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24日是【晓晖有话说】陪伴你的第七百二十天
【你温暖了,生活也顺心了】在适当的时候,才能慢慢懂得,占有这个世间的事物,少比多要好。足够适量的物质,不会困惑你的心智。追求生活中的宁静之感,可能要比各种物质反复的占有带来的快乐要纯粹和持久,这是在一定年龄带来的领悟。有时活得久,不一定比活得年轻更有得到;有时活得少,不一定比活得多更有领悟。活得时间长短,和你能从生活中能否活得安稳之心,好像无关。
蔡颖卿的书《我想学会生活》,是分享生活乐趣的小书。书不厚,无非是散落于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至美。物质生活求少不求多,求精不求粗,诚实的对待自己的欲望,追求生活的宁静之乐。宁静是我愿,愿得心踊跃。
这本小书,能让你在阅读中充满了温暖感。写的无非是日常人生,感悟细腻。她对人生中遇见的种种事物,都有敏锐的洞察。事物的发展能影响人的心智,人的心智能在阅读中慢慢成长。
阅读中能获得一些持续不断的领悟,音乐中,话剧中,影视剧中都能获得他人对生活的各种感悟,当然你得细细的聆听,放下身段和固执去察觉。看生命科学和物理之道,最终我们能对生命本身的运转之理有所洞察,我们的大脑和心灵是受控于感性的操控,而非理性的运作。我们对于整个世界,或是对于内在的操控,都是始源于各种潜意识的想法和动机,你先做出各种动作,然后理性开始给予这些发出了的指令各种解释。
在书中我们知道了:生活之道,也是如此。你的直觉先塑造了对生活的各种情绪,这些情绪导致了理性的各种反应,最终生活的改变反作用于我们。
原来我们自己是什么,我们的生活就是什么。改变开始于内心,外延于对生活的态度,最后间接改变真正的生活。
于是放下《我想学会生活》书本以后,最惬意的是风景,是午后阳光斜照在窗头,洒落在床边枕头之上。一看到书封上映漫了淡黄色的光线,心一下子被温暖到了。我们容易被自己的执念所自我束缚,你的自负,会窄化你的视野。
今晨在阅读的时候又想到一个概念是反图书馆,这与我们日常理解的阅读求多求厚正好相反。我们常以读书多为幸,但另外一想,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书没有读完,这种谦虚的意识也是好事情。读书多的人容易陷入到自我的偏见中,看待天地,都以自己的见识为尺度,轻易的陷入到读书留给自己的方框里。越接触道理的人,越容易被道理所束缚。相反,在家中或者心中设置出反图书馆,则更有反思意识。
你觉察出还有更多的图书、更多的道理、更多的风景还没有阅读与领略,会自动平衡你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认知偏差。自视甚高和自我贬低都是严重的认知缺陷。
看透了,风景自在人心深处。
我想学会生活,首先你得理解生活之道,在于求少求精的人生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