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0月·古巴旅行
走在古巴 (文字版)

走在古巴 (文字版)

作者: 静馨Liang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20:40 被阅读26次

    走在古巴

    2017-6-5

    一:引言

    这个国家对其国民们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医疗、食品、住房、体育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等全免费的提供机制。虽然被形容为“均贫”,但毕竟是目前仅存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五个之一(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或许还是最为具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质、“极具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国家。

    …… ……

    我一直想看看古巴这个西半球唯一不同制度国家中的国民生存状态到底是怎样的。

    古巴这个国家形态似乎存在很多悖论,之前的阅读及此次行走中的目及所在,均代入了对制度的思考-----他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中国,更不同于王朝性质的北朝鲜……他们不想走快、无法走快,但又不能不走……他们不愿因为“走快”而丢掉当初“革命”的初衷,但又难以摆脱平均带来的贫困……似乎处于尴尬的夹缝之中。

    二:“古巴”是什么?

    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古巴”是什么。

    记得我临行前打电话给中国移动咨询古巴漫游资费情况时,一位声音甜美的客服女孩一再萌萌地问我:“您确定‘古巴’是一个国家吗?‘古巴’两个字怎么写的呢?”这让我忍俊不禁也感慨不尽。

    但年岁大的一些人却对古巴充满了“情结"——一种缘于曾经年代里自己的感知觉被深度浸染、广泛渲染而导致的泛化、固结并深藏于心底的感情。

    其实TA们要去了却的“情结”,是TA们往昔的青春岁月。比如曾给味觉留下深刻记忆的古巴糖;比如“美丽的哈瓦那”歌曲;比如带着贝雷帽、披着一头卷发,闪着深邃、坚定眸子的革命偶像切.格瓦纳;比如古巴如今依然存在的某些在中国业已消失的旧时光……

    ……

    于我则是带着试图去求证、或者说是去感知的心态而往,以便在当下复杂纷纭的意识层面前,为自己拓宽一个全新的视角与参照物……

    在去年差不多的这个时间段,我去到了中东地区唯一的民主国家----以色列;

    今年则来到了这个美洲地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

    如同之前行走于以色列一样,许多问题与疑惑挟裹着我来到了古巴。虽说也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匆匆之行,但毕竟将会对该国的某些方面,有一个身体力行的近角度之具体观望与观察。

    三:概述

    古巴是一座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开发超过了500年的群岛国家。

    “旅游者对古巴的兴趣,除了阳光和海滩,还在于其不仅仅是共产主义的最后一点星火,而且可以发现半个世纪前那个时代的世界。”

    而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我们认知的概念在一些方面可能有所不同:首先这是一个曾经被西班牙殖民近400年的国家,期间欧洲、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同种族,在不同时期均有规模大小的移民混血于此地;

    其次如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古巴也是一个小费国家;

    此外在这里宗教完全自由,共产党员可以同时是虔诚的宗教信徒;

    宗教在古巴被正式认可源于1991年在古共“四大”会议上经过公开争论,最后一致同意:有宗教信仰者可以加入共产党。许多早期的革命支持者也都是教徒。他们认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政党应该允许其党员选择更广大的宗教信仰和信念。随后修改了宪法。古巴政府宣称:古巴是一个世俗国家而不是无神论国家。曾经在1969年被取消的圣诞节又重新成为了古巴的一个全国性假日。天主教在古巴存在了500年;90年代大约100万名新教徒在古巴各地建立了900多所教堂。各种教派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古巴人群皈依。

    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位西班牙与古巴的混血儿,出生于超大庄园主家庭,23岁即获得doctor法学学位及管理学和外交学硕士学位。他天资非凡、精明、意志力极为顽强、学识渊博、酷爱多种体育项目、美食且高大幽默,充满魅力。

    他统治古巴超过60年,陆续与三个强国争斗----西班牙、苏联、美国;与11届美国总统斗智斗勇;

    与前苏联及俄国8位总统合作过;

    躲过美中情局设计的各类五花八门的暗*杀637次。

    古巴至今教育、医疗,截止2004年前的住房均免费。按人分配粮食、鸡肉、鸡蛋、菜油、咖啡、红豆或黑豆、肥皂等;对婴儿孕妇的照顾尤其周全细致;人均寿命79岁,全国扫除了文盲。医疗水平及人均医生数量在拉丁美洲居于前列……

    但是,在一篇《古巴,一座从繁荣走向贫穷的孤岛》的文章中,作者写道:旧古巴并不万恶。诸多证据表明,革命发生前的古巴,在多项社会经济指标上领先拉美诸国,甚至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平起平坐。既然革命后的古巴并没有好到哪里去,那革命前的旧古巴呢?是否真如古巴官方宣传的那样民不聊生?实际情况是,革命前的古巴虽然也有种种社会问题,但是拉丁美洲最富有最成功的国家,整体上与殖民过古巴的西班牙、出产过哥伦布的意大利等国相当。彼时的古巴,与美国关系十分密切。

    喜爱他的人,这样评价他治下的古巴: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古巴一样,经济贫穷,文化富有;陈腐显而易见,建筑却宏伟壮丽。停留在过去的古巴就像一位穿着穷人外衣的王子。在偶尔显得破败凋敝的表象背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巴仍然光芒万丈。

    痛恨他的人们会以这样的文字抒发愤懑之情:"古巴人称的上狂热的空想家。他们吃着别人的面包并以其它国家为代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一个独*裁专制的政府,这个政府非法没收或剥夺了属于美国公民的财产,并以牺牲合法拥有这些利益来继续使用这些财产,破坏了国家间的关系,破坏了商业和经济发展的自由往来……"----摘自《古巴史》

    据介绍,古巴人现在的重要经济支柱是旅游业,他们也竭尽全力地将最好的东西给予到古巴的外国人。

    街上跑的公交车是中国的宇通大巴;中古经贸潜力巨大。2015年双边贸易超过20亿美元。此外,“吉利”轿车、熊猫与长虹“电视、一拖”的农用机械以及“海尔”“美的”家电在古巴可谓家喻户晓。

    网络系统目前是谷歌与华为进驻。但因古巴现有各种设施所限,网速仍然非常缓慢,wifi卡每小时人民币为13元左右。

    (一):印象篇

    我见过最简陋的机场大厅,甚至接站口处瓷砖不少都坏掉留下空洞。

    从古巴机场到哈瓦那市区的车行街景随拍。

    (二):宾馆篇

    入驻的酒店。无论吃住,均超出预期。大堂中的帅哥,很开心地配合照相。

    客房走廊里悬挂着的画,它们与墨西哥宾馆中的画风迥然不同。首先从人形上就有着瘦削与丰腴的分别;其次,通过以人物同它物的嫁接体态,在试图传达出其所蕴涵的某种象征……

    古巴发行的wifi卡。约2美元一小时一张。

    古巴的水质很差,即便是矿泉水烧开后,水的表面仍会浮有一层薄膜。同时,还会在底部沉淀着厚厚的水垢。令人望而生畏……

    在宾馆门口看到的远处这座白色塔型建筑,便是前苏联留在古巴的唯一建筑物了-----苏联大使馆。

    “苏联解体后,古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从1989年至1992年,进口下降了70%;国内生产总值1993年下降了14.9%。”——《古巴史》P392

    1990年3月,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短期中断了汽油、水和电力的供应;国内石油和汽油的供应消减50%,电力消费将消减10%,鼓励农民使用耕畜从事生产,但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继续保留。国家定量配给粮食和衣物,依赖外国进口的工厂被关闭,大量城市工人下到农村进行生产。马拉货车和四轮马车取代了汽车和大卡车;中国赠送的100万辆自行车遍布哈瓦拉的大街小巷;30万头耕牛取代了苏联的3万辆拖拉机。

    古巴的经济面临重创不得不开始改革。向外资开放是1991年10月。1992年7月通过了改革。在外资可进入的领域,仅仅排除了教育、卫生和武装力量。也允许外资部分参与军队企业的经营。1993年下半年,美元合法化。

    (三) 街景篇

    哈瓦那市区的一些街景。这令人深感刺眼的许多破败不堪房屋,就如此密集地矗立在哈瓦那街头。但细究之下,却会发现它们依然艺术感十足;依然彰显着旧日的风情万种与奢华气派。

    这位“着破衣的王子”,似乎在静默的、无奈的、高傲的期许着有懂他的人们,能去细细体味那往昔的时光……

    (四) 纪念篇

    古巴华人纪念碑,也称为“中古纪念碑”。为了缅怀和悼念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中华英烈,古巴人民于1931年10月建造了这座8米高的圆椎形黑色大理石纪念碑。19世纪40年代首批206名中国移民从中国厦门乘船来到哈瓦那,他们是被人贩子作为“苦力”骗卖到古巴的。到1874年,古巴华工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华工为古巴的繁荣和发展流尽了血汗,作出了重大贡献。

    纪念碑的正面文字分别用中文与西班牙文书写。纪念碑的背面用西班牙文书写着:“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

    (五)历史篇

    古巴这对面便是佛罗里达海峡。最窄处距离古巴80海里不到。1961年1月3日,美国与古巴断交。在前3年(1959年-1962年)古巴全部人口中的30万人离开古巴前往佛罗里达州。在迈阿密(佛罗里达州中的第二大城市),美中情局设立了庞大的流亡人群接待站。

    至今美国有200万古巴人和古巴后裔,其中超过2/3住在佛罗里达州;该州首府迈阿密有18%的居民是古巴人。

    美国对古巴人移民的额度为每年2万人。与此同时,仍有一些古巴人试图从海上偷渡。单单在2014年12月,美国海岸警卫队就阻止了500名古巴偷渡者。

    美国与古巴之前没有大使馆(2015年7月20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只有双方派驻的一个叫“利益办事处”的机构(旗杆后面的大楼)。利益处前有个长方型大广场,古巴政府经常组织民众在此发起抗美帝集会游行。为此美国在大楼外墙上用电视屏幕打出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是自愿来集会游行我们尊重你们,如果你们是被迫来的,我们同情你们!”曾经,每当古巴政府要举行反对美国政府的相关活动时,就会在大楼前高竖起森森黑旗。如今没再挂黑旗的空旗杆依然在此无声林立,而只余一面古巴国旗孤零零地迎风高悬。

    (六)靓车篇

    不懂车不开车,但看到哈瓦那大街上随处可见、被翻新的五彩缤纷老爷车时,仍会怦然心动……

    这些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老爷车”现在已用于商业运营了,一辆车,在哈瓦那的主要街道兜一个多小时为60美元。

    (七)校园篇

    哈瓦那大学建成于1721年9月21日。它是古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也是拉丁美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也是美洲最先建成的几所大学之一。现哈瓦那大学共有十五个系和十四个研究中心,涉及包括经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在内的多个领域。总共有大约25个专业。现在学校大约有6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哈瓦那大学相当于中国的北大。

    古巴大学招生,按学生居住的地区招收,学生一般不能跨区入学。毕业的学生要为国家服务两年,每月10美元工资,被称为“工作役”。

    1950年前古巴国家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毕业于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不久,他即引导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抵制巴蒂斯塔暴政的武装起义。由于之后众多政治事件均在大学里或附近发生,领导者也多为大学在校或毕业生,哈瓦那大学因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里成为了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

    (八)悖论篇

    “中国制造”,目前在古巴几乎无处不在。只是当我们看到“中石化”这杆喷着长长黑烟、毫无处理的”明火烟枪”,就在这蓝天白云的首都哈瓦那天空中直冲云霄的长年燃烧时,仍按捺不住地震惊!

    不由想起卡斯特罗在(巴西)92环保大会时的发言:“消费社会毒害了大海、江河,污染了空气,削弱和穿透了臭氧层,将改变气候条件的瓦斯充塞大气……森林消失了,沙漠扩大了,每年几十亿吨的肥沃土壤注入海洋……无数物种灭绝了。”

    (九)人物篇

    古巴儿童

    在海滩度假村的清洁女工。

    清洗游泳池的管理工。

    在哈瓦那街头的古巴人。

    在街头小憩、悠闲地抽着雪茄的老伯。

    在为游人压榨甘蔗汁的农民。

    雪茄专卖店里的售卖员。

    雪茄工厂里的品评员工。无论在雪茄工厂或售卖店总看到潇洒叼着烟卷的男女,导游告诉我们:他们可以在工厂场地随时免费抽吸,只是不能带回家。

    在古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抽雪茄“感觉自己是世界之王,是王与神灵的交流”。

    宾馆服务员

    古巴司机的副手。据说取得古巴旅游中巴、大巴的司机须有十五年武警服役经历者方有驾驶资格。这是缘于其心理素质、应变力、责任心等方面的考量。

    这可是街头的艺术真人秀。你看出来了吗?

    在此地开了15年中餐馆的广东人。

    (十)名人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故居

    位于哈瓦那老城区东南方向15公里左右的圣佛朗西斯科·德帕拉区的郊区,庄园的名字比西亚庄园。占地21亩。幽静优雅。

    这个庄园始建于1887年,海明威在这里从1940年一直居住到了1961年。很多重要的作品也都是在这里撰写的。目前故居还保留着海明威居住时的样子,包括随处可以见的书籍和杂志,随时准备接待朋友的起居室。其《老人与海》便是在此完成。

    海明威的海船。

    (十 一)纪念篇

    这是矗立在古巴革命广场的古巴及拉美革命先驱何塞.马蒂的纪念碑。

    纪念碑的对面是切.格瓦拉的巨幅图像。早在20世纪60年代,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被誉为古巴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但西方称他是“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

    在哈瓦那的街头我没有见到这个国家的前领袖卡斯特罗的画像与雕塑,而只有这位作为古巴革命精神领袖、卡斯特罗当年革命时期的亲密战斗伙伴、阿根廷医生、1967在玻利维亚被处死、曾经访问过中国大陆两次的切.格瓦拉先生的各类大小图像的几乎无处不在。

    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其哥哥过世后透露:菲德尔·卡斯特罗生前曾表达愿望,身后不用他的名字命名街道和纪念碑,也不为他竖立雕像。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将对实现他这一遗愿的相关法案进行投票表决。    劳尔当晚在古巴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和数万民众一起参加了悼念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集会。他在对参加集会的民众发表讲话时说:“革命领袖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小时里,他坚持强调,离世后,他的名字、肖像永不出现在机构、街道、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永不竖立任何他的半身像、雕像或其他形式的致敬作品。”

    (十二)海滩篇

    巴拉德罗海滩距哈瓦那以东140千米处的巴拉德罗海滩,是世界著名的海滩度假区之一。巴拉德罗是古巴距离美国最近的地方,从此向北就是佛罗里达海峡。由于这里只对游客开放,而不对本国国民开放,被称为是全古巴最不像古巴的地方,却又是古巴最像天堂的地方。自上个世纪70年代古巴对外开放旅游以来,1/3 的外国游客将在古巴的假期全部消磨在了巴拉德罗的海滩上。

    海滩柔风和煦,波浪轻涌,阳光灼热火辣;海天翠绿碧透、澄明洁净……

    综述:

    漫步古巴城镇乡村随处可见破败凋敝的房屋与开心、闲散且较为拘束的人群。而一些人们表露在外的身心自由开放状态,似乎呈现出与墨西哥、德国、奥地利、阿拉伯人的显著区别。

    ……

    一:概述

    共产主义“的配给制度令古巴人民有个生存的基本保障,在这种制度下他们或许可以吃饱但无法吃好,工资也很低(平均每月12美元左右)。如此境况,逼迫他们在苏联解体后不得不开始了“经济改革”。但为了广泛程度的“平等”,他们会规定比如餐厅的凳子不能超过50根,之前是规定桌子不能超过15张;营业税超过5万比索就需要缴纳50%的税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确保财富的不至过分集中。个体经济、市场经济、外资进入等也是在沿着非常繁琐、保守、缓慢的、有限地范式逐步开放。不过,2016年卡斯特罗去世后,在他弟弟劳尔.卡斯特罗的主政下,经济开放的脚步开始了较大程度的迈进。

    二:回顾历史

    据相关资料:古巴的识字率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达到99.8%,很多人将此归功于卡斯特罗的治理。如果横向来看,世界各国的识字率都在急剧增长,而不独古巴一个:世界平均识字率早已超过80%。1950至1960年间,世界平均识字率在36%至42%之间,而1957年,古巴已经达到76%,跟古巴相仿的几个拉美国家,如哥斯达黎加,1957年有79%,2015年达到97.8%,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增长,很难将增长只归功于古巴政府。

    不仅如此,当年革命前在人均收入、汽车拥有量、电视收音机拥有量、识字率、人均医生数量等指标上,古巴都是拉美的先进之列。相关研究者总结道,那时候的古巴是个中等收入国家,在革命前夕,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洲的一半,在拉美独树一帜。菲德尔·卡斯特罗曾一再宣称,他的意识形态就是古巴至上,"不是共产主义,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在计划良好的经济下实行代议制民主和实现社会正义。"

    三:历史的遗留

    历经380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多个欧洲国家在几百年之中的移民、美国四年的占领、苏联援助的痕迹、中国援助的痕迹在这里随处可见……尤其是西班牙、美国和苏联这三个国家都在古巴岛和其人民身上留下了历经岁月侵蚀的建筑遗迹、艺术制品和混血儿。

    四:问题

    卡斯特罗这个天资非凡的高富帅,为何当年要起来革命?他革命前的古巴并不是民不聊生,相反,整个社会的经济是非常富裕的,医疗水准也很高。而他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雇佣了有600工人、有着巨大财产的大庄园主。他革命成功后便率先将自己家的庄园国有化了。并将美国在古巴的所有企业(古巴的大小企业当年几乎都是美国的或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接管过来的)、古巴本地的私人企业等都收归国有。致使原本在卡斯特罗政权成立7天后就首先予以承让的美国政府,在之后对其开始了进行超过半个世纪的经济制裁。美国制裁在几十年里并没有对古巴有大影响,因为苏联包括中国即刻补缺上了。古巴真正的苦日子的开始是苏联解体后,也从那时卡斯特罗政府开始尝试了改革……

    五:革命的目的

    一场革命曾经被视为社会病患的终点,是一系列导致社会及政治制度无法运行的灾难的必然结果。革命前的古巴虽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充满了各种问题。革命(或者社会主义)从感觉上来说,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形势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革命的任务就是重组社会,包扎它的伤口。但是古巴在1959年并非一个贫困的,由被蹂躏的人民起来反抗他们的落后际遇的国家。它是相当富裕的,在20世纪50年代的拉丁美洲,其人均收入高居第二位,仅次于以石油收益为其主要收入的委内瑞拉。从其它一系列社会经济指标来看——城市化、识字率、婴儿死亡率和平均寿命等——古巴是当时的拉丁美洲五强之一。这座岛屿还拥有几项在整个美洲最高的健康指数,它并没有落后美国与加拿大很多。在人均寿命、每千人拥有医生数量两个方面都处于领先者的行列。就人均医生数量来看,古巴排第三。当然这些数字都严重偏向城市人口。他推翻的旧政权并不是一个令古巴经济陷入危机的政府。

    六:传记作家的预言

    美国人理查德·戈特所著的《古巴史》中这样总结过卡斯特罗后的古巴:“卡斯特罗后的古巴会发生街上的骚乱抑或天鹅绒革命?大量出走的移民或来自迈阿密的入侵?持续的反抗还是美国的再次入侵?但资本主义无疑会迅猛地淹没这个国家……“

    七:悖论、逻辑与办法

    平均带来贫困,因为违背了人性规律且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集权又易产生贪腐,这是人性之恶的本源使然。制度与权力只有依靠法制约束与规范才是根本有效的,而任何试图寄托于某个明君的道德意识、自觉自悟与能力手段的幻想都是极度危险的。

    坚守”社会主义“的平等理想而采用“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集聚财富,是无法越过“私有财产”这个门槛的。而竞争亦必然产生贫富差距这个逻辑关系。财富出于竞争;竞争势必造就“非平等”态势。但众多先进发达国家,用他们长期成功的经济发展路径、受到约束的政治体制及国民普遍拥有的健康文明的道德现况,为一些陷入迷茫境况的人们开启了一定层面的认知范式。

    个人认为,如果人们能在一些充满善意、启智、警示人的宗教氛围之中沉迷灵魂,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人的恶念,起到静心制欲、扬善惩恶、提升社会良风的作用。

    八:追根溯源心理探究

    (1)“革命者”的特质:

    而就一些“革命者”的心理成长探究会发现:

    他们往往出生于优渥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天资高、敏感、观察力强、感性。但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动乱纷争的社会大环境。在此期他们或因其父母性格的原因、或因兄弟姐妹众多的原因、或因在就读学校的纷争教师及同学的原因、或有感知于家庭事件、社会冲突等而遭遇过被忽视、被冷落、被轻视、被辱骂、被责打的情形,从而逐渐形成了其逆反、偏执的个性特质。

    他们大都是一些身心强健、激情、强势、性格倔强、具备顽强意志力的完美理想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他们往往习惯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他们起初对己目力所及之处的“不平等、不公正”深恶痛绝,义愤填膺要力毁之,继而推而广之地以“摧毁与重建”,以图成就一个人人安居乐业、人人平等富裕为愿景的未来社会,并将其作为了自己人生的坚定目标。

    (2)卡斯特罗过往:

    就菲德尔.卡斯特罗而言,他是西班牙少数民族加利西亚人与古巴人的混血儿。出生重量5.44公斤。他有7个兄弟姐妹;两个为同父异母的哥姐,自小与外祖父母(是他父母的雇工)朝夕相处。卡斯特罗的父亲在美国占领古巴时期雇佣了他第二个妻子的父亲一家为之工作(卡斯特罗父亲大他母亲31岁。他47岁的父亲在其前妻出走后,爱恋上了雇工16岁的女儿,也就是卡斯特罗母亲。他母亲家有9个兄弟姐妹)。

    (3)卡斯特罗经历到的影响了其身心成长的主要事件:

    在他6岁到7岁这个阶段,同他的姐姐、弟弟一起被家庭教师以方便她照顾自己家庭,及利于孩子们进行更好教学等原因哄骗到了圣地亚哥。结果在那里的一年时间里,家庭教师将卡斯特罗父亲每月给每个孩子的高额学习费用、生活费用绝大部分都挪走,给予孩子们极为贫困连饭都吃不饱的生活条件。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困苦不堪且无法告知父母……卡斯特罗年老时都还忆起那段日子。“把它当作尔后遭受种种挫折的政治和心理的锤炼。”——《卡斯特罗传》P30

    他从6岁开始基本上读书期间都是住校和托管他人家,在这段至关重要的身心塑形阶段,教师、教员、成人们包括其母亲严苛、责打、责骂的教育方式,使得遗传了激昂、冲动性格特质的卡斯特罗愈发激活了内心的叛逆对抗个性。他从自己所经历的事件推延及周边的贫困群体,对贫穷、贫困者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年幼开始,他敏感的内心希冀底层人们获得公正、公平的生活诉求的愿望就在他心底蕴积萌芽。此外在他儿时,还亲眼目睹过他的教父,在他父亲经济状况低迷时,在庄园抵押后所进行的高利贷盘剥——这位教父通过此种方式夺取了许多人的财产(蒋介石在年幼时也目睹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在父亲去世后,对他们孤儿寡母的欺压及诉讼)。

    (4)幼年的成长事件与感知决定了其后的人生道路

    卡斯特罗在他32岁时就将前任总统赶走。夺得了古巴实际帅位(他首先担任了拥有实权的总理一职)。这位天资极高,记忆力超群的人,读书革命两不误,在23岁就拥有了法学doctor学位;在84岁执掌52年后让位与其弟弟;89岁过世(他实际出生年份是1927年,当年为入伍改大了一岁,即1926年)。富家妻子在他决定投身革命后即与他分道扬镳。生育一子,核物理doctor。十个非婚子女无一从政,其中一定居西班牙的女儿及一妹妹均与他决裂。妹妹定居美国,曾在美中央情报系统工作。两人都出版有回忆录。

    ……

    九:卡斯特罗的主义

    菲德尔.卡斯特罗及他的继任者真正在走具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卡斯特罗建立的古巴既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具理想化的极为现实主义的国家。

    他本人首先就是一位极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者。首先他须要确保他夺取并坚守的这个政权,不能背离他当初为之进行暴力革命的理想初衷。这之后他定立了一个前提和一个底线,然后以顽强的意志与强大的心理能量、高超的手段对其他国家不断进行着“为他所用”的最大盘剥策略的同时他也在向非洲、向拉丁美洲不断以部队、教师、医生、武器等进行各种方式的援助及"革命输出",以证明他的广博情怀与选择道路的正确……

    但是,2010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访,期间他被问到是否还认为古巴模式值得输出时,卡斯特罗一反以往的强硬姿态,亲口承认道,“古巴模式对我们自己都不管用了。”

    十:前世今生与未来

    无疑古巴是拉丁美洲最为安全的国家。无论如何卡斯特罗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与他的同道,将古巴人民领上了今天这样的道路;这样一些蕴含乐观特质的古巴人、一代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拥有成熟的爱国情感……但是未来,他们会为目前自己的经济生活匮乏而进行强势改变吗?改变后的古巴,其整个民族的正向传统意识也会随着个人私有财产的日益丰厚而衰落吗?

    正在变动中的古巴;正为各类政治制度提供直播现场实验的古巴,让我们屏声静气地拭目以待。

    祝福这个国家人民的整体物质条件在未来有大幅度提升,且能步入拥有身心自由的真正文明阶段。

    全部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在古巴 (文字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fb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