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越是讨厌爸妈越会成为他们的样子丨自我管理

越是讨厌爸妈越会成为他们的样子丨自我管理

作者: 拆书帮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17:39 被阅读31次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首先,请允许我做个测试,步骤很简单:

1、请写出母亲的5项积极心理特征和5项消极心理特征。也许你会发现并不好写,不要着急,先把能想到的写下来,如果卡壳了,可以思考一下再写。相信我,写下来并不是为了去声讨父母,而是为了接下来可以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改善。

2、同样,请写出父亲的5项积极心理特征和5项消极心理特征。不要犹豫,立刻下笔,不用不安和自责,写下来就好。

3、最后,请写出自己的5项积极心理特征和5项消极心理特征。

写好了吗?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将父母的10项内容和自己的逐条对比,你会发现,除了特别不同寻常的特征,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

我们并非生来就和父母一样,但为何会与他们日渐相似?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基因遗传,真的是这样吗?《卫报》《泰晤士报》力荐的国民心理学家Oliver James通过天生非此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原因。作者通过考察,引用前沿研究成果,整理分析个人经历和相关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层面的代际相似性是由后天培养造成的。本书强调了后天培养远胜于先天遗传,帮助我们从原生家庭找到自己成长的源头,从而更好地接纳自己、爱护自己、关爱他人。

《天生非此》

我们之所以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是因为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爱、虐待及我们与父母的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比其他物种,人类依靠父母生存的时间最长,孩子努力迎合养育者,以获取父母的关注,获得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满足,作者将这种普遍趋势成为“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子女会通过模仿父母的性格特征,同父母建立感情联系并获得他们的喜爱。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对父母的身份认同,我们在性情、处世方面和父母越来越像。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虐待,父母虐待或关爱子女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抑郁的父母会让孩子变得抑郁消沉。反之,父母的关爱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么爱孩子,虐待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尽管我们不愿承认,但事实上,所有父母都会在无意中对子女进行或多或少的虐待,而大多数人完全不曾意识到自己有过这种行为。虐待的形式包括精神虐待,例如收到不当处罚、被粗暴对待、父母偏爱其他兄弟姐妹、精神或身体被忽视、以及身体虐待、体罚或性虐待等。

童年遭受虐待的人,长大后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他们会不断重复过去的情景,他们可能会让自己身处一个与过去十分相似甚至相同的人际关系或场景中,又或者通过刺激他人来重现父母对自己的虐待,因为他们希望这一次结果能变得不同。

有一部电影叫《茉莉花开》,讲述了三个女性的故事,分别叫茉、莉、花。她们一脉相承,是祖孙三代,均由章子怡扮演,她也因此荣获第24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这部电影深刻揭示了原生家庭对几代人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不幸,很多时候是家族的问题。家族的病态和缺陷仿佛是病毒,如果没有及时阻断,就会一代代复制和遗传。电影里,茉的妈妈是一个被渣男伤害的寡居女人,最后因渣男而自杀。往后开始,悲剧就像魔咒一样一代代相传。从茉的妈妈开始,对子女和异性的态度日渐扭曲,这种认知和消极情绪不断地投射到下一代人的身上,使得自杀的悲剧不断重演。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被父母控制的影响,或者无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一定程度上,那是自我认知不足、自我成长不够。

完美的原生家庭是很少的。再好的父母,也会有其认知和能力上的局限。有些父母本身已是千疮百孔,带病育儿,难免留下后遗症。生活中常见的啃老巨婴、不孝子孙、人生失意者,往往是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无知、无明,被早早扼杀了爱的能力和成长的动机。

也许有人会说,投胎不是我能决定的,如果不幸投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原生家庭,是不是只能认命和沉沦?当然不是!

根据美国女作家Jeannette Walls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玻璃城堡》则告诉我们,人必须要自我成长、自我救赎。当生于贫瘠时,绝不能向命运低头,而是要拼尽力量,从废墟中开出花来!片中的父亲是个有天份的工程师,却散漫不羁,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母亲是一个一事无成、无法自立的画家。两个成天做着白日梦无法自给自足的人,却生了四个孩子,可想而知四个孩子是在怎样不堪的环境下成长。

最终,女主通过自己的觉醒,重获精神健康,摆脱了消极的身份认同,变得足够强大、坚韧,带领弟妹成功摆脱了父母在心理和生存上的控制,勇敢地直面惨淡的命运。

《天生非此》

当历尽人生的艰难,我们与往事和解,放下心中的负重,带着感恩之心继续前行。

无论你出生于怎样的原生家庭,我们都可以选择如何对待下一代,尤其是在他们小时候。幸福和不幸的培养模式像基因一样在家族中世代流淌,想要改变未来,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部影片:《人生密密缝》,主人公凛子是跨性别者,在他还小的时候,就从男性的身体里生出了朦胧的女性意识。他的妈妈又是如何坦然接受,给凛子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呢?去看看吧!

谁都不愿意做樊胜美

相关文章

  • 越是讨厌爸妈越会成为他们的样子丨自我管理

    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首先,请允许我做个测试,步骤很简单: 1、请写出母亲的5项...

  • 刚工作后,跟父亲打电话说什么

    人的记忆有时候会很奇怪,越是熟悉的人反而有可能会忘记他们的样子。记得自己刚上初中的一会,由此想家了,然后我就想爸妈...

  •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朝对方大吼大叫

    人们总是这样, 越是亲近的人,越对他无所顾忌。 小时候,爸妈训了自己几句,就开始不耐烦,于是去顶嘴,爸妈很讨厌孩子...

  • 2018-02-25

    越是讨厌越恨的东西,越要坚持。

  • 情殇

    越想抓紧你,越会失去你。 越想留住你,越会遗失你。 越是不舍你,越是得舍你。 越是解释,越是朦胧。 越是呐喊,越是...

  • 越是迎合越被讨厌

    “越是迎合越被讨厌”这句话是我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不自觉的翻起一丝酸楚,让我想起了两...

  • 相互爱

    人,越是面对最爱最亲的人,越不希望他们看到自己最落魄的样子!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自己关爱的人,越是希望在他最...

  • 恐怖故事:冤魂复仇

    越是有想象力的人越是胆子小,因为他们想着想着就可能会吓到自己。 越是有想象力的人越容易失眠,因为他们老是爱胡思乱想...

  • 自我管理之二要事第一,找到人生的“真北”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之序》我写过: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自我管理不是为了成...

  • 你往往会遇到你所谓的不喜欢

    为什么会这样? 越是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偏偏遇到,找上门来? 越想规避,就越是遇到。 是那个人,这件事很讨厌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是讨厌爸妈越会成为他们的样子丨自我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ka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