐鹤宁,激情澎湃到睡不着觉,但自己实践起来真的很难,做不到后感觉“饱受心灵煎熬”,一旦做到,又发现被别人称为打了鸡血的“异类”。虽有成就感,再回头想想,又觉有些脱离“大众”。
而习惯则不然,静静的、默默的、淡淡的做一件别人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可是,有人做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结果不可估量,不可想象。
似乎那颗幼小的小苗渐渐的、默默的长成了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而那个发誓要成为参天大树的最终可能折弯了腰,最终只能佝偻着喘着气活下来。
当然,我所说的都是大众化的普通人。
伟人本就属于大千世界里百分之二十里面的“极品”,他们的境界、格局、梦想本就不同于普通人,约翰克里斯多夫,斯特里克兰德等这样的人,或许不是习惯成就了他们,是真的,他们的心中有着别人没有的“想法”。
而普通大众,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比如,每天看书,看一辈子呢?
比如每天码字,码一辈子呢?
比如每天学习,学一辈子呢?
……
也许,并没有那么难,只是我们想多了……
想多了,就做的少了。
每天坚持做就是了,其他无需多想,坚持成习惯,最终习惯垒成大山。
励志也是需要的,年少时,荷尔蒙旺盛,需要被激励,热血沸腾,靠着热情也可以成就“丰功伟绩”,没激情时,或者年龄稍长时,就让好的习惯成就自己丰富的人生吧。
我想,这也是人性使然。
散步时,随风悟到些感受,随手记录,无关对错,欢迎探讨,我们走在思考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