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半个圣人”,是个靠自己的努力更接近儒家“圣人”的男人,是个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的男人。现在小孩子们学国学,没有不学其日记、家书的。“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多少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但我说,现代女孩最幸运的是,就是有个不让她学国学的家长。
最不幸的是,作为女儿,你有个天天在日记里自我反省的儒家清官农耕文明出身的爸爸,最最不幸的是,他还懂得看相识人。
曾国藩有五个女儿,每个女婿都是经曾国藩的手精挑细选出来的,标准苛刻,不亚于人民公园相亲角的阿姨们,一要门当户对,家境相当,二要知根知底,自己熟悉,三要家风传承,老爹得持身中正,并且要好好的看过对方的面相,才放心把女儿嫁过去。
结果证明曾氏识人……属实不咋地。《冰鉴》别说是后人伪造,就算真是曾国藩所写,也趁早扔了吧。
大女婿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据说还是个家暴男,曾国藩听说大女儿过的不好,赶紧把大女婿叫到家里,用自己那套儒家道德教育他,结果当然是油盐不进。大女儿跑回娘家,说咱这么大的家业不差我一双筷子,我不回去了,曾国藩这时候又开始用儒家道德教育女儿,你是别人的媳妇,你要恪守妇道云云,硬是把大女儿赶了回去,大女儿29岁郁郁而终。
老二老三老四也生活不幸福,只有小女儿,曾国藩也许是晚年对自己有所反省,终于不讲究门当户对、家世面相,才算没有重演悲剧。
晚年,曾国藩自己总结挑选女婿失败的原因为:过于看中家世,讲究门当户对,选的是其父而非本人。
古代婚姻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时看错人,及时纠错也还能活。投胎做曾国藩的女儿,倒不如普通农户家的女儿,起码出嫁前自在富足,不用为了俭朴而刻意穿破衣服,更不用知书达礼、三从四德,嫁了人受了欺负,娘家人没念过书,不当圣人,也有人类正常的情感和反应。曾圣人每天写自己大骂自己,反省自己,写得女儿们人生不幸,自己晚年抑郁症。
现代社会,识字的人多了,思想却越来越僵化,离灵性和人性越来越远。那些寻常百姓家的女儿,好好的西式九年义务教育不受,不学乐器陶冶性情,不学编程跟上时代,非要上国学班,在玻璃碴子中翻金子,实在是钱和时间都多的没地方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