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了本书的第三和第四章。分别讲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和科斯定理,之所以在书的前半部分讲这两个内容,是因为两个定理都是对组织理论有用的参照,具体是怎样的参照,我们就通过本文弄清楚。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Fundamental welfare theorem)
在一般均衡模型下,所有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市场发生的,价格在达成合意结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在1992年对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做出了以下的描述:
如果:
1.每个企业在给定价格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2.每个消费者在给定价格和偏好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3.收入和价格能够保证每种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等于需求;
那么,这样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配置结果就称之为帕累托最优。
正是因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这种以价格为合意关键性因素的选择,没有明显的计划和信息交换的分权体系,解决了所有的协调问题和激励问题,所有有关的信息都通过价格来传递。
要研究组织的协调和激励问题,需要满足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理想状态作为初始参考值,这一参考值有着以下的特点:
一、企业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生产函数
管理经济学中,把企业看成生产函数。把企业当成黑箱,只需把劳动力(l)和资本(c)通过适当的方式(f)转换成产生(q)。从这个角度看,不存在协调问题,因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劳动力。也没有激励问题,因为是都是劳动力,而非真实的人。
二、价格能清晰的反映信息和激励
价格是用货币单位标注的一个数字,它显示了开展一项工程或购买一个产品在其价值高于价格时有利可图;低于价格时,行动正好相反。
三、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业
从沟通结构、分权、协调问题、腐败、诚实和决策顺序上,看不见的手都发挥着影响力
四、契约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中使用的契约是完全应变契约(complete contingent contracts),即可被全部观察且可被全部证实的契约。而实际生活中的契约是不完全契约,即不可被全部观察且不可被全部证实的企业。为了更方便的研究不完全契约问题,理想化的成立了与不完美契约对应概念的:完全契约,即可被全部观察但不可被全部证实的契约。
五、大量消费者和生产者
市场上有大量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六、完全理性
每个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但是这个假设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现实中,每个人都应该hi有限理性的。
七、外部性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没有考虑外部性,无论正负外部性都未考虑,这部分影响则由科斯定理进行解释。
科斯定理
传统上解决外部性的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税收,通过税收进行财富再次分配,来调节外部性造成的正负溢价。二是把问题内部化,即通过行政等手段把外部性的结果责任内部化,让内部进行负责,则促使内部选择新的最优选择。而科斯提成了新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一个外部性市场来交易所有权。现实中已经有对该理论的实践案例了,那就是全球碳排放交易。有兴趣的可以点开链接阅读。
外部性的问题在于:谁支付成本?
科斯定理内容:
如果,
1、财产权得到界定、分配和实施;
2、讨价还价是有效率的;
那么,外部性条件下的每一种产权配置都将实现帕累托最优。
我们举一个污染企业和周边居民的例子,进一步说明。用下图表达科斯定理更易理解。假定x是企业产生的污染量,x取值在0至1之间。y定义为给居民的支付,它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y为负值代表居民掏钱给企业,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当企业拥有污染权,居民可能愿意掏钱给企业以减少污染量。假定组合(x,y)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为u(x,y),给居民带来的价值为v(x,y),这些效用价值(或者偏好或保留价格)能够用无差别曲线来描述。企业的一条无差别曲线是哪些能够带来相同价值u(x,y)的(x,y)组合的集合。
在没有达成协议之前,企业或居民有权拥有产权。如果企业有权决定x值,即企业拥有产权是,这时企业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使u(x,y)最大,即x=1,y=0,结果落在点(1,0)上。这时初始均衡,但居民一定不同意,那双方会通过讨价还价来建立改进的新均衡。在讨价还价有效率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产权实现的均衡称之为E。而在居民拥有产权时,选择x值的权利归居民,居民不会向企业付费,且亦不让企业污染,居民天然的就会把起点定位(0,0)。企业也会通过讨价还价产生新的均衡,我们把居民拥有产权情况下的均衡称之为E*。很显然,当企业拥有产权时的起点是(1,0),而居民拥有产权时的起点是(0,0)。在企业拥有产权且没有讨价还价的情况下,企业和居民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为u1和v1。u0和v0分别是居民拥有产权的企业和居民的无差异曲线。连接A、E*、B、C、E、和D的线构成契约线。线段AB与居民拥有产权时的起点(0,0)对比,线段上的任意一点都是帕累托改进。同理线段CD与企业拥有产权的起点(1,0)对比也是帕累托改进。
资料来源:McKelvey and Page,'Coase Theorem',1999契约线不同点的弹性不同是源于企业或居民对待产权背后的偏好不同。如果偏好一致,没有收入效应,那么就会有科斯定理增强版,如下图显示。
科斯定理增强版:
如果,
1、产权得到界定、分配和实施;
2、讨价还价是有效率的;
3、偏好没有收入效应;
那么
a) 外部性条件下每种资源配置方案都将实现帕累托最优;
b) 损害量与产权配置无关。
资料来源:McKelvey and Page,'Coase Theorem'(Strong Version),1999科斯定理在组织管理上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一,不像福利经济学里面要求的那样需要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才能生成实现效率的均衡价格,科斯定理告诉我们只需要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就能解决。
第二,看不见的手(价格)一定会产生外部性,而外部性可以通过讨价还价来解决。
第三,实际问题上利益相关方太多,比如居民是一个大群体,分权在组织内形成不了居民统一的意见,就产生了因组织的协调和激励问题带来的效率低下的均衡。所以科斯定理告诉我们集权在解决组织的协调和激励问题上,会更有效。
第四,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告诉我们管理上为什么要注重权责利,为什么要明确目标,都是在界定产权。
第五,现实中收入效应对组织的协调和激励有巨大的影响。即当偏好没有收入效应时,契约线上的各个点都是帕累托最优。所以科斯定理告诉我们利益相关方参与必须获益(效用),并且对组织内的成员,收入分配不均会带来协调和激励的重大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