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依着小清河畔的栏杆,开着音频,手指却点开了之前的文字,发现,这个系列的上一篇恰好是写在三个月前的今天。
昨天晚上在小清河边写完上面一段,恰好一个电话过来,临时中断了。此时,坐在班车上,思绪又一次聚焦到这里。
小子是9月7日离开济南,前往长沙,开启他新一阶段的求学之路,而我也开启了我的新生活阶段。在6月之后的这段时间,我更多沉浸在现实关系的体验里,我的关注力也主要在外面的现实世界中游荡,偶尔飘到内在世界充充电,一晃就又被现实拽出来,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些东西沉淀下来。这个系列文字,多是在内心自由选择独处时审视与自己的关系过程中诞生的。这些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没能更新的原因。
又想起前段时间,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你真的不喜欢热闹吗?我真的不喜欢热闹吗?我再次问自己。喜欢安静,那是自然的,听听音乐,写点文字,看看书,听听课,翻看一会儿塔罗牌,小清河边溜达溜达,内心放松轻缓而自在,日子像静水一样流走。偶尔三五知己,或嬉笑打闹,或忆往昔,或交流当下,或触及伤心,或喜笑颜开,在这样的状态里,也是很开心的样子。另一个场景,很多人影,推杯换盏,斟酌说辞,在这样的场景里,我的心里会感受到紧张和烦乱,词穷而力乏。那我到底是不是喜欢热闹呢?可能取决于那是怎样的热闹,当这个热闹比较简单,在我可控范围内,不需要我用力去配合时,我在其中比较自如时,我感觉到轻松开心,当这个热闹比较复杂,在我可控之外,需要我用力去配合时,我会感觉到自己因被消耗而倦怠。
想起荣格的性格类型分类,我应该是属于内倾型,心理能量在内在世界流动占优势。就像九型人格的三个副型,自保,社交,一对一,自保型的人在社交场合会被消耗能量,回到独处时,就是充电状态。而社交型的人在社交场合就是在充电状态,却难以忍受独处。一对一的人倾向于与对方建立一对一的深厚关系,从中获得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性格或人格分类,在描述时,只能做离散性表述,这样才能看起来泾渭分明,真正具体到个人身上,每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连续性的,比理论概念复杂得多,各个分类描述看着可能都会有一些,只是某一方面占优势,这使得个体之间又会有差异性。比如,虽然两个人都是内倾型,但可能只是内倾在他们人格整体里面占比高一些,而内倾的另一面—外倾的某些特征也是存在的。但不管是内倾还是外倾,都需要流动,我之所以输出文字,也是一种流动。如果一直沉浸在内在世界,与外界无交流的话,可能就进入另一种极端—自闭状态了。当然,我不喜欢那种状态。我喜欢生命的流动。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这思维真够发散的,顺着思绪飘,貌似杂乱,不过,主题好像还是走向了探索自己。这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事情,看清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在这个新阶段开个好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