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注意三
科学性
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性是教师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经济等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研究熟练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科学性是数学命题的基本要求,一道题目一旦缺乏科学性,便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反复推敲、反复确认,反复斟酌,对题干和题解都要确保其合理性和严谨性,切忌随意而为。
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习题科学性的关注度却没有课堂教学那么高。分析起来,习题不科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命题人注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本身,而忽略了实际情况,或出现捏造数据或情景,或出现题目表达不符合常识的现象。
例如:四年级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在学科教学网站上选择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题目:一块长方形钢板,长6.5米,宽4.5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7.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初看题目,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结合长方形的面积练习小数乘法计算,又附加的一个条件,也是平时经常练习的题目,因此题目总体来看难度不大,等于是给一个连乘的算式套上了一个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是如果再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钢板的重量是和面积有关吗?如果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做了之后,对今后学习体积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学习体积部分知识时,面积和体积混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又分不清楚是要求体积还是要求表面积了。
比如说常常会遇到关于游泳池的问题:
1.在游泳池内壁抹水泥,每平方米需要用水泥0.8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
2.池内注入1.2米深的水,一共要注入多少水?
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看起来很简单,可学生却是傻傻分不清楚,非要把表面积按体积来算,而体积又要算成表面积。以致于后来没办法,只能告诉学生可以看单位来判断,平方米就算表面积,立方米就算体积。可这样的方法,能解一时之急,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单位了,那学生又该怎么办呢?
因此,不要以为小学数学的命题是件很简单的事情,随便几个数凑一下,编个情境就可以了,在编制题目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考虑数据合理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合理,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数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和科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