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光影河南教师读书会读书
小视角,大社会——读《风声鹤唳》

小视角,大社会——读《风声鹤唳》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8:38 被阅读55次

          在书友群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想起去年自己曾经买过一套林语堂先生的书,里面好像有这本。看看,果真有。乍看到书名,以为会是一本散文集之类的,翻看才知道是小说。孤陋寡闻了。

      开始阅读,给人的感觉是文字很舒缓,就像是在拉家常。因为书本身就是从博雅到好友老彭家吃饭开始的,途中还有和各熟人的招呼之语。慢慢的,女主人开始出场,又是聊天式的把情节向前推动。整个故事行进的过程中不乏浪漫、委婉、安逸等字眼。但是读着读着,感觉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因为在这平静之下掩盖的是残酷的战争,掩盖的是国仇家恨。整本书,以博雅和梅玲的爱情发展为主线,在讲述二人爱情故事的同时,也通过不同人的眼睛、嘴巴在为我们讲述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抗日浪潮。从北平到天津,从天津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抗日战争的烽火点燃了,甚至修滇缅公路这样的历史事件也通过博雅和梅玲的爱情展现出来。上至蒋介石、宋美龄、汤恩伯这些大人物,小到难民群里的一个患病小姑娘,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陈奶奶,每个人都被这场战争牵动着。“因战争,受创的灵魂在一起。”就这样,故事的节奏随着博雅梅玲二人的爱情而变动,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变动,而且节奏越来越快,恰似一首乐曲。是战争把各色人等的心聚在了一起。“看大家彼此互助,仿佛灾民的悲剧就是自己的一般似的。在全国大难中,个人的界限完全消失了。”

      曾读过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语言于舒缓中透着幽默,幽默中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味儿。在这部书里同样有如此的体现,比如对博雅书房的描写。“墙上挂着两个汉代鹅大铜镜,几幅书法,还有一张小鸟在枝上凝望着大蛇的水墨画。一张茶几强摆着全套的“宜兴”陶土茶具,书架顶上排满古怪的小玩意儿——生锈的古剑啦,一个绿色的小铃铛啦……”一个古典的书房范儿。还有典型的园林的描写,女士着装的描写等,都显示出了作者自身的文化底蕴。

      整部作品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中西文化的双重渗透。女人既有以玉梅为代表的,表现中国传统女人的含蓄,恪守着女人的职责,也有以凯南为代表的受过西式教育的现代女人;还有像梅玲这样的在传统里长大,在现代里生活的中西方集于一身的女性。包括对于日常人们生活的描写,也不乏中西文化的影子。

      读到这本书时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孩子们正在读的《四世同堂》两部书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两部书的写作风格却截然不同。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了京腔京韵,而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却在传统中还透出浓浓的现代味。但是他们的情怀是相同的——爱国!

        故事的结局不知道是喜是悲:主角梅玲放荡不羁、个性飞扬的背后,是经过战争磨难的坚强不屈。乱世见真情,战争年代丹妮和博雅的爱情终于以二人的婚姻结束,也算是修成正果;但是他们二人的婚姻是在博雅去世后才开始的。爱情以婚姻结束,婚姻从死亡开始,亦喜亦悲的故事结局给了人回味的空间。

相关文章

  • 小视角,大社会——读《风声鹤唳》

    在书友群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想起去年自己曾经买过一套林语堂先生的书,里面好像有这本。看看,果真有。乍看...

  • 成语故事:【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风声鹤唳,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九十万大...

  • 眼观六路六路观眼

    今天读 看到一段话:对设计者来说,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分别是你的视角,你企业的视角以及顾客或社会的视角。 ...

  • 读《与社会学同游》

    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学 选择与生平叙事 社会学视角-人在社会 社会学视角-社会在人 社会学视角...

  • 82.谈谈对“家长学习”的认识与理解

    读《关注终身学习视角下的家长学习》《社会学视角下的家长角色意识唤醒---以“亲子互学共进”活动为例》与《让寒假成为...

  • 视角的大与小

    眼睛有大小,视角更有大小。之前听过一个说法,问船是谁设计的?答曰,是大海设计的。这个回答是不是挺震撼?往现...

  • 浅读《风声鹤唳》

    在迎接新年的前夕,终于把林语堂的《风声鹤唳》读完,虽不至于达到久久不能平静的状态,但也着实让自己对那个战火纷飞的特...

  • 简单谈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基于简笔画视角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图景 ————读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有感 ...

  • “小政府、大社会”

    近些年,政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煞费苦心,如增开小区巴士、增设公共自行车等等,但始终收效甚微。小区巴士...

  • 人生归途何处…

    读《风声鹤唳》有感 《风声鹤唳》作为《京华烟云》的姊妹篇,我看了很久,差不多一个月吧。全书给我的感觉,淡淡的,明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视角,大社会——读《风声鹤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z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