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作者: 牧羊人LYC | 来源:发表于2017-07-28 15:58 被阅读0次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王母宫石窟

          我七八岁时就在瑶池沟和王母宫山上放羊,这里的角角落落都留下过我的脚印,哪里有树,哪里有泉,哪里有庙,哪里有碑,哪里有坟没有我不知道的。

            小时候老辈人把王母宫石窟叫“大佛洞”,只知道年代远的没边边,谁也说不清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修建的。

            大佛洞前抬脚就是官道,所以洞里时常住着逃荒的、要饭的、耍赌的、土匪、逃兵。解放后这里曾作过水文站,两侧进出的洞口都用土坯封住,外边供大佛的外洞住着三个人,一个叫史银良,一个叫完彦仁,还有一个是临夏的回民小伙,名子已记不清了。大佛像脸上头上被烟熏的发黑的部分就是当年取暖做饭留下的痕迹。

            1952年的一段时间,我早上给人家放羊,中午赶到大佛洞里给画匠“蒋家爷”端油彩碗,每天挣一千元(相当于现在的一角钱)。蒋家爷十根手指都不全活,不知是先天的还是后来造成的,我也不敢多问。他描颜色时用右手的大姆指和食指根部夹住笔杆,动作麻利得很。他一边描像一边给我讲,这叫啥像,那叫啥像,可惜我听不懂也记不住。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大佛洞的西南角有暗洞,我放羊时曾进去过,里面有黑又冷,人只能蹲下去猫着腰前行,摸索着走了十几米,便被火把熏得睁不开眼晴,地上蹋的土块拌得人深一脚浅一脚,里面能听到嗖嗖的风声。听老辈人讲,这条暗洞一直从“五龙爷庙”身下经过,通到了三里铺的小山子,庄里有个叫陈老四的吆着骡子割草,骡子连背上驮的苜蓿一同陷进洞中,等庄里人赶来时,骡子已窒息而死。

            石窟下曾经有泉,潺潺水声不断。解放前瑶池沟住着马家队伍的一个团。团长和他的两个老婆住在夜月泉前的三间土房里,他的五匹马和骡子养在石窟院里。给他喂牲口的是当地人,我们都叫他“史达奈”。到现在也没搞清史达奈是啥意思。

            有一天庄里有个卖蒸馍的叫王碎毛提着篮子从石窟前经过,站岗的卫兵抢了他的两个蒸馍吃,两个人正在纠缠,马团长骑着骡子从瑶池沟出来,看见后大骂,然后问明原因,便令卫兵朝前走,不许回头,卫兵刚走到沟渠边,便被马团长一枪击中头部栽下了盖塄。王碎毛吓得瘫软在地上。后来悔恨地逢人就说,早知两个馒头害了一条命,我就不该要钱。

            大佛洞的东边半洼里还有一个不深的石洞,过去一直住着一个叫陶斗换的乞丐,土改后陶斗换便不见了踪影,过了几年回来时摇身一变成了“土匠”,名子也改成了陶建华。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瑶池

            瑶池也叫“纸坊湾”,过去因开纸坊而闻名,制作的大都是用来裹点心的包装纸。七十年代才改为“延风村”。瑶池有三大姓,付家、刘家、梁家。付家有付家沟,刘家有刘家沟,梁家有梁家半坡。梁家曾是泾川的望族,不知咋弄的,到了那时已人少地薄,地产逐渐卖给了郭家,梁家半坡也就变成了“郭家半坡”了。我们完家虽说是金兀术的后人,但来泾川也不过800年,我们这一支从王村完颜村迁到瑶池时间就更短了。我们完家的地产叫崖头洼。我太爷36岁就被“贼回回”杀了。清末西北各地闹回乱,回兵放火烧了王母宫山上的庙宇,又窜到瑶池,我太爷把家里的响元装在贴身的裹肚里,外面又罩了个袍子从小路上逃跑,没想到正遇上了几个回兵,他们扒衣服的扒衣服,抢钱的抢钱,我太爷护着不给,被回兵当场用马刀砍死了。我奶进家门时我爷还不到20岁,我奶比我爷大两岁,我奶脾气坏还吃鸦片烟,家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我爸弟兄四人渐渐长大,保里又给我家摊下了兵,我爷爱人不爱钱,便让我奶去找当时的保长吕文耀(罗汉洞老户吕家人)的母亲说情,后来每年给保里交60个白元。不几年我家的地、驴、骡全卖完了,我爸弟兄四个只好四分五裂出去逃活路。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瑶池沟里的刘老道

            刘老道真名叫刘芝阳,是吴佩孚手下的一个旅长,不知啥原因来到瑶池沟,置下了当地刘家在瑶池的几孔窑洞住下来栽树种花。他的徒弟叫崔圆慧,听说曾是他的部下,一路从山东找来,师徒二人便在瑶池蓄发修道。他俩都是魁梧大汉,刘道话少,崔道快人快语。同时还雇有多名伙计,其中一个是我庄里的完怀义,一个是枣园里的史林章。春夏栽树浇花,冬秋修路打窑。当时瑶池沟里没有柏树,刘老道除栽下柏树外还栽了不少的柳树、楸树、桐树、榆树等。现在瑶池假山后平硷里的那一溜一搂粗的柏树就是刘老道所植。那阵庄里不管谁家死了猫狗,都拖到山上,刘老道多少给几个钱,然后把死尸丢进沤肥池,沤好后用来给花施肥。沟里路旁种满了牡丹、芍药,菊花,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刘老道善长捏骨,兑制的膏药很灵,专治跌打创伤;崔道医术也很高,每天找他俩看病的人不少,有周围村庄里的普通老百姓,也有县城里的达官显贵。刘道还爱写毛笔字,笔头有一扎长,写字时用三根手指抓着笔梢,手腕动胳膊不动,他写过的麻格纸摞满了地上。小时候和伙伴们去讨仿格,刘道嘴里说着“不给,不给”,但一会儿就写好递了出来,每人一张。我没念过书,是“师爷打鼓――热闹衙门哩”

            解放后刘老道将母亲和夫人从老家接来瑶池居住,他的夫人也是个高个子,缠足,满口山东话。母亲个子小,脚缠的更小,人很和善。母亲去世后停在了现在李隐商故居北边的一个矮窑里,窑口用土坯封着,现在仍有遗迹可寻。刘老道后来殁在了瑶池,几年后女儿将其遗骨运回山东蓬莱安葬。

    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陈平墓

          过去我们把宫山顶上的“陈平墓 ” 叫“大冢子”,把“烽火台”叫“小冢子”。1983年,宫山洼里人赵福才在陈平墓附近的地里点蓖麻时发现了一口黑锅,锅里装着硝安、旁边还有半袋锯沫,便报了案。公家来人后,队里派我和付碎牛等3人引路并处理现场。我们赶到时发现墓包的上端打了个洞,伸进头一看,黑黝黝深不见底。我们找来6米长的螺纹钢钎插入洞中试探,钢钎插完了还探不到底,土不知从哪里运走了。这时付碎牛说,陈平墓的身下有个“防空洞”试到那里看看。进到防空洞,洞里甬道两边堆满了土,中间仅能容一人出进,进到洞里面,只见一根洋槐椽直插地下,椽被磨的溜光。原来盗墓贼从这里往外运土。看来墓已经盗了不止一回了。

            二天门到子孙宫的细崾岘处曾经有个四方土墩,小时候我们经常攀高爬低玩耍。72年修宫山的盘山路时将土墩推倒了,没想到下面竟是一座古墓。箍墓所用的大青砖和陈平墓里的青砖一模一样。墓里有一个砖砌的床,上面停着两具人骨架,听说还有很多坛坛罐罐等陪葬品,后来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瑶池的三间老君殿也被扒了,拆下的砖瓦修了药房、大队部。我小时记得宫山上有碑房,里面竖满了龟驮的碑子,最大最厚的王母碑破“四旧”时被人用炸药炸了,碑房也拆了,碑子丢弃在洼边,有的半截已陷进土里,只剩小部分露在外边。后来填马家队伍挖的战壕时都填进了土里,还有一部分宫山洼里人平场时全都压在了场下。那口万斤大铁钟(金大安钟)大炼钢铁时也差点被毁,十几个人轮番用锤砸,连个印也没砸下,后来又滚下山,也完好无损。

    讲述人:完同林,77岁,延风村三队人。

    记录时间:2017年5月1日。

    记录人:雷哲,又名雷玉成,泾川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西王母民俗学会理事、泾川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母宫和瑶池沟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go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