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极简欧洲史》笔记

《极简欧洲史》笔记

作者: 定Ding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11:18 被阅读149次

    希腊:数个小聚落分区统治、民主政治(仅限男性),非常聪明,对几何学有很深的认识,首次提出“原子论”;希腊科学主旨:答案应该简单、符合逻辑且能以数学表达(但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而至今无人能解释为何希腊人会这般聪明。

    罗马:从一个小村落扩张,直至收纳希腊,在建筑、法律和作战能力上胜于希腊人,但其它方面,尤其是学识方面积极向希腊人学习(比如请个希腊奴隶在家教小孩);罗马法律人性且公正,法官即立法者,所有判例都被整合成法典,如6世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下令编著的《查士丁尼法典》;罗马人对经济发展不感兴趣,他们在意的是军事能力,所有现存的直线相交的罗马道路都是为了让士兵快速移动所建。

    犹太人:一元论者、认为自己必须遵守“十诫”(各种“上帝”立下的规矩,大多是道德准则),与希腊和罗马人不同之处在于,犹太人认为苦难降临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恪遵上帝(耶稣也是个犹太人)的规定,而不像前两者那样以“不够虔诚”作为理由。

    日耳曼蛮族:为战争而活的种族,只会侵略不会统治,为了稳定发展而保留东罗马帝国。其实行的法律无公正可言,是酷刑和迷信的结合。罗马教廷之后深受其影响(处决异教徒),直到12世纪《查士丁尼法典》被挖掘出土为止。

    法国:由日耳曼民族建立,版图曾一度扩张到吞并今天的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部分区域;采用继承制;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原住民凯尔特人在公元5、6世纪被三支跨海峡入侵的日耳曼人给清洗并征服。在此之后爱尔兰和罗马的传教士感召新移民成为基督教信徒(原本这三支人是不信基督教的)。

    德国:延续日耳曼民族的继承制与选举制(即开黑的选举制)混合传统,对血统纯净有狂热的追求;从奥托一世开始,每一代德王都由教皇加冕,并授予其罗马帝国最高元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兼职。

    穆斯林:阿拉伯蛮族、信奉伊斯兰教(安拉)、一元论;侵占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中东、北非、西班牙,最终败于法国;无情的征服者,温和的统治者,对异教徒施行温和政策——缴税,随着伊斯兰教信徒增多,征税规定改成人人平等——都得缴税;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把希腊文明带到西班牙,直至扩散至全西欧;至此,基督教完全隐没。

    维京人:别名诺曼人,来自北欧;擅长造船,性情极端暴戾、手段残忍无度,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且拿不走的东西也要全部摧毁。部分移民受法王感召来到法国北方和平定居——诺曼底,在1066年这里走出个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

    十字军:持续近两个世纪,多国合作、教皇鼓励、收复西班牙、夺回耶路撒冷,持续四百余年,基督教社会得以重建,最后一批穆斯林被赶出西班牙南部。基督徒短暂收复耶路撒冷后又被穆斯林赶了出去,且之后的征战全部铩羽而归。

    土耳其人:由亚洲大草原来,在9世纪抢占了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作为根据地(即现在的土耳其);1453年攻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死于战斗中,罗马帝国走到尽头。


    基督教:耶稣死后,追随者们分成两派,传统派(犹太教)认为要“变成”犹太人并严格遵守《旧约》,比如每个男性都必须割包皮,不然无资格作为基督徒。另一派认为基督教要改革,基督已经把人们从陈旧的戒律中解放出来了,基督教不是犹太教的分支,而是世界性的宗教。由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广为传播;基督教区分为新教与天主教。

    基督教与罗马人:罗马政府为了君王权威和政权稳定,对基督徒大肆迫害,因为后者把上帝而不是君王当做最高的神来信奉。而在此之前,基督教还只是犹太人的私家宗教时,罗马政府还是很宽容的。这种迫害直到某位罗马君王——君士坦丁大帝成为基督徒后得以终止。

    基督教与日耳曼人:日耳曼人通过罗马主教的积极游说也信奉了基督教,并且把自己的野蛮秉性糅合入温和的基督教(“如果有人打你耳光,你就转过另一边让他打”),赋予基督教“可为公平正义而战”的新内涵,这也是之后骑士精神以及现代绅士精神的雏形,当然了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者开始对此讨伐。关于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插句嘴,有的中国极端女权主义者是罔顾男女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的,甚至用拒绝生育或哺乳来彰显自己的男性化,这是一种几个世纪紧绷精神下的过犹不及。(《过度紧张:国民精神分析导论》,不是好书,但有个别两个观点有点意思)


    基督教会:积极保存古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作品,除了精心保存之外还不断地重抄,让那些珍贵文物不至于随着历史腐烂损毁。但其又是个巧取豪夺、富有又腐败的组织。其内部组织对宗教的虔诚度并不一定可靠,但他们对金钱和权利的虔诚度是一等一的。

    教皇:教皇需要皇帝的保护(军事防御),教皇拥有自己的领土(如今天的梵蒂冈,以免受皇帝的政策法令影响);教皇在加冕皇帝后向后者鞠躬示敬;

    查理大帝(罗马皇帝):尊重并提倡教育、对饱学之士鼎力支持;积极保存拉丁文经典并自学阅读和写字(作为蛮族出身的皇帝实属不易);

    亨利四世:恐慌于教皇将亲指主教的威权,亨利四世宣布主教之位须由自己安排,结果被教皇一怒之下开除教籍;亨利四世通过自虐获得了教皇的同情和原谅,并与之打成折中的和解:“皇帝可以就主教人选施展若干影响力,但实际赐予主教权杖并为他们圣袍加身的必须是教皇本人。”

    教皇与皇帝(西罗马):为了彼此的权利互相争斗,却从未否定过对方的存在必要性,且从未一人身挑两角。这与东罗马皇帝也实为教会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丁路德的兴起也是皇帝一开始的私心袒护所致。

    天主教与新教:受马丁路德的影响,新教会们应运而生,并开始与天主教百年的拉锯战。在流血事件之后两方开始休战并逐渐彼此融合——即便在一国之内也允许两个教派的共存。总结一下,天主教教会妥善地保存了希腊和罗马的学术资料以,却被文艺复兴者拿来掀起了新的文化运动;又是天主教教会保存的《圣经》,被马丁路德拿来反制教会。


    马丁路德:可以被称为是“异教徒”的人,利用《圣经》反过来批评教会的所作所为。其没有被烧死的原因是因为已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有了一定的社会威望(除了印刷术已盛行之外,其它原因参照上段);他质疑教会存在的意义和教皇各种言行的合理性。

    拿破仑:非基督教信徒,拥护并实行宗教自由;力图创建一个理性、有秩序的政府体制;1806年彻底废掉了神圣罗马帝国,成立莱茵邦联;制定《拿破仑法典》并流传至今;从执政官到皇帝;被欧洲几个强权国家联手击败并放逐。


    文艺复兴:古希腊罗马学术的再发现;绕过神学和教会的强目的性而重新追随古代艺术家的步伐,追求多元的思想,力争在观点上百家齐鸣,而这些正式长期以来教会给民众裹上的束缚衣。文艺复兴并不是一场革命,也没有硬怼基督教,它推崇的是理解宗教存在的必要性,但不要因此而忽视其它值得关注的事情,尤其是自由思想。正是文艺复兴让宗教变得更叫世俗化(随性的、私人的、无权威的)。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文化演变,是某种程度的“反思”和“升级”,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从未发生过(荐者言)。

    科学革命:17世纪初大众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状态的观点被科学推翻,人们意识到希腊人(古典主义)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从而开始从“回顾”转为“前瞻”。

    启蒙运动:从法国发端、理性主义、崇尚用数学推导世间万物。那谁是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对头呢?一是教会,二是法国国王,这两者都是遏制理性思维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统治得以长久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施行愚民政策(儒术有伴了)。经典言论:“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启蒙运动对制度优化的结果是可见的,欧洲数位君主达成了“开明专制”,明示律法并将其规则化、人性化。同时启蒙运动中诞生了一部百科全书,除了先进(且谨慎)的内容之外,首开先例尝试用首字母a-z来排序所有条目,这显然让所有知识都能被一视同仁,处在一个公平理性的环境之下。

    浪漫主义运动:从德国发端、“崇尚感受、情绪以及所有的强烈情感”,与上条理性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浪漫主义信奉种族(民族)差异化,催生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认定普世理性是不存在的。其主旨:“文明是认为的,它束缚了我们、局限了我们,唯有活在传统文化当中,你才算是活得完整”。在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和意大利由于同一时间点较晚而深受浪漫主义所萌生的强烈民族主义之影响:“这两国于20世纪实行了最具侵略性也最排他的民族主义,世称‘法西斯主义’。”

    民主:不同于我们这种对国会审议议题无直接投票表决权的代议式民主制度,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度,即公民齐聚一堂,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种不切实际的政策:“从民调中显示,现在的澳大利亚绝不可能允许其它国家的移民进入——除了英国人,澳大利亚不会有任何亚裔移民”;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看来,如今的代议式民主制确实优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直接民主制——“人民的无知和偏见不至于让国家失序”,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具有智慧和良好的判断,也不见得具有足够的政治素养、教育水准和眼界。

    反民主:经典的作者不认为民主是好事,同时考虑到维系个人利益,欧洲精英分子在数百年来都积极反对民主。正是由于雅典人的奴隶制度——公民有钱有闲,所以大批人乐于参加政治聚会,如果民主得以落实,奴隶制势必要被取消,这是精英分子们无法接受的。这两段提到的希腊民主是完全无视个人人权的,执行的又是“视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为无物”的高压政策,这是本书作者对其的批判。

    共和制:从公元前500年左右罗马人布鲁图斯推翻暴君塔克文开始,罗马在扩张版图后政体从民主制转变为共和制,公民大会成员由武装军人组成,在这里的等级由高至低分别是:骑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步兵团。不仅在阅兵时按阶级排列,在公民大会上获得的席位也是有钱人的声音最大。底层公民通过拒绝打仗(罢工)来要挟政府以获得公平的待遇。


    查理一世(英国国王):天主教徒,虔信新教的苏格兰人组织军队进入英格兰,逼迫查理改变明面上的天主教派行径,查理一世不得已请求国会筹措军费,并接受了国会提出的诸多限制性要求,在之后又集结保王党与国会开战,最终战败被处死。其子查理二世通过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绕开国会获得财政上的资助(路易十四是天主教徒),信奉天主教但从未过分主张自己的信仰(以父为鉴)。

    国王与国会: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国会处死。国会在之后以接受《权利法案》为前提拥立威廉与玛丽为新英王,这份方案为国会和公民争取了诸多权益——国会不受任命他们的行政官所左右,这也是美国《人权宣言》参照的重要资料。

    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在国家财政危机之时建议施行的税制改革引发了贵族的群起反对,普通民众也趁势取得了重开三级会议的特权,并加倍了第三等级代表席位,之后更是要求上阶贵族加入国民议会,并由诸多启蒙运动代表作为议会领袖,提出现代民主的里程碑文献:《人类与人民权利宣言》。为了让法国效仿英国施行君主立宪,“大批市民涌向巴士底狱,逼迫国王离开凡尔赛宫”,与平民一同生活。在此之后革命党内部发生争斗,出现了极为冷血、“意志如铁”的新革命党领袖:“在国民议会中铲除异己,关闭不同意见的报社,私设非法法庭处决革命叛徒”,矫枉过正,为了让所有人遵循《人权宣言》,几乎与全欧洲为敌。


    罗马农民:城镇仰赖贸易,而罗马曾被日耳曼、穆斯林、维京人大肆侵略,城镇占地和人口愈发缩减,住在乡村往往可以自给自足。看天吃饭决定了大部分人对食物的不确定感,因此节假日大快朵颐的习惯延续至今。罗马政府从农民身上压榨金钱(税收)后付薪水给军人(参见前文罗马道路建设的部分,供给马车的道路往往应是曲折缓和而不是笔直的),对农村建设和民生问题不闻不顾,税吏的形象一时让人深恶痛绝。而农民也意识到即便“国家”不存在,自己也能活得很好,准确地说是活得更好。

    英国农业革命:(法国农民起义,革命党助阵,法王不敢派遣军队镇压,只能废除所有地主/领主与农奴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把土地交还给农民,让农奴摇身一变成为佃农。)英国方面:智慧高效的土地规划(四分、圈地),让更少的人能提供更多的粮食。而法国的土地已是农民所有,君主无心无力再做出变革。

    英国工业革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英国的国会中有大量的贵族和士绅,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考虑大力支持工业革命的推广并积极投身新的经济活动,整体促进了英国的经济与军事力量。


    书中的最后一章结语标题:欧洲,为什么可以抢第一?其中拿来做“反例”的是中国,中国部分的内容在此隐去:

    1 欧洲帝王受到土地贵族阶级、教皇、国会的限制;

    2 欧洲权力分散且文化多元甚至脱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极简欧洲史》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o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