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过去的种种,真的很多次选择都是并不美好的错过,而人生的急匆匆赶路,也未必就是有美好的结局。
不敢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在不可变更的结果里困扰太久,确乎是一件既不明智也于事无补的行为。
每次选择都是一种斟酌,也意味着某一种放弃。
尊重每一次选择,也发自内心而不是无奈被迫接受每一次遗憾。
即使你所做的选择不那么完美,但也没有人能阻止你在不完美的选择里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有风乘风破浪,无风披荆斩棘。
深爱自己,并倾尽全力,写出一个“人间值得”。
2006年5月25日深夜,我终于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地在班友论坛上挂出了我的第一个主题帖——招招都是情,深到深处即无招。自那以后,我的教育生活就朝着我预想的,或者不曾预料到的方向发展了。 关于预想的教育生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过,在此略过。此文我想重点讲讲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2005年以前,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总觉得自己知识渊博,能力超强。每天放学吃过晚饭,书不读,课不备,作业不评,就与同事们成群结队地压马路,东家长,西家短,聊得无比欢乐,人际关系相当融洽。 但自从决定通过教育写作来突破我的困境后,我就不再与同事们一起玩了。我每天下班回家沉迷读书和写作,难得有时间出门。同事们究竟在聊什么,我全然不知。 有一天早晨,我刚走出家门,就有一个男同事的家属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然后用调侃的声音问我:昨晚聊到几点啊?有没有聊通宵啊?困不困啊?我顿时懵圈,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意思。于是傻傻地问道,什么意思呀?我怎么听不懂呀? 那个女家属神秘地笑笑,说,没啥啦,我就是随便问问。然后挂着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走了,扔下莫名其妙的我在风中凌乱。我这是起床太早了吗?遇到了魑魅魍魉的化身?
…… 同事们是否理解我,无关紧要。只要我家先生理解我,儿子支持我,我就会信心百倍,奋勇前进。我心里始终有一个执念,那就是我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给我先生一个富裕安稳的家,再把我儿子带到利于他成长和发展的地方。这是我为妻的情义和为母的责任。
经过老领导的热情宣传,我在论坛上开帖写作已是人尽皆知。很多年轻同事都会去论坛读我写的文章,他们对我充满敬意,也乐意跟着我学习。但也有同事在读我文章时会对号入座,他们把自己代入到文章中,认为我在借机贬损他们。因此他们会生气,还会找我麻烦,甚至还有一个同事在多个场合当面奚落我。 我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并非要讨伐我的那些前同事。相反,我很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对我的认可与鞭策。 他们愿意上论坛读我的文章,说明他们想把工作做好,他们从心里认为我的行为是正确的,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他们从文章中读出了有价值的信息,并且用于自己的工作,给学生带去了福泽,我觉得我的教育写作很有意义。他们从文章中读出了我的恶意,说明我在叙事的时候缺乏同理心,也缺乏客观公正的立场,行文用词任性妄为。这就促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字。慢慢的,我的文字少了尖锐和犀利,少了自以为是,少了主观臆断,少了粗俗偏见。虽然我的文字始终通俗接地气,甚至还有大白话,但字里行间多了理解,多了客观,多了真诚有效的建议,更多了温暖。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有温度和高度的一线老师。 自那以后,我写文章不再把着眼点放在批判上,而是放在建议上。也就是不再质问他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是落脚在“我们可以这样做”。 最后我想回答很多网友提出的一个关于教育写作的问题。他们是这样问我的:请问钟老师,你最初决定写作,是怎么获得家人支持的呢? 我当初读了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决定通过教育写作来进行自我拯救,并非瞒着家人一意孤行。 首先,我与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把我面临的职业困境,内心的需求与纠结,对家庭的规划,对孩子教育的思考,以及我升级迭代的方法策略,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的先生。我先生听完我的想法,十分赞赏,当即表态要全力支持我。我还记得他当时的嘚瑟劲:每天下班就回家,回家就读书和写作,真是太好了啊!比那些天天打麻将的婆娘好一千倍啊,必须支持! 其次,我把先生和儿子变成了我文章的第一读者。每天写完文章,我都请先生读一遍,然后给我提意见。再请儿子读一遍,给我“捉虫”(改错字)。两父子参与度非常高,每次都读得很兴奋,给了我不少建议和鼓励。 为了能让我全心全意写作,我先生主动包干了家务,儿子主动表示不吵不闹,自觉完成作业。也就是说,从始至终,我的成长都是一家人的事。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感性:当你努力奔跑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全世界会不会让路难有决断。但我可以由此及彼,得出类似的答案,那就是:当你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时,全家都会为你助力!
以上摘自身边的榜样,钟杰老师的文章。有人问过我她的情况,也质疑过一些问题,问她是不是真的那样优秀。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在我心中,是个目标清晰,矢志努力,严格自律,极度自洽的人,真的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