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读《风声鹤唳》

浅读《风声鹤唳》

作者: 布喜亚玛拉陆 | 来源:发表于2016-01-30 10:31 被阅读0次

在迎接新年的前夕,终于把林语堂的《风声鹤唳》读完,虽不至于达到久久不能平静的状态,但也着实让自己对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那段特殊年代里的人物有了很深的情感,不自觉的想要对那个年代里面的人物多了解一些;感受的他们的国恨家仇、颠沛流离;

很早就知道《风声鹤唳》是林老先生的三部曲之一,与《京华烟云》《朱门》并称“林语堂三部曲”《风声鹤唳》,也是先生另一著作《京华烟云》的姊妹篇,被誉为中国版的《乱世佳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拜读了先生的《京华烟云》,坦诚的说,那时候的自己就是一个未经世事、懵懵懂懂的小孩儿,只是沉溺于其中跌宕起伏、启承转合的故事情节,根本没往大了想。后来赵薇版的京华烟云电视剧的播出,我依然仅仅限制于对剧情的欣赏。直到近来看过风声鹤唳,才明白林老先生用平和冲淡的语言将大时代的硝烟战火娓娓道来。才知道自己对于书中那段历史认知的浅薄和对林老先生家国情怀认识的浅显,惭愧……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一位女性在战争时期的传奇经历,以及她在战争的磨难中越来越坚强,最后得到生命升华的故事。

身世离奇、孤苦无依却坚强独立的丹妮,遇到了渴望自由、风流倜傥的博雅;不可否认在故事的开头,我的确对女主人公梅玲(后改名为丹妮)充满了敌意,我错误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梅玲就像是一个委身于各色男人的乱世浮萍,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贪图享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拼命的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救命稻草;所以,在作者用过多的笔墨渲染他与博雅之间的小情小爱之时,我是抵触的!后来我才知道,没有这样一个梅玲,就不可能衬托那样一个丹妮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到丹妮经过残酷战争的洗礼而发自内心的改变,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升华!所以在那样一个年代,谁也没有这个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而看低一个人,即便是一个小人物;

同样,这也是一个教你“爱人”的故事。丹妮与博雅的情爱,丹妮、博雅、老彭的友爱、丹妮、老彭对世间苍生的博爱、国家多苦难人民的大爱等等……丹妮、博雅的爱情在战火硝烟的弥漫中经受着考验;丹妮在慈悲悯人的老彭的带动下渐渐挖掘出自己善良的本性,觉悟出生命更广大的意义,毅然选择舍小我为大我,投身于救赎战时难民的慈善事业之中,为饱受苦难的孤儿和难民们竭尽全力的付出;三个人在战争中谱写的壮丽情感,这些无不激荡人心!

故事的结尾,博雅为了老彭和丹妮拿着枪冲出去的时候,应该是既快乐又痛苦的。快乐在于成全所爱的人,痛苦在于永别所爱的人。整本书最悲伤地地方莫过于博雅死的时候以为丹妮爱的是老彭,但是他告诉丹妮他们的誓言一直装在心口的位置。失去了无法挽回,但是丹妮还是自愿嫁给博雅的灵位,还有了遗腹子,可以提醒他曾经有博雅,愿意以生命成全她。博雅的墓志铭是丹妮选的:“为友舍命,人生大爱莫过于斯”。丝毫不提自己,因为不需要提醒也会记得。

相关文章

  • 浅读《风声鹤唳》

    在迎接新年的前夕,终于把林语堂的《风声鹤唳》读完,虽不至于达到久久不能平静的状态,但也着实让自己对那个战火纷飞的特...

  • 人生归途何处…

    读《风声鹤唳》有感 《风声鹤唳》作为《京华烟云》的姊妹篇,我看了很久,差不多一个月吧。全书给我的感觉,淡淡的,明明...

  • 成语故事:【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风声鹤唳,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九十万大...

  • 浅读

    浅读秋的片段,野花,山石,清风,溪水,绿酒初尝,一枕小窗。 一枝淡笔,一纸新殇,日影穿过廊间,跌落一串串光影,咏叹...

  • 缘深缘浅

    有些书要深读,深读的书读浅了,是浪费了书和时间;有些书要浅读,浅读的书读深了只会让人矫情;人也是一样的,深读的东西...

  • 自律就是报复平庸的最好方式

    昨夜大雨滂沱戏谑了一夜,风声鹤唳雨水纷飞,整个漆黑的夜空都在低吟浅唱,向无力抗拒的大地发出刺耳的嘲笑,无比凄凉。 ...

  • 《绝代双骄》书评

    浅读《绝代双骄》 ...

  • 《陆小凤传奇》书评

    浅读《陆小凤传奇》 ...

  • 暴雨倾城,笑靥如花

    突如其来 风声鹤唳

  • 小视角,大社会——读《风声鹤唳》

    在书友群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想起去年自己曾经买过一套林语堂先生的书,里面好像有这本。看看,果真有。乍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读《风声鹤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nj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