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其实应该是图书和版权的日子,近年来变成了读书的日子,网上有人冷嘲热讽:难道平时就不好好读书吗?
其实这犯了逻辑错误,当然这篇文章不是谈逻辑,说回主题。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读书是件挺奢侈的事情,手机微信、推送、游戏时刻占领我们的视线,好不容易拿起书本,翻两三页,读一两个章节就忍不住拿起手机,这不能怪手机,也不能怪自己,毕竟世界太精彩。
但大多数人都是认同读书的重要性的,因此针对这个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听书产品,樊登读书会、每天听本书等等大家都很熟悉,通过拆书的方式,归纳一些要点,整理成音频,做成快餐一样送进听众的嘴里,网上也有很多声音在抨击这种行为,但这块细分市场似乎真的挺受欢迎。我认为,这没什么毛病,快餐有分没营养的和有营养的,也有用地沟油和纯花生油的,不能一概而论。
这个日子,电商平台京东和当当都花大力气打折,我也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了一箱,但如果有时间,我也会去书店买。在网上买,注意力全在折扣上,折扣的大小取决于总金额,买齐自己想要的书,但总缺一些金额才能达到更优惠的满减,就会为了凑单而买自己不怎么需要的书,最后买回来吃灰;再者,太便宜的话,我会觉得我在买菜(当然我不是说花高价钱买书就心安理得)。
有时候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所以我有时间会去书店买书,买自己想要的,在广州我喜欢去方所,在这个空间里,我对书会有一种敬畏之心,书捧在手心里,付了钱,更会有一种与其签合同的感觉。
也许会有人说:我每年都买了很多书,堆积如山,真正看完的没几本。
这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读书的方法,“如何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每个人都能学会的速读法”等等,几年前我老老实实实践过,速读下来,发现读书速度虽然快了,但很快就忘了读过什么。
我认为,读书就像慢跑,最主要是掌握节奏,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呼吸、动作,别人怎么做,你有样学样,但不适合自己,到头来反而受了伤。
一字一句读也好,一目十行读书也罢,每个人的水平高低不同,记忆力也有异,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水平。
学习别人的方法不是一件坏事,能学到,能融会贯通固然是好,别人的方法在自己身上水土不服,也别气馁,你坚持自己的方法,说不定哪天别人来学你的方法呢。
我现在依然每天晚上睡前读纸质书,我有个从小到大的习惯,读着读着就会那鼻子去闻书页,我就喜欢书页散发出来的味道。
平时上下班坐地铁,我会打开网易蜗牛读书,最近读完了一本《追恐龙的男孩》,现在在读《AI迷航》,网易的APP都设计得很好,尤其是这个网易蜗牛,至简至美,排版舒服,已经用了好长时间(如果有朋友还没用,可以输入我的邀请码【NFTRF】,大家都会有三天会员)。
kindle已经没用很久了,主要身上多带一台机器,因此我的电子书阅读都被网易蜗牛取代了。
最后,不写了,看书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