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接到一位妈妈的来电,因为父母年事已高,为了方便照顾,便带着小学毕业的儿子离开南京来到了济南。自己一向重视孩子的学习,小学阶段,在自己的“吼骂式”管教下,孩子成绩还不错。来到济南,自己打工早出晚归,孩子中午寄宿在学校,学习只能晚上监管,没有想到,初一还未结束,孩子成绩全面下滑不说,还结交了一些半辍学、辍学状态的孩子,坚决不上学了。
妈妈痛苦地说,她的“吼骂打”完全失了效。多次与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在学习上多管管儿子,反而引起了儿子更大的反感和更强烈的反抗。除了教育的无助外,对儿子深深地愧疚时刻困扰着她。儿子说从南京来到济南,老师的语言、授课方式等都不习惯;饮食习惯也明显不同,自己不得不忍受“难吃的要死”的饭菜;没有朋友,所有的不如意只能自己扛。后来交了这些朋友,自己才又找到了快乐。儿子的这些遭遇,将近一年的时间,做为妈妈却毫无觉察。妈妈非常苦恼:没有了解儿子的不容易是我的失职,可是管他学习,难道我也管错了吗?
关注孩子的学习本没有错,但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感觉。如果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孩子的情绪主要是积极正向的,那么,“学习”基本上就无需家长操心了。
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感觉,让孩子产生积极正向的感觉呢?
一、把“学习”还给孩子。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管得太多,干涉太多,把“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忽略孩子的发展实际,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还做错?”“都讲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听不懂?”因学习引发的指责、训斥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厌恶感;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高标准,只能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对“学习”望而生畏。
把“学习”还给孩子,让孩子按照他的节奏慢慢来,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明白每一次错误背后都是成长的契机,让他们体会到努力之后成功的喜悦,孩子自会爱上学习。
二、教育节点,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
每个学段入学之初,关注孩子的入学适应情况。如小学、初中、高中刚入学,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要多问孩子喜不喜欢学校的环境,与老师、同学相处如何之类的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正向引导。当孩子喜欢自己的学习环境,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有了归属感时,积极正向的情绪感受可以更容易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有困扰他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很容易找到资源,得到老师、同学的支持,避免负面情绪对学习过多的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