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格尔就的信(14)

给格尔就的信(14)

作者: 野茂痒呆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8:01 被阅读0次

    格尔就:

            手机APP是现在获取新闻的唯一方式,这样就不可避免由浏览到深陷那些八卦和搞笑的信息。昨天偶然看到关于“毕福剑”的花边新闻,正好上次谈到“主持人”,所以就从这“姑妄言之”吧。

            毕姥爷主持人的资历应该不浅,而且很受欢迎,说不定比有些评委还吃得开,经常读历史的人难免好奇,“一斥不复”之后,当事人感受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那些称兄道弟仍活跃在荧幕的同事们有没有突然跟自己划清界限、不复往来?有没有门可罗雀、人走茶凉的寂寥?这些“幕后”的故事是按老剧本走还是新奇脱俗?

            看过一些故事,主人公生前门庭若市,一个变故之后穷困潦倒,死后竟只有往日相好的妓女出钱安葬。所谓“讽刺”,何甚于此!

            然而,格尔就,你扪心自问,我死之后,你愿意出个棺板儿的钱吗?——你定然不屑地想,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即便日后发生矛盾,我们之间恐怕也不会“凉薄”到那般境地。然而你要想清楚了,我死之后,便没了价值,于你何益呢,这可不是一顿饭钱所能够的?要紧的是,倘若我是个“达官贵人”,那“变故”之后恐怕不只是“穷困潦倒”,还有“身败名裂”,往日种种都会变成“道貌岸然”,我将变成一个“禽兽”一般的人物,你要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你要玷污自己的道德、触碰“政治底线”、拿自己大好前途做赌注吗?念在故人的份上,我倒忍不住要奉劝你,还是别理那具尸体得好,世有聂政,何必再有聂荣。人在荣盛之时,是要施惠结交几个“下贱”的人,他们没有珍贵的羽毛,便没有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

            也因此,恐怕不能贬故友无情、褒妓女有义,想想都在情理中罢了。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岂不知“世故”另有一番道理,知识分子活的处处不顺,是不是处理不好两种道理冲突的缘故?

            你看我天天都想些什么?烦恼怎么会少呢!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被禁锢在“大漠”之中,所见的便只有沙子,难道还期望我看出花来嘛?我不得不把看到的想到的带入到固定的“故事模板”里,让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得到归宿。——故事真的太少了,但仿佛只有我一人活在沙漠里,而你们,又不肯把新故事讲给我听。

            所以,我想2020年的读书计划就这样安排吧。

            读一遍《聊斋志异》。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应从鬼故事开始,不涉时政、不伤伦理,故事不寻常理,如此一举多得,岂不快哉!简书里有专写鬼故事的作者,想来也是一朵“奇葩”,这是“才思泉涌”还是“明哲保身”啊?不管怎样,我还是很愿意浏览一下点个赞的。

            当代“奇文”较多,虽然文笔不比“名著”,但故事引人入胜,常让人手不释卷,隐约还记得两三年前因为“眼花”而未读完的《藏地密码》,看看今年能不能读完吧。近来电视剧《庆余年》比较火,电子书kindle上卖近两百块,所以就从网上找资源下载了一个,该详细处粗略,该粗略处又啰嗦的很,看不下去,电视剧倒是有些看头,评论里都在调侃,主人公已经六个爹了,而故事还要曲折下去,还有更多的爹等待挖掘……

            重读当年未竟的《论语别裁》。今年读了胡适,第一篇便是《容忍与自由》。读了一遍之后隐隐有种“不对”的感觉,再读之后便感到有些害怕,它给我一种冲动,让我收益颇多,所以一读再读,前后确认,最后我觉得要开一场批斗会,也算是明白为什么如雷贯耳的胡适从未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世人常拿他和鲁迅相提并论,感觉可比性并不多,如果说鲁迅是钟馗的话,那胡适就是贾宝玉,要说有什么共同点,那都是男性。要说为什么要开批斗会,那是因为贾宝玉生错了年代。“开批斗会”不是我的调侃,就像闹蝗灾的时候,有人出来宣扬保护野生动物,我想批判这个位伟大的“爱心人士”纯粹发自内心。然而我这样想,也说明当代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我站在鲁迅这一边,我站在“革命”一派,我拥护毛主席,拥护社会主义,我甚至还想说“拥护文化大革命”,因为我是“无产阶级”,我不觉得当代教育具有“蒙蔽性”,我还要感谢他们,因为我不仅需要“立场”,我还需要“坚定的立场”。总之,我对过往和现在充满感激,我对胡适的批判之情也并不让我觉得“自大”,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我也都不“崇洋媚外”,然而眼前的时代并没有那么严肃,我既然意识到是“教育”的结果,也就触发了我重读《论语别裁》的欲望。大学的时候读过,刚读的时候很欢喜,然后读着读着就想骂人了,南怀瑾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就敢“大谈特淡”,简直跟网上“神棍”的评价无二致,所以就愤愤的把书丢还给图书馆了。现在想来,当时年轻气盛,难容异己,但愿再读愉快吧。

            读读《安娜卡列尼娜》或者《复活》,或者两者都读。看过《战争与和平》之后,总想写点什么抒发一下读后感,然而一拖再拖,到现在我已然不记得我要抒发什么了,只记得作者企图通过小说去做一件超乎小说的事,也因此列夫托尔斯泰让人敬仰,我一直说不清楚因何而让人敬仰,直到后来浏览了一篇王安忆的关于讨论小说的杂文,才觉得这敬仰源于“伟大”。《战争与和平》这本小说,不见得有作者期望的那般完善,但字里行间仿佛能让人看到作者本人的伟大。说到这里,我又想骂人了。毛姆有名言说:“读书就是消遣”。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是很喜欢毛姆的,但读了《人性的枷锁》和《毛姆传》之后,我大概也能脑补出这“消遣”二字,是在说明其本人的读书的态度,生活的态度,乃至其学识、其为人的品质。不能说毛姆有多坏吧,就是惹人厌。

            就这些吧,短的杂的可随意看也可不看。2020年有十五本心理学的“教科书”要看,要记,要听课,说不定还要考试。工作上又有“思变”的念头……

            还是去年年底那句话:任重而道远,还没开始不说气馁的话!

            你呢,马上又是有结束有开始的日子,就没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格尔就的信(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mi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