癿藏镇,甘肃临夏的一个普通小镇,一条超不过1.5公里长的主街道就贯穿了整个小镇的小镇。
癿藏镇,这里人叫 “ bié zàng zhèn ”。
但是如果你百度使用“ bié zàng ” 是搜索不到的,百度汉语是“ qié cáng ” 镇,至于为什么,问了几个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还有其他称呼,大概是镇上的人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叫的吧,我们入乡随俗,也叫“ bié zàng zhèn ”。
临夏是回族自治州,自然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回族在这里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其他还有保安族,东乡族,撒哈族等好几个少数民族,至于汉民,在这里反而成了少数民族。越是偏远的地方,汉民也就越少。至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是分不清谁是回族,谁是保安族,东乡族的。
癿藏这里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蚕豆、土豆(当地人叫洋芋)、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和胡麻。
说起小麦,真是笑死个人。
从来这里那天开始,看着田地里的粮食,一直都坚定不移的认为这是青稞,爱人也从来没有过疑议。
那天,我俩从乡里回来,正好遇上这里一个本地人刘队过来,爱人兴致勃勃的端过刚买回来的用青稞制作的醪糟请他品尝。
那人说,这是麦子做的,不是青稞做的。
嗯?麦子?不是青稞吗?
我看着是麦子不是青稞做的醪糟,怎么就成了麦子呢?
那人看着我俩,认真的点头,是麦子,不是青稞。
这是用新鲜的整粒麦子蒸熟做的醪糟。然后又解释道,我们这里基本不种青稞,种的都是小麦。
…………
我赶紧翻出每天拍的照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麦子。刘队扫了一眼笃定的说。
麦子?不是青稞?我还以为我见到的都是青稞!
麦子,我是认得的呀!
我赶紧把另外一个吃食端过来给他看,那这是什么?是麦子还是青稞?
这是青稞!刘队答到。这是新鲜的青稞直接蒸熟吃,季节性的食物。
哦!这是青稞!
真不敢肯定是不是青稞?“那,那,那镇上清真寺旁边用大碾子做的那个是什么?就是淡绿色的细条条状,叫什么名字?那天问了人家半天,也没听懂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怎么吃,我看人家有的还放葱花……”我的好奇心瞬间爆发。
那是青稞做的,也是季节性的食物,就是把青稞先蒸熟,然后放在碾子上推碾出来,然后随便你怎么吃,直接吃,凉拌吃,炒着吃都可以,就像你们炒菜一样,就是不能久放……
哦!原来如此!下次买来试试。
那这食物叫什么名字呢?
刘队的普通话实在不太高明,虽然也是汉民,已经快被回民兄弟同化了。
说了半天,可能,我也只能权且记住是叫:拧转。
直到前两天遇上一对回民夫妇,又请教了半天,根据他们说的谐音,百度查了半天,终于确认:碾转或者捻转。
碾转原来这碾转也不是西北特有的食物,河南人在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也会做这样的吃食尝鲜。
好吧,身为河南人,竟然不知道家乡还有这样的食物(也确实怨不得我,我的家乡从来没有这种吃法,别说父母,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身为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青稞不认得也还罢了,竟然连麦子也不认识了吗?真是该打!
后来,也是又请教了那对回民夫妇,才知道青稞与小麦最大的区别眼观就是从麦芒区分,青稞的芒很长,和麦穗的长度差不多,而小麦的麦芒相对来说比较短,也有一种麦芒长点的小麦。
或许脑子里一直装着甘肃青海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就是青稞的执念,以至于到了麦田里,就不假思索,不加辨认,想当然的认为就是青稞了!
可见,人们的偏见执念会让我们犯多大的错误。
后来,再到地里的时候格外留意到底青稞长啥样,结果真的都是小麦。好不容易看到一片麦芒较长的麦穗,用识花君识别,还是小麦,这难道是回民夫妇说的另一种小麦?
那青稞到底是啥样?我彻底懵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