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价值驱动模型

价值驱动模型

作者: 吾皇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8:21 被阅读0次

    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朋友,负面情绪也可以在梳理中放下。

    当你把握了情绪就会最终发现,负面情绪才是我们智慧的源泉。现在的你一定非常地忙,忙工作、忙学习、忙赚钱、忙升职、忙看微信、忙和朋友喝酒、忙考试。活得像一个不断被抽打的陀螺,不停地转动。据调查,城市中成人的步行速度近10年提高了10%,然后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忙、盲、茫,人生彻底失去了方向。

    在幸福家课堂上,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困惑特别有代表性:

     1. 我对工作失去了激情,感到乏味,枯燥,总有一走了之的冲动。

    2. 我每天睡不好,吃不好,感觉很疲惫。

     3. 我内心不想应付工作,但事实上我一直在应付,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非常纠结。

    他们都在问:海蓝老师,我这究竟是怎么了? 其实,他们这是得了职业倦怠综合症,这是由于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工作时感觉身心疲惫,能量耗尽,价值感低。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职业倦怠综合症呢?又如何摆脱倦怠感呢?

    本节课的“价值驱动法”从喜欢、擅长、价值三个方面预防并解决职业倦怠综合症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先看看小娟的故事(情景模拟)。


    小娟就是典型的职业倦怠,从事的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获取成就感,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第一,疲劳,压力大,缺乏工作动力,丧失工作热情。

    第二,麻木,对工作有抵触,排斥或恐惧。

     第三,自我评价低,缺少成就感,有挫败感,焦虑、抑郁、沮丧、易怒。

     职业倦怠引发的情绪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抑郁、多疑、易怒、兴趣感丧失等等。很多职场工作者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治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往往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快乐。如若长时间放任不管,最终就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比如抑郁症。

    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各种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出现倦怠感呢?

    职业倦怠的核心问题 导致倦怠的几种原因:

    1. 追名——好面子

    有一次有一个年轻人兴奋的告诉我他终于找到工作了,我问他是什么样的工作?他说,在一个很好的写字楼里上班。很多人找工作就是为了进一个大公司,去一个好的写字楼,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

    2. 逐利——没有安全感

    我有一个学生是一个女企业家,她跟我说她只有拥有很多的东西她才会感到安全。她开着宝马车,住着独幢别墅,连家里的床都好几十万,但有个问题,就是晚上睡不着觉。她说她最羡慕的就是农民工,不管太阳多大,躺下以后就能呼呼大睡,还鼾声震耳。

     3. 听人摆布——没有目标,混沌茫然

     我曾问过很多年轻人,你们的专业和职业是怎么选择的,怎么决定的?大多数人回答说,是父母建议、亲戚安排的。一个被安排而不是自己选择的职业通常不会让人有太多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想提醒所有人,许多人都想找一份好工作。我经常问大家,什么是好工作?很多人的回答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所以在选择工作时根本就没有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糊里糊涂的就进入职场,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好像干错了行,但又害怕丢掉了现在的好处,患得患失,这样长期以往下去,最终一定会导致职业倦怠。而真正的核心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事上有价值,在什么事上没有价值。而热爱这个事情的话才能使这个事长久。

    职场生活占据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我们醒着的时间近70%都是花在和工作相关的事上。

    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价值和幸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你自己就可以算一算这辈子你还剩下几天能够幸福的。工作是价值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如果你的工作让你觉得快乐、充满热情,你的人生就会比别人多70%的幸福。很多人做了一份高薪、紧张又非常忙碌的工作,就等着一年休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的假期。但如果你在做一件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每天都是假期。

     解决方案 职业倦怠综合症解决方法就是——“价值驱动模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齿轮,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特别愿意为它投入,为它无条件的投入、付出。

    第二个齿轮,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才会比别人做得更好。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在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的时候,你会忘记时间,全身心投入。心理学有个词叫“心流(flow)”,就是形容这种深刻的幸福体验。如果我们经常处于这种状态,可以想象每天的生活会多么精彩。只要你懂得利用自身的爱好和擅长,就会经常拥有幸福感,也会感到有价值。

    第三个齿轮,能为他人创造价值。

    你喜欢并擅长的事并且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加容易方便,或者可以帮助别人消除麻烦和痛苦。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在帮助他人中产生的。科学研究发现,助人所带来的幸福感非常持久。如果你回顾自己的人生也不难发现,助人会带来由心而发的快乐。做一件自己喜欢、擅长,又对别人有帮助的工作,报酬和收入是自然的结果。

    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你想要买一样东西,你想从一个喜爱、擅长自己的工作,同时想帮助你的人手里买呢,还是只是为了赚钱而卖东西的人那儿买呢?答案自明。

    而现代人本末倒置,把追求高薪和收入作为工作的唯一目标,所以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茫然。不知道做一份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福利和回报。而当你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的时候同时又能够帮助他人,薪酬和名誉是自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工作本身就是快乐的,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你也会因此而不知疲倦,工作激情和热情也会源源不断。

     这三个齿轮环环相扣,互相驱动,缺一不可。三个齿轮产生的持续驱动力就能带动你职业的效能。有了它们,我们就能把自己打造成“价值”,真正的价值不是靠别人、靠环境、靠外界,而是自身拥有的技能和态度。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呢?我们很多人有很多问题,比如说:

     1.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关于擅长,人们通常容易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擅长的深度,一个是擅长的广度。深度指的是你有多擅长。

    比如我曾经碰到一个年轻人,他说他就喜欢打游戏,是他朋友圈里打得最好的。我问他,你能靠打游戏养活自己吗?他摇摇头。其实喜欢做什么都行,关键是工作是否能够养活你自己。打游戏也可以养活自己,但是靠打游戏养活自己的人比例大概是七十万分之一。那么你觉得你在什么水平?如果你能够打到别人愿意付薪酬请你打游戏的程度,你依靠打游戏就能让自己生存,那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前提是必须有人为此买单,否则就是个自己高兴、自己玩的爱好而已。

    另一个误区是擅长的广度。比如说,我喜欢设计,也进了一个设计公司,但是进去之后发现人际关系好复杂,除了做设计还需要跟客户、跟领导、跟同事打交道,还要写报告、做考核,和以前想的不一样。这是误解了职场擅长的广度。 每一份工作,既有你喜欢擅长的部分,也有你不得不处理的部分,那都是工作的一个部分。当你了解了自己的喜欢和擅长,也锚定了可以实现它的职业领域,但并不代表你能立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比如你发现自己擅长做决策,有领导力,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大老板拥有自己的事业,但一定不是立刻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马上就能有一个公司就等着你来经营,所以在作出决定之前,你最好亲自去体验一下工作的氛围,哪怕是从最边缘化的工作做起,通过自己实际的体验去评估。同时你也可以上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看一下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在做些什么事,你也可以向他们讨教。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大学毕业的话,也一定要非常珍惜“实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去体验、去感受,因为理想和现实一定有距离,而且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它的优势,也会有它的劣势,我们在充分评估之后,才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 擅长的不一定喜欢。

    比如说爱因斯坦,他并不喜欢物理,但他却是个物理天才,他其实特别喜欢拉小提琴,他可以每天练习好几个小时,但是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物理,而不是小提琴。人们知道他、尊敬他、记住他的也是物理,而不是小提琴。

    3. 我知道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但我有生存压力,无法实现怎么办?

    很多人说我有生存压力,现在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我钱不够,时间不够等等。关键其实是,你自己还不够确定,也不想付出代价承担结果。很多人以为做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意味着你将获得什么,而没有想到,成功的关键其实是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每个选择都有代价。

     在工作中实现真正价值的方法:

     1. 问问自己,你喜欢做的,能够做的和正在做的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一回事,那就说明你已经有职业倦怠,或正在去往职业倦怠的路上了。

     2. 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十件事,这些事是指你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会有发自内心的满足感,你可以废寝忘食却乐此不疲。比如我当年就特别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家里买的书都是这方面的书,从书里了解到原来人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即便在别人看来枯燥的理论和文献,我也看的津津有味。

    3. 再想想从小到大特别擅长的十件事,也就是你花的力气比别人少效果还比别人好的事。比如我读大学的时候,虽然年纪在班上是最小的,但是有很多年纪比我大的人遇到感情上的困惑都会找我来帮忙解决,所以当年听人倾诉,帮人解决情感的痛苦就是我的擅长。

     4. 从这十件事中去发现共同的技能和特质,归纳一下这些事情中所涉及的共同的能力和特点。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动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艺术和创造的能力等等,选出一项或者是几项。

     5. 定位行业,匹配能力。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背后的技能和特质后,再可以搜索一下哪些行业、哪些职业需要具备这些技能,这些素质。我们需要把这些技能落实到一个行业、产业中,因为它必你找到的特质也许适合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或行业,也可以把相关的都列出来,然后通过向前辈请教、网上搜索信息等方式了解一下若要达成需要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还缺哪些技能,逐步去靠近、实现。

    6. 如果在这个工作中不能马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就先从一个边缘的工作开始做起。当你了解了自己的喜欢和擅长,也锚定了可以实现它的职业领域,但并不代表你立即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攀高、嫌低。只要你是一个确实有用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被看见,生命中真正的贵人一直其实都是自己。


     情绪修复后的情景展示: 小娟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再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热爱、喜欢做的吗?她摇摇头,看来她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了。小娟首先填写海蓝博士提供的自我探索表,开始认真回想自己以往最喜欢的十件事有哪些。第一件事她想到了画画,紧接着她想到了自己经常做的一些手工艺品,她还喜欢一个人静下来写写文章、读读书等。小娟填写完第一张表格后继续填写第二张表格,你最擅长的十件事有哪些,小娟回想起了自己小学、初中荣获的绘画比赛大奖,得到很多老师的鼓励,她还发现自己的DIY作品还被同学们争相追捧,她还想到了自身的文字功底很好,自己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小娟看着这两张表格,她惊讶地发现绘画、DIY等事项就是她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她慢慢回忆起了自己以往更多的快乐,再次坚定要从事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业——插画工作。找到方向之后,小娟继续填写第三、第四张表格,进入能力检测环节。 小娟完成以上工作之后,再次进入如下的思考路径:

    1. 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能否找到相匹配的行业,从而带来一定的稳定性收入。

    2. 从网上寻找相关插画业务和行情,自己选择的行业是否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3. 最后一步,给自己设定必须承担的代价或后果,即使从零做起也无怨无悔。 学习了海蓝博士的价值驱动法之后,小娟相信,只要能坚持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就一定能体现并创造价值。


     总结: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如何用价值驱动模型摆脱职业倦怠感,在工作中实现真正的价值。方法其实很简单,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就会做好,做好了就会成为优秀人才,收入也一定会比其他人高。

    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生命就不再是拼命攀登一个山顶又匆匆忙忙攀登下一个山顶,生命就会变得一路都是风景,只是每段路的风景都各有美妙。鱼儿不需要刻苦自然会游来游去,雄鹰也不需要努力就会展翅高飞。

     所以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会有两大特点:

    1. 会长久地沉浸在忘我的喜悦之中

    2. 会有发自内心的踏实和充实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放弃其实是一种能力。

    情绪梳理法帮你梳理情绪,把握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价值驱动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de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