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笨,你说这段时间我们的关系是不是达到了那么久以来最好的状态?”
“不是吧?”阿笨警惕地回了我,“以后应该会更好。”
“我说的是从我们认识到现在这段时间, 以后当然会更好啦!”
这是我们年初回老家过年时的一段对话,当然,如我们对话所述,从年初到现在,我们的亲密关系又进了一步。
为什么最近一年我们的亲密关系变好了?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说出来,能让人吓一跳 。
** 因为我开始规律地写作了!**
这看起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回事,怎么会有直接关系呢?
关系就在于,因为写作,我开始不断阅读、思考、总结、反思,总之我开始不断成长。
不断成长是维持良好婚姻最好的方式。
这里的成长,体现为我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向实践地转化。
我们亲密关系的改善,首先源于我对先生的了解。
开始写作期间,我一直在读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并根据阅读每天输出感悟。
这绝对是一个认知升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李笑来老师总结的很多理论,我先生虽然没有那么准确地表达过,但是他却一直在做!
比如说,元认知能力。我先生一直很强调自我反省,这是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在校学习和工作能走在前面的很重要原因。 但是,在这之前我并不以为然。
比如说,李笑来老师说,开锁的钥匙一定不在锁上,而在别的什么地方,看问题要看到本质。
先生总是强调,问题要找到根源的地方。
认知的提升让我更能了解先生,认可先生。
我们亲密关系的改善,还源于我对自己有更多的的认识。
比如说,李笑来老师提到,资本量的差距,其实是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
先生一直是我们家的经济支柱,之前我们吵架的时候我会说,你不就比我多挣了一些!
那时我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和先生的能力差距还是挺大的,只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
我开始更多地反思自己的不足。
以前,我会很注意先生说话的方式。他说话的方式不对,我就不愿意交流,不太在意他说的内容。
而通过学习,我知道交流的本质是他说什么,而不是如何说,更进一步,不管他说什么、如何说,最重要的是对我是不是有帮助和成长,这才是重点。
因为我对自己认识更进一步,更多地着眼于自己的成长了,我们少了很多争吵。
再后来,为了让自己的写作质量更高,我开始进行系统地写作,第一个主题就是亲密关系。
为了写亲密关系, 我回顾了之前了解过的书籍,同时深读了威廉.哈雷博士著的《他需她要》和《他不需她不要》。 并把这些知识,融入到了我的文章里。这段时间,我集中写了10篇关于亲密关系的文章。
这种系统的阅读和写作, 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了亲密关系,包括双方的需求和双方相处的雷区, 并把它逐渐运用到我们的亲密关系中。
我还总结了一些我们相处的特殊模式,比如,我开始早晨起来给先生写信,表达我的想法和感悟,让先生一起来就能看到。
这种方式很适合我们。因为写信时,我可以有更多的思考,逻辑更严密。同时,我在信里的表达可以比平时更温和,更显真诚。 这种交流是面对面交流很好地补充。
没有任何悬念,我们的亲密关系因此又近了一步。
一年前听樊登读书会的《亲密关系》,里面讲到:
曾经我们以为只有双方努力,才能挽救一段关系,却不知单边改善也能让我们抵达灵魂关系的彼岸。
当时听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态度,难道光靠一个人的努力亲密关系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经过这一段时间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我已经完全相信了这一点。
这里,我并不是说我的先生没有付出努力,而是这段时间,我觉得可能最主要的变化是我。 确实,一个人的变化,也足以让亲密关系网更好的方向发展。
武志红老师说过:“亲密关系是检验 一个人自我发展程度的最直观标准。 ”
原来亲密关系后面拼的不是长相、不是学识、不是金钱,而是自我发展程度,扎心了有没有?
归根结底,亲密关系是你一个人的事。张德芬老师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想,婚姻里也没有对方,只有你自己。(这句话请结合前后文,不要过度解读)
这个结论看起来跟上周的婚姻文章:“婚姻里不应该有自主的行为” 相冲突。 其实,不应该有自主行为更多的是指婚姻里能站在双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断练习、思考更好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交流,更好地做到1+1>2。 这恰恰不是放弃自我,而是一种自我成长的体现!
剽悍一直猫说:“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我想说,不断自我成长,是让婚姻变得更好的根本!
到此,我对亲密关系的文章就告一个段落,相信随着自我成长,我会对亲密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期待那时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亲密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