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一带古镇众多,高德地图一搜,PH小城几乎被车程两小时之内的古镇包围着。所以最近的出游很“古”,目的地都是清一水的古镇。一是近水楼台的便利,更主要的是寻一点年气人气烟火气。
年初八,天气晴好,同里走起。走杭州湾环线高速常嘉高速、苏同黎公路,一路畅通无阻,非常顺利,一小时就到了。
虽然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黑瓦的房子逐水而建,人们依河而居,但同里却似乎更多了一分秀气和灵气。

不像乌镇南浔,有些房子就直接紧紧的贴在河岸上,好似长在水里。同里的民宅民居依河却不紧紧的靠河,门前都有一米多宽的沿河步道,使得人们和水随时随地更为亲近,毫无遮挡。而且这些沿河的房子也基本上是一层的,视觉上便多了分温柔,少了些逼仄局促之感。
更令人心底荡漾着美感的,要数沿河的这些古朴的香樟,枝枝叶叶,相互交错,四季常青,夏是天然的凉棚,冬是寂寞的生机。水映着树,树映着水,水光树色屋影,秀气灵气尽显其中,水乳交融,一年四季,秀色可餐。



远远的看到一座小桥,不过是普通的单拱小石桥,外形构造似乎并无什么奇特之处,单是和着清水绿树显得小巧秀气罢了。走上桥才发现,近处还有两座这样的小桥,三座小桥成品字形鼎足而立。原来这就是同里有名的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依势建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真是很别致很有意思的存在。


吉利桥边的小木船上停着几只不怕人的大水鸟,远看像鸭子。这鸭子猛的一头扎进水里,忽的一下出的水来嘴里竟衔着鱼。眼看着它把鱼吞进了肚子,渔人一捏它的脖子,那鱼竟一下子又被吐出来了。原来,这“鸭子”竟是捉鱼的鸬鹚。亲眼见证了课本中描写的场景,小妞看呆了。

景区内有明清古街,有耕乐堂、退思园等明清时代的故居园林,是很值得一看的。
明清街分上下两段,石板路,木房子,红灯笼,卖各色商品的小店,有吃有喝有看有玩,适合悠闲的逛逛。


退思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后返回故里后所建,占地面积五千多平米,建筑面积两千多平米。园名“退思”有“进忠尽思、退思补过”之意。


与其他园林的纵向结构不同,退思园的建造因地制宜,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

特别是花园,亭台楼榭假山湖水布局精巧,无论在站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好画。置身于此,仿若走进了苏州园林。


耕乐堂也是好看的大宅子,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
古人讲究财不外露,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善用屏来遮掩。一迈进耕乐堂的大门,就看见一面墙一样大的木雕屏风,旁边还有一些小一点的木雕作品,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木雕展厅,看看就出去了。殊不知,屏风的后面还有个门,由此才进入宅院的内部。这含蓄的建造风格一如江南人性格之委婉,表面无奇,其实内秀其中。
三进的宅院,穿过房屋之间这样幽深狭窄的小巷子,才来到了耕乐堂的后花园——耕乐园。


个人所见,耕乐堂的后花园比退思园更美,不光在整体布局上,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看,亭子下面书有“和风”二字的这面白墙,不细看还以为是墙上画的画,实际上却是三道门,设计成了花瓶的样子。远看,大瓶套小瓶,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有趣。

再看下面的这张,是不是觉得“古松轩”三字下面是一扇门,透过来的是门后的风景?

实际上,这是一扇木屏。你所看到的风景不过是木屏上镶的一块镜子投映的而已,真正的景色在镜子前方啊。而且,侧着看,斜着看,这面镜子几乎把整个园子的风景尽收其中,相当于把园子里的景致翻了一番,做到以小胜大,是不是挺妙?

墙角的一隅也绝不是无人问津的存在。几簇毛竹、几块石头、墙上的爬藤,也是秀气的一角。

回廊,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完美的演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里外都是景。

玻璃木窗,关上看,是一道几何艺术。

敞开,窗外风光投怀送抱。居于此,真的是一年四季都不会觉得寂寞。



这些园子可以说完美的演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比起南浔古镇那些大宅子所单显出来的富贵之气,同里则更多了秀气和灵气,在审美上更有韵味和内涵。
麦芽塌饼、酒酿饼、袜底酥、芡实糕、状元蹄等是同里的特色小吃。特别是裹着豆沙猪油的酒酿饼,甜而不腻,吃后回味无穷。
无论美景美食,同里都是一个令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顺便也说点题外话:与其南浔、朱家角等古镇相比,同里古镇的管理似乎不是很规范。路边的停车位有很多老人把守,招手追上来让你停车,挺危险的。先生绕了个圈,还是把车停在了停车场。
买了票正往景区里走,又有老人追上来,说她可以带人进去,三人一百。我们已经买了门票,就不理会她那一套,大步流星的往里走。景区里的景点都是凭票参观的,要是图省钱,进来,就只能逛逛,里面的景点是看不了的。所以看似占便宜,却往往都是吃亏,还是老老实实的按规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