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文具

作者: 1992年的爱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7-18 22:08 被阅读0次

    傍晚时,我坐在店门外洗今天收下的两双运动鞋。门口摆摊的妹妹从小平房的储藏室拿出一沓作业本,问我要不要?说是楼上的晓然给她的。边问我,还翻开那些本子,嘴里说着:“这个本子上就只写了一个字,这个还是新的……”

    看着那一沓新作业本,我对妹妹说:“现在每天孩子真享福啊!铅笔都是一把一把给买,作业本都是一沓一沓的,想着我们小时候,真的是可怜,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只有正式作业本是买的,家庭作业本都是到处找的纸张自己订的本子。”说着这话时,脑子里就想起上小学一年级的情景……

    那时候,刚刚落实政策从老家到新的学校,新学校比老家农村的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好很多。作业本也很多,有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而且,还分一号本、二号本。不像之前在老家,就语文和数学两个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都是找的纸张订的。

    记得,有一天,住在同院的一个姐姐,她也是我妈妈的同事,她拿给我一沓纸张,我一看,是一些表格,现在也忘记表格的名称了,印象中是报表之类的,有现在工资表大小的,有小学生作业本大小的,大大小小一沓。有细的、宽的不等的格式,看着这些表格,开心极了,我如获至宝,把这一沓“作业本”按类区别来,大的表格,还从中间裁剪开,找张纸写好学校、班级、姓名,当作作业本的封面,装订在一起,当作家庭作业本。

    就是这样的本子,陪我度过了好长时间,那段日子里,我没有问父母要钱买作业本。

    那时候,橡皮两分钱一块,花铅笔三分钱,带橡皮的铅笔六分五厘,中华铅笔一角钱,作业本也是一角钱。就是这样,我们也不轻易向父母张口,那时候,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全家九口人,就靠父母每月的工资,加上大姐、二姐干临时工的微博收入,还供养着四个学生,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我们懂得父母的艰辛,所以,很少向父母伸手要钱。我记得,四姐曾经把一截铅笔芯镶进一节竹竿里,那节竹竿握在手里,有半支铅笔那么长,那是四姐想到的办法。每当铅笔用到手握不住时,四姐就会用小刀把铅笔劈开,把铅笔芯装进那节竹子里,直到用的干干净净。

    我记得上三年级用的第一支钢笔,那是五角钱在百货大楼买的,当时我们叫它“水笔”,我们把包尖的叫钢笔。那支“水笔”是一个玉米的造型。笔身是金黄色的,笔帽是绿色的。后来这支笔怎样了,已经没有印象了。

    上初中时,父亲给过我一支新钢笔,那是父亲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的纪念品。可那时也不知道用心,总是忘了用过随手盖上笔帽,掉到地上,致使没多久钢笔尖就摔坏了,不能用了。那时候,我们这里又没有修钢笔的,只好扔了。

    那时候,人们写字都是用钢笔的,我现在珍藏有父母的两个工作手册,是八十年代的那种红塑料皮封面,里面都是父母用钢笔写的字。

    那是二十年前,我去彩虹桥,买了支钢笔回来,那以后,我又陆陆续续买回来了好几支钢笔,我这人比较怀旧,每次都选择“英雄”牌或者“永生”牌的,那种老式钢笔。

    现在,我还是习惯用钢笔写字。除过我自己买的两支老式英雄钢笔,还有小平哥送我的一支“英雄”牌钢笔。

    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用钢笔了,看到他们都在用很方便的“中性笔”。

    可我还是喜欢用钢笔写字,每当用钢笔写字,眼前就会闪过父母的那些钢笔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文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ho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