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瞬间,打开了我不曾发现的记忆盒子,里面装满了我已记不清名字的书籍,闭上眼睛,在另一个空间,拼命想,拼命看,才模糊记忆起:冰心的《繁星春水》、《萌芽》系列、社会学理论、《活着》
小时候,我是不看小说的,只看诗歌、散文、古文,当周边的女同学们都在偷偷看言情小学、男同学在看水浒三国的时候,我却抱着冰心的《繁星春水》、和那些此刻已经完全记不起来的散文、古文。因为这样,大家可以想象出我那时候和大家格格不入的古怪气质,我曾经一度因为过于文静过于安静,把暗恋的人吓走。现在很多还在身边的朋友可能都不曾有机会和小时候的自己好好说话过,但是很多朋友都曾收到过我的书信,据说言辞特别矫情,我大致能想象到那些矫情文字的模样,一个能把单车、烧饼写成一首诗的女孩,矫情模样可想而知。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朋友们都在美特斯邦威挑漂亮衣服,我却脱口而出“我们买衣服是为了缅怀屈原么”,吓坏了我这帮朋友。
上高中后,常常去书店,常常是一套一套买课后辅导书,然后把剩余的钱都用来买《萌芽》,萌芽里的文字,开启了我的另外一个世界,里面的逻辑、措辞,是我不曾遇见的模样,我还记得有一句话让我记忆至今“不是我们污染了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先污染了我们”。里面还有关于性的细节描述,还有很多关于伤害和被伤害的沉重描述,我记不清了,可是我能感受这些文字中的张力和力量。上大学后,我回答老师提问,常常引用萌芽中的措辞和观点,后来被人生导师周某注意到。感激,萌芽。
大学后,我是常常去图书馆的,但是看的书,大都和专业《社会学》有关,我记得我看过一本关于日本集体主义什么的,让我记忆很深刻,但是书名已经记不得。我对社会学类书籍的迷恋和敬意,有点超乎想象,所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社会学理论》考试,我一定要拿95以上。每天看书看到凌晨3点,台灯微微眨巴眨巴的光线,差点让同寝室的同学不爽涌起。好在,梦想实现,为毕业交上完美答卷,97分,全班平均分70分。
最近,看了《活着》,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本小说,看完后,很震撼,在努力实现经济独立的当下,看后,有很多感慨,人生啊,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其实,工作后,看的书越来越少了,倒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会常常翻阅童书。我常常感慨,或许我从未停止过读书,以前是一本一本的实体书,而今,我是在品人生这本书,偶尔因为四季变换,写上一首小诗,偶尔因为工作上的不快,写一篇愤慨的文字,偶尔因为想念,写一些怀念的话语。究竟是我在看书,还是书在看我,我已经分不清。
生活,还需要更多的书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