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传

作者: 410b91840020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14:02 被阅读31次

魏征传

第十六集

第一稿

魏征德报十年怨彤彤四载眷恋情

本集主要出场人物(按出场顺序):

杨广,36岁。隋朝第二个皇帝,庙号世祖。初登帝位,野心勃勃,欲效仿秦皇汉武,成就一方霸业,留下千古一帝的美名。

魏征,25岁。大智大勇,文韬武略,仁民爱物。仇人杨广登帝,因不愿连累百姓,遂在洗刷父亲冤名后放下心中仇恨,不再思报仇之事。现如今一心想让杨广行取士改革之事(科举改革)。

杨素,61岁。越国公,尚书右仆射。杨广心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行事狠辣,从不拖泥带水。

来护儿,45岁。魏征的忘年之交。明辨是非,尽忠职守。现任朝廷柱国,兼任大将军,是杨广的心腹大将。

杨义臣,32岁。朔州总管,隋朝武将。十年前曾目睹杨广杀死魏长贤。

元宝藏,35岁。为人仗义,早前为海寇头领,巧合之下与魏征结下过命交情。现被朝廷招安。

元英,30岁。元宝藏的妹妹。英姿飒爽,女中豪杰。现随哥哥被朝廷招安。

魏夫人,61岁。魏征之母,聪慧贤淑,独立坚强。饱读诗书,非寻常妇人。

裴彤彤,21岁。有德有才,富有主见,古灵精怪,会勇敢追求爱情。观察力超乎常人,见微知著。

小兰,18岁。裴彤彤的丫鬟。 天真活泼,娇俏可爱,忠心为主。

侯君集,25岁。名门富贵之后,随性不拘,做事两面三刀,却精通谋略。对裴彤彤情根深种,志在必得。

裴松,28岁。裴彤彤的兄长,侯君集的好友,不赞成裴彤彤心悦魏征一事。

萧皇后,38岁。杨广之妻,婉顺聪慧,母仪天下,深得杨广尊重。

房彦谦,58岁。房豹之侄,自房豹死后成为北齐复国团队领袖。现任隋朝监察御史,有实权,常在杨广左右。

裴矩,58岁。心机深沉,善察言观色。现任朝廷吏部侍郎。

李祖钦,61岁。北齐复国团队成员,现任朝散大夫。

宇文述,45岁。关陇勋贵,位高权重。维持帝王的荣宠的同时最大程度的维护关陇利益。现任朝廷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

杨谅,26岁。杨坚第五子,封汉王。骄横率性,与哥哥杨广积怨已久,在杨广登基后起兵造反。

[if !supportLists]1. [endif]隋大兴城/长安朝廷  内  晨  杨广 魏征 杨素 来护儿杨义城内侍臣

十二卫×12   文武百官×50众士卒×20

△公元604年7月,隋大兴城,长安朝廷之上,百官朝服整齐,精神抖擞,位列朝廷两旁,毕恭毕敬,恭迎新帝登基大典。

杨广在群臣的恭迎之下,器宇轩昂的穿着龙袍徐徐走上龙椅,抚开两袖,威武的坐于龙椅之上,眼神凌厉的看着文武群臣,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帝王威严。

内侍臣:皇上驾到!

文武百官:(俯首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广:众爱卿平身。

△杨广神采奕奕坐于龙椅之上,正沉浸在登基为皇的喜悦之中。

下方忽见魏征闯入,神情肃穆,手捧杨俊衣冠信物一步一步朝着自己走来,魏征步履沉稳而坚定,文武群臣对魏征此举十分震惊,众人议论纷纷,而明皇帝杨广一脸严肃,眼睛死死地看着魏征。

禁军十二卫率领手下众士冲上前阻拦魏征,众人争先上前,想拦住魏征。

杨素更是一马当先直冲魏征,伸出双手,便开口责骂。

杨素:魏征,你怎敢......

△走近时却一眼认出杨俊衣物,伸出阻拦魏征的双手急速收回!

更多的老臣认出魏征手上所捧衣服乃杨俊所有,众人脸色大变,面面相觑。

十二卫见此更是不敢再阻拦魏征,只将魏征团团围住,魏征面无改色,忽略众人,坚定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杨广一刻,十二卫步履维艰,逐渐落于魏征身后,似护卫一般,不敢再有丝毫动作。

杨广见此,魏征这般不给他脸面,早已有些怒不可遏。

杨广:大胆,朝堂之上,尔焉敢如此,来人......

△刚欲开口罪责,却发现魏征手里的衣物十分熟悉,不禁皱眉惊讶。龙颜失色。

杨广:(低喃)三皇弟?

△魏征毫不在意自己引起的骚动,步履沉稳地走至杨广面前,捧盒站定,俯首作辑礼毕。

魏征:(扬声)今受秦王(杨俊)所托,前来归还秦王之衣冠骸骨。

△魏征的话如同平地惊雷,震惊群臣,文武百官皆正目审视着魏征手里的秦王衣冠骸骨,谁也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朝堂一片死寂;杨广就在这死寂当中缓缓的从龙椅站起,表情愈加凝重,杨广踩下台阶,一步一步朝魏征靠近。

内侍臣疾步紧跟杨广至魏征身前,拿起魏征手捧长盒之上的衣物展开供杨广查看。衣服上的花纹依然光彩绚丽,只是神色全无。杨广看着衣服上的花纹,伸出手抚摸着衣物,突而紧紧的攥着。

杨广:(哀痛)这上面绣的是三皇弟最爱的花纹。天不佑我三弟啊!(悲痛闭眼感伤。)

△听到秦王仙逝的消息!群臣哗然。

魏征从怀中递上书信一封,正是秦王遗书。

魏征:草民有书信一封,恳请陛下过目。

△内侍臣小心翼翼的将信呈给杨广。杨广接过书信,看着秦王的遗书笔墨,一字一句,气得拿着遗书的手不停的颤抖,内心的怒火慢慢的取代了哀痛,面色愈看愈怒,看完更是怒火滔天。

杨广:(把信往下一甩)贱婢,崔氏贱妇安敢如此行凶,此仇不报,朕颜面何存,三弟九泉之下怎可瞑目。传朕旨意,崔氏一脉,罪其九族,满门抄斩。

△群臣议论纷纷,猜测着秦王之死,秦王妃乃罪责之首的各种议论。

  杨广微微颤抖着双手,缓缓打开魏征手上捧着的长盒,缓缓打开盒子,果然见到杨俊的骸骨。当即眼圈开始泛红,杨广轻柔地捧着杨俊骸骨。

杨广:三弟啊三弟,朕惶惶而不安;今日朕登基大典,你我兄弟二人却阴阳相隔,你我同出一胞,如今怎可这样离朕西去,三弟......

△杨广越说越悲痛,情到深处,以至于抱骨痛哭!

  百官齐跪。

百官:(齐呼)陛下保重龙体,恳请陛下节哀。

陛下保重龙体,恳请陛下节哀。

陛下保重龙体,恳请陛下节哀。

△百官再三跪拜,杨广方才依依不舍地将杨俊骸骨放回盒中。

杨广:传朕旨意,厚葬秦王,追封孝王,子承其爵。

△杨广将秦王骸骨的合上,交到内侍臣手中,内侍臣双手托住,领命携盒而退,杨广情绪才略微平复。

杨广:魏征,骸骨从何而来。

△魏征沉稳的从怀中掏出第二封书信递给内侍臣,内侍臣接过书信,传递到杨广的的手上,杨广侧目看着眼前的魏征,然后盯着手里的书信。

魏征:陛下,秦王一事,尽在信中,望陛下阅鉴。

△杨广看着信中的笔迹,了解秦王一事的来龙去脉,不禁对魏征刮目相看。

而此时魏征断然下跪!杨广也一时不知其所为何。

魏征:(铿锵有力)秦王遗愿,草民已代他完成;草民也有一愿,望皇上成全!

杨广:(心声)好你个魏征,拿与我三弟的恩情来要挟我,果然还是为了魏长贤一事而来。

△杨广不表言语,用一种看不透的眼光盯着魏征,然后回身踏上台阶,在群臣仰

望的目光中回到龙椅之上。端坐于龙椅上的杨广眼神变得凌厉起来,天子之威不可冒犯。

杨广:(威严冷漠)众爱卿平身。(又看了一眼魏征)今日乃朕登基大典,又恰闻吾三皇弟之噩耗,你自领赏而去,其余日后再奏。

魏征:(不卑不亢)草民不为赏赐而来。(眉宇之间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绝)

杨广:魏征,今日之事,适可而止,追封你白银千两,领赏去吧,无须赘言。

魏征:(掷地有声)草民恳求明皇帝为我父亲魏长贤所枉受的通敌叛国罪名昭雪!

△此言一出,群臣震惊,窃窃私语,杨广更是满腹怒火,眼色凌厉。

杨广:(冷言)魏长贤并不在大赦的名单内,你执意如此,不怕人头落地么!

魏征:(铮铮有力)宁死无悔!秦王死不瞑目,草民之父亦然,夫者立于天地,当留清白在人间。只要草民一息尚存,便要为父昭雪。

△魏征缓缓道出十年前父亲惨死一事的来龙去脉,(切回忆画面)目光更是在杨广、杨素、来护儿、杨义臣等目击者的脸上一一掠过。

△魏征大义凛然的说完了话,群臣无不从心底里佩服他的胆量与气魄,都认真的审视着他,而杨广虽被魏征的一番言辞说得内心震撼不已,但依然面无改色。

杨广:(愤怒)大胆魏征,(手一挥)来人,拖下去。斩!

△侍卫来到殿上,押下魏征的双手,魏征也不做任何抵挡,面无惧色。

魏征:(回头)陛下若要斩草民,不会等到现在,陛下心里清楚,草民父亲是冤枉。大丈夫生于天地,清白二字不可蒙羞,魏征,虽死无憾。

△魏征说完便任其押解,慷慨赴死。杨广不作言语,眼见着魏征就要被押出宫外,杨广看着魏征的背影,内心终被触动。

杨广:慢,朕有话问魏征,尔等退下。

△押解魏征的禁军退下,魏征昂首走回至杨广面前站定,不卑不亢,没有丝毫下跪的意思。

内侍臣:(质问)大胆草民,见当今天子,为何不跪。

魏征:草民只跪明君!

杨广:好一个魏征,好一句只跪明君。

魏征:草民生性耿直,不懂阿谀奉承。

杨广:朕不与你计较,其父一事,朕自与你秉持公道,让你看看,朕是否乃明君。

△杨广将眼光锁死在了杨素身上,杨素亦用眼神回应着杨广,他怎会不懂杨广的意思。

杨广:杨仆射,魏长贤一案,你有何话可说。

杨素:(跪下)臣罪该万死,十年前魏长贤被杀一案,皆乃臣之过失,臣一直问

心有愧,甘受一切责罚,还魏家一个清白。

杨广:魏长贤蒙冤一案,皆乃杨仆射之过失。本该赐其一死,以慰忠臣在天之灵,但念其杨仆射乃开国功臣,功绩累累,此事从轻发落,罚其十年朝廷俸禄。

杨素:谢陛下恩典。(起身退下)

杨广:(望了一眼内侍臣)传朕旨意,当即拟诏,昭告天下,还魏家清白。

魏征:(跪下)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眼眶湿润)

△来护儿见证着魏征为父平反成功的这幕,脸上带笑,真心为好友高兴。而魏征也禁不住热泪盈眶,父亲终于沉冤得雪!

2.隋朝地坛  外  日   魏征

△魏征高捧圣旨,昂首阔步走在地坛上,一步一步,步履坚定的走出了皇宫。

3.皇宫城门    外   日    魏征    百姓×10000

△宫外万人相迎,期待着魏征能成功昭雪,待魏征走出,百姓看到魏征高捧着圣旨,众人皆欢呼呐喊。

百姓:(跪地俯首高呼):“皇上圣明,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4.隋大兴皇宫    内    日      杨广

△百姓的呼声声势浩荡,声音不绝于耳,杨广端坐于龙椅之上,听着这经久不绝的回声,眼神望着宫外魏征离去的方向。

杨广:(意味深长)魏征!

5.宫外   外  日   元宝藏  元英   魏征   百姓×10000

△元宝藏与元英也牵马而至,来到魏征身旁。

元宝藏:魏贤弟,今日终得昭雪,为兄替你高兴啊。

元英:这杨广,终于干了件开明的事,还你父亲一个清白。

魏征:此番平反,以慰先父在天之灵;(抱拳)也多谢二位的帮助,这份恩情魏征铭记于心。

元宝藏:不必说如此见外的话,你的事,就是我兄妹二人的事。

元英:大哥说得对。

魏征:(再次施礼)那玄成先再次谢过。

△魏征回头,转身迈向身后的百姓。

百姓甲:明公在此多留几日吧,我等为你庆贺。

百姓们:(齐呼)对啊,多留几日吧。

魏征:玄成在此谢过乡亲们如此关爱。父亲蒙冤十余年,今日得以拨开云雾,沉冤昭雪,这个消息玄成想第一时间回家秉告母亲,好让她老人家宽慰,便不在此久留。

△魏征抱拳起身策马,与元氏兄妹二人驾马离去。百姓一一起身欢送魏征。

6.城外  外  日   魏征  元宝藏   元英

△三人策马奔驰出城门,一路上,魏征思绪万千,陷入回忆。

平反之路所遇艰辛困难皆历历在目,不禁唏嘘。

(切回忆画面)

魏征:(心声)此番平反之路,一波三折,好在最后成功替父亲洗清了冤屈,只是这杨广之后将如何看待于我,依然是如坐针毡,不得安稳;这天下之势,尚不明朗,恐怕我要好好思量一般了。

7.钜鹿山头  外   日    魏征   元宝藏   元英

△钜鹿。

魏征与元氏兄妹二人立于山头之上,魏征举手过眉,眺望着不远处的老家。

魏征:前方就是玄成老家。

元宝藏:真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地方。

元英:你马上就可以见到老夫人了,几年不见,她也该很想你了啊。

魏征:是啊,外出这些年,让母亲一直牵挂,也不知她身体是否无恙。

元宝藏:儿行千里母担忧,早点回去,让老夫人也放心吧。

魏征:元兄今后有何打算。

元宝藏:当初当上海贼,就是为了抵御倭人,保家卫国。实不相瞒,我已答应了朝廷的招安,为国效力。

魏征:(欣喜)从此可光明正大的为国效力,实乃好事也!

元宝藏:是啊,待我回去安顿好岛上的居民,之后就走马上任,全心为国。

魏征:如此甚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来日再叙。

元英:有缘再会。

元宝藏:有缘再会。

△魏征与元宝藏兄妹二人就此作别,各驰一路。魏征早已抑制不住对母亲的思念,朝着家的方向策马奔腾而去。

8.魏家门口  外  日   魏征  魏母

△至家门口,魏征下马步行,牵着马朝着家门走去。

魏母此时正在院里的打水,魏征见到母亲,心情激动,突然近乡情怯,一时不忍惊扰,只是失神地看着母亲身影。

母亲老了!打个水都变得吃力艰难,魏征忍不住的心疼。

但马儿通灵性,见母亲竟嘶鸣出声。

魏母回头,见儿子,手上水盆应声落地!

魏征忙大步跨入家门,扑通一声跪于母亲身前。

魏征:(哽咽)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忧受惊。

魏母:(上前抱住)征儿,你这四年去了哪里,音信全无,你可知为娘想你想的好苦啊。(魏母眼眶湿润)

△魏征不答,而是从怀中掏出诏书,郑重的交到母亲的手上。

魏母:这是......

魏征:天子诏书,孩儿已为父亲洗刷冤名,还其清白。

△母亲闻言呆住,不敢置信,片刻后才缓缓打开诏书一字一句细看,泪盈于眼眶,又一滴滴掉落于诏书之上……

9.魏父墓前   外   日    魏征   魏母

△魏征与母亲至魏长贤之墓,魏征跪于坟前,看着父亲的墓碑,脸上变得愈加坚毅,

魏征在父亲墓前亲手焚烧诏书,虔诚而拜。

母亲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心里万千思念。

魏母:(低声诉说)征儿十年不渝,为你昭雪,他已长大成人,丝毫不辜负你的期望,只是...只是你再也无法看到……

△魏母越说越心伤,忍不住痛哭起来。

魏征连忙过去扶着母亲的肩膀,让母亲不至伤心过度。

魏征:爹,征儿答应你的,都做到了,我们魏家,一生清白不阿,堂堂正正;

征儿必定也像你一样,廉洁自身,清白立世。你在天之灵保佑我们魏家平平安安。

△魏征搀扶着魏母,慢慢的离开了魏父的墓碑。徒留诏书的灰烬在风中扬起。

10.乡间小道  外   日    魏征   魏母

△拜别父亲,魏征驾牛车载母亲回家,途中魏征一言不发,眉头紧锁,似有心事。

魏母哪能看不出来,只是纵然去问,魏征也答无事。

魏母于是轻摇了下头。

魏母:回家这么久了,为何不见你问起叔宝、彤彤的消息啊。

魏征:(回过神)是啊,孩儿怎么把这些最重要的忘了,他们,都还好吗?

魏母:叔宝从海上还生后,便去了来柱国的账下效力,他一身勇武,正是报国安邦的好年纪,他呀,也是有远大志向,去那里正合适他。

魏征:如此甚好,日后我再去拜会他。(支支吾吾)母亲,那...彤彤.......

魏母:(偷笑)你呀你,为娘就知道你心里最牵挂的就是她了。你这四年,音信全无,彤彤到处托人询问你的消息,这四年间,从未间断;她真是个好女孩啊,征儿,你可不要负了人家啊。

魏征:(心虚)娘,你说哪里去了,我和彤彤没有什么。

魏母:有也好,没有也罢,为娘只想告诉你,珍惜眼前人。

△魏征沉默,对于彤彤,魏征自觉亏欠,十分内疚。

海边渔村外日裴彤彤元宝藏元英侯君集小兰

路人甲渔民乙百姓×1000

△海边渔村的人们来来往往。

裴彤彤拿着魏征的画像锲而不舍地寻问路人和渔民。

裴彤彤:打听一下,你见过画中的人吗?

路人甲:没有。

裴彤彤:你好,你见过画中的人吗?他二十四五的年纪,这么高(彤彤用手比划着身高)

渔民乙:不好意思,姑娘,没见过。

小兰:小姐,你今天已经快问了一天了,我们休息一下吧。

候君集:彤彤,放弃吧,我们都找了他这么久了,还是没有半点消息,或许魏征早就死了。

裴彤彤:你胡说,魏哥哥不会有事的。

△裴彤彤不理会二人,接着拿着画像到处询问过往的路人。

元宝藏和元英此时正驰着马儿回到渔村,两人到了渔村便下马步行。

彤彤见到二人风尘仆仆,抱着希望,拿着画像,来到了元氏兄妹二人面前。

裴彤彤:二位好,请问你们见过画中之人吗。

元宝藏:(疑惑)咦,这不是魏兄弟吗?

元英:大哥,确实是魏兄弟。

裴彤彤:(欣喜非常)你见过他吗?他叫魏征,女侠,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元英:见过,只是他现在已不在此地。

裴彤彤:(焦急)你们可以告诉我他在哪里吗?我找了他四年了。

元宝藏:前段时间,我兄妹二人陪着魏兄弟上朝面圣,魏兄弟凭着自己的才智果敢,让当今天子颁下诏书,沉冤昭雪。之后我们便在路口分别,此时,魏兄弟应该已经在家里伺候老夫人了。

裴彤彤:(激动)魏哥哥终于完成心愿了,我就知道,魏哥哥一定可以做到的。

谢谢二位,彤彤万分感激,我这就去找他。

△裴彤彤与元氏兄妹二人抱拳作别,便回到候君集与小兰两人旁边,不由分说,骑上马,便向着魏征老家的方向奔去。

小兰:(呼喊)小姐,等等我呀。

候君集:彤彤....彤彤....

△此时的裴彤彤哪里还有半点犹豫,她迫不及待的想见到魏征,不出一会儿,就将小兰和候君集甩在身后。

候君集和小兰和上马,追赶着裴彤彤。

候君集虽无言语,内心却早妒火中烧。

12.山道   外  夜    裴彤彤

△裴彤彤不眠不休地策马疾驰,一路马不停蹄,翻山越岭。

13.魏家门口    外    日  裴彤彤  大婶

△终赶至魏征家中,彤彤迫切的下马。

然后来到魏家门口,敲门许久,不见回应。

恰好看见旁边有个大婶。

彤彤:大娘你好,请问你知道魏家人去哪里了吗?

大婶:你去那个山头(指了下方向),魏大娘家的儿子刚回家不久,今日正好和他母亲去祭祀了。

彤彤:好的,谢过大娘。

△彤彤喃喃自语(魏哥哥,等着我)

于是彤彤又起身上马,朝着大娘指的方向奔驰而去。

14.岔路口   外   日    魏征  裴彤彤  候君集  魏母  小兰

△裴彤彤奔驰到岔路口,此时刚好候君集也赶上了,看了一眼彤彤的身影,便也跟了上去。

裴彤彤半路便遇上了驾着牛车的魏征,勒马停下,望着面前阔别四年的魏征,内心波涛汹涌,一时无语,仿若做了四年的梦一朝便醒了,令她不敢置信。

魏征也有些不知所措,看着彤彤的眼光,一时竟也说不出一句话,怔怔的拿着手上的牵牛绳,仿佛静止一般。

母亲看着二人,上前拍了拍魏征的肩膀,魏征这才顿悟过来。

魏征:彤彤....

△彤彤下马,上前抱住魏征。

裴彤彤:(眼泪奔涌而出)魏哥哥,彤彤找你找的好苦。

魏征:对不起,让你担忧了,我没事。(手无处安放)

裴彤彤:我知道,我知道的,魏哥哥不会有事的。

魏征:傻丫头,好了,一起回家里坐吧。(擦干彤彤的眼泪)

裴彤彤:(点头)嗯嗯。

△此时身后的候君集也赶到了,看到这一幕。候君集撇下脸,让自己不去看他二人。

魏征见到候君集还一直跟着彤彤,心里也忍不住的失落。

15.牛车  内   日     彤彤  魏母  魏征

△牛车上,彤彤与魏母对坐,魏母握着彤彤的手

魏征于前方驾车,一言不发。

彤彤的眼光时刻看着魏征,揣摩他的心思。

裴彤彤:(眼珠子一转)魏大娘,魏哥哥怎么不跟我说话呀。

魏母:他呀,就是个榆木脑袋,不善表达,你别见怪。

裴彤彤:不是,我是怕魏哥哥见那个候君集还跟着我,生我的气。

魏母:都说我们女人爱吃醋,男人吃起醋来,可丝毫不比女人弱分毫,这样也好,让他好好反省,谁让他不珍惜你。

裴彤彤:可是....

魏母:(微笑)这小子不知道有没有福气,能娶到你这样的好媳妇,我这个当娘的,也就宽慰了。

裴彤彤:(娇羞低头)魏大娘你在说什么啊。

△彤彤可爱,魏母慈祥,魏征静静听着二人对话,倍感温馨,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16.魏家门口   外   日    魏母  裴彤彤  魏征 候君集  小兰

△牛车缓缓归家。

魏母:彤彤,留下来多住几日吧,刚好陪陪大娘。

裴彤彤:(看了一眼魏征)好啊,魏大娘,这几日让彤彤好生伺候您。

魏征:娘,你这......

魏母:既然彤彤都答应留下来了,你也就无需多言了。

△此时小兰也赶到,见到魏征安然无恙,既为魏征开心,也为找了魏征四年的彤彤开心。

小兰:小姐,你终于找到魏大哥了,小兰好久没见你这么高兴了,打心底里也替你高兴。

△侯君集也走近,礼貌地拜见魏母。

候君集:玄成,恭喜你得偿所愿,替父昭雪。

魏征:魏征谢过候少爷。

候君集:(笑脸)像你这般大智大勇之人杰,当世少有,君集若有不是之处,还望海涵指点。

魏征:魏征愧不敢当。

候君集:今日在此别过,他日再会。(拜别)

△候君集跟魏征说完话,便转身看着彤彤,眼神里满是不舍,而彤彤却没有半点挽留他的意思,他感到有些苦闷。将行李递给彤彤。

候君集:彤彤,多加保重,我有事先行一步,过段时日,我再来接你

裴彤彤:不用,你走吧,不必等我,之后我会回去的。

候君集:(强忍着微笑)好,那你好好照顾自己。我候君集,只想让你知道,为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心甘情愿。

△候君集说完,头也不回,策马而去。

17.魏家后舍   外   日   魏征  裴彤彤  

△裴彤彤,抡起衣袖,拉着魏征。

裴彤彤:走,魏哥哥,我们一起到后舍抓鸡,今晚啊,我亲自下厨,给你尝尝我的手艺。

魏征:好啊,我也看看你这丫头的手艺如何。

△两人在院子里围追堵截着鸡,热热闹闹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裴彤彤:魏哥哥,你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还有啊,彤彤已经听说了魏哥哥在朝廷之上为魏伯父平反的事,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彤彤满心崇拜。

魏征:此事,说来话长。

△两人一边抓鸡,魏征一边回答彤彤的问题。

(切回忆画面)

二人之间的拘谨慢慢消弭。

这时公鸡钻至二人中间,二人秉息凝神,互相给对方一个眼色,同时前扑!

鸡扑腾着翅膀从上方飞走。

剩下二人相撞,额头碰额头,两人抱着额头看着对方笑了。

公鸡也嚣张地鸣叫,像是嘲笑二人。

二人不约而同忆起小时候一起捉田鸡的趣事,与现在的情形何其相似!

(切童年抓田鸡的趣事的画面,两人两小无猜,正是豆蔻年华。)

待到拿下公鸡,裴彤彤也变得狼狈不堪,头顶鸡毛,满身泥巴,滑稽的样子令魏征忍俊不禁。

魏征:(指着彤彤)哈哈哈哈...

裴彤彤:(嘟嘴)魏哥哥,你笑什么。

魏征:你看看你自己,把自己折腾的头上全是鸡毛,像个疯丫头一样。

裴彤彤:你还笑我,太过分了。

△裴彤彤冲上去,追打魏征,魏征躲着,就是不让彤彤打到。

18.魏家院外  外  日    魏征 裴彤彤  候君集

△殊不知先前辞行的侯君集并未真正离开,他躲在一旁,将此幕尽收眼底,看着彤彤和魏征如此欢愉的玩耍,他气的咬牙切齿。

候君集:(心声)看来要尽快修书一封,寄给裴松,让他尽快安排我和彤彤的婚事。魏征,彤彤是属于我的,谁也别想抢走。

19.魏家  外   日   魏征   裴彤彤

△日出日落,转眼间裴彤彤在魏家已停留了好几天。

魏征房名紧闭,将自己关在房内。

魏征一直书写文字,避免与彤彤相见。

彤彤几次三番来到魏征门口,想敲门,却又忍住,回身走开。

20.魏家   外   日   魏征  裴彤彤

△裴彤彤来到魏征房门外,轻敲了两下门。

裴彤彤:魏哥哥,你理一下彤彤好吗,你已经在里屋呆了很多天了,彤彤很担心你。

△魏征没有说话,依然房门紧闭。

裴彤彤:(忧虑)魏哥哥,那你出来吃点东西,别饿坏肚子。

魏征:彤彤,你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裴彤彤:好,魏哥哥你照顾好自己。

△说完,彤彤犹豫再三之后便跑出门外。

21魏征房内  内   日

△魏母见魏征躲着彤彤,看着两人如此,内心却也是不忍,便敲了敲魏征的房门。

魏母:征儿,是娘。

△魏征打开房门,让魏母走了进来。

魏征看着母亲,沉默的说不出话。

魏母:(叹气)征儿,你这几日关着自己,又是何必。

魏征:孩儿只想好好思索。

魏母:可你不该这般冷落彤彤,彤彤为了你,这四年间,吃了多少苦,她对你一直念念不忘,从未放弃过你。

魏征:孩儿知道。

魏母:可你又是否知道,彤彤知你一心为你父亲平反,她冒着风险去找独孤皇后告解求情,为我们魏家,为你,付出了多少,彤彤这份恩情,你不可辜负啊。

魏征:孩儿明白,只是孩儿现在不想谈儿女私情,况且,现在的我,什么也给不了彤彤。

魏母:你不是给不起,是看你想不想给。

魏征:母亲......(欲言又止)

△魏母看着魏征的眼睛,仿佛看透了一般,身为母亲,她怎么会不知道魏征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魏母:儿啊,母亲怎会不懂你的心思,你父亲虽然冤名已经洗刷了,但他的枉死之仇却始终未报,你放不下的是这个,你心里有结,解不开,更不想连累彤彤,这些母亲都懂。

魏征:父亲之死,我始终放不下,他死的太冤了。没能为他报仇雪恨,愧为人子。

魏母:别让仇恨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要始终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你有保国为家的鸿鹄大志,可是却被这些仇恨束缚着自己。你父亲知道你为他沉冤昭雪,在天之灵已经十分欣慰,他要看到的,是你成为一个恢弘之臣,报效国家,而不是为一己私恨,止步不前。

魏征:(点头)母亲,孩儿知错了。(恍然大悟)

魏母:母亲给你指两条路参考。第一条路,晋升官场,去当官,当能够让皇帝改变错误决定的好官,为天下人谋福;第二条路,若不当官,便广交见闻,结识天下豪杰,终有一天能为其所用。

魏征:孩儿慢慢领会。

△魏母走出房门,留下魏征一人,魏征细细品味母亲的话语,皱着眉头陷入沉思。

魏征:(心声)若以德报怨,行第一条路,报效当今天子,可这又哪有那么简单。“分科举人,开科取士”的取士之制给了天下寒门学子入仕的曙光,却无法让他们挣脱门第的桎梏。若是无须举荐,每一个学子都有参加考试的机会,凭借真材实料为朝廷效力......这第二条路......

△一番细想下来,魏征望着桌案上忽明忽暗的烛火,火光在他的眼神里燃烧,眼光也愈加变得坚定,心中暗暗下了决定!

22. [endif]魏征书房内深夜魏征小兰魏母

△夜阑人静时分,魏征于书房写诗。

纸上的笔墨挥舞着,劲而有力。

“中原初逐鹿”

刚欲接着写下面的诗句,门外却砰砰砰的几声,小兰喘着大气,闯了进来。

魏征:(疑惑)小兰,这么晚了,你来我这里干嘛?

小兰:(喘气)魏公子,你快去帮帮小姐吧,大少爷派人强行带小姐回家成亲,

小姐不愿服从,魏公子,你快想想办法吧。

△魏征面无表情,置若罔闻,只有悄悄停顿的笔尖泄露了他一丝情绪。内心早已波涛暗涌。

小兰见魏征竟毫无反应,将桌上物体全横扫于地。

小兰:(气愤)魏公子,我没想到你竟这样不顾小姐,小姐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对得起小姐么,负心人。

△小兰说完便转身离去,她对魏征的冷漠所失望。

徒留魏征默默拾起地上物件,眼睛也变得失神落寞。

魏征将纸铺好,拿起毛笔,蘸了一下墨水,强忍情绪坚持把诗写上。

(投笔事戎轩)

魏征写完,望着窗外,思绪万千。

此时魏母轻声走进,看着杂乱的桌上摆件。

魏母:征儿,为何不想想办法,挽留彤彤。

魏征:彤彤有更好的归宿,我该成全她,那样她才幸福。

魏母:一个女人,最幸福的就是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彤彤的幸福就是你,若是真是因此失去彤彤,你会后悔一生的。

△魏征不语,踱步至窗前看着外边,面色晦涩不明。

母亲这时见到案上魏征所作之诗,幽幽叹息,明白魏征心意并非是不喜欢彤彤,只是另有大事要去办,不愿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彤彤牵扯进来。

魏母:你有你的抱负,但记住,彤彤绝对不是你的累赘,征儿,你好好思量。

23.客栈 内  日   裴彤彤  小兰  裴松  候君集

△客栈内,裴彤彤期盼地看着门外,左右来回的踱着步伐,等待魏征前来挽留她。

结果小兰只身回来,并未看见魏征的身影。

小兰:(愧疚)小姐,魏公子他...

裴彤彤:(失望)好了,小兰,我明白了。(满脸认真)你替我带一句话给魏哥哥,告诉他,总有一天,他会主动来找我的!

小兰:嗯嗯,小姐,我一定帮你把话带到。

△裴彤彤转身站在大哥裴松和候君集面前,裴松一脸的责怪的表情,而候君集则装出一副心疼的嘴脸,裴彤彤看了一眼他,嫌弃的离开视线。

裴彤彤:大哥,我今天可以答应跟你回去,但是,你给我两年时间,若这两年,魏征还没来找我,那我的婚事,就任由家族安排。

裴松:胡闹,那个魏征到底有什么好,能配得上我们裴家。

裴彤彤:你今日若不答应我,彤彤就是死,也绝不跟你回去。

裴松:(气愤)你.......

△裴松闻言看向侯君集,候君集给了他一个眼色表示可以同意彤彤的要求。

裴松:好,那我就给你两年,两年后,若这魏征还未来找你,你就得履行诺言,听我安排。

裴彤彤:(点头)好,就这样,小兰,我们走。

△小兰跟上裴彤彤,彤彤绕过候君集,和小兰一起走出客栈。她对魏征有信心。

裴松:候贤弟,为何刚才要示意我答应彤彤,这万一要是这魏征真的来找彤彤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候君集:裴兄,我自有办法,彤彤一定会嫁给我的。

裴松:什么办法,能否告知一二。

候君集:(嘴角扬起邪笑)届时,可请陛下赐婚,不怕彤彤不从。

裴松:此招甚秒,不愧是候贤弟。

[if !supportLists]23. [endif]隋大兴城/皇宫 内  日   杨广 萧皇后 房彦谦 裴矩  内侍臣 群臣

△皇宫高塔之上。大好河山一览无遗,万里河山别样红。

杨广与萧皇后并肩立于高处,华服精致高典,身后群臣陪同。

杨广:(状似情深)皇后,你看这这高塔所见之处,皆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萧皇后:皇上英明神武,四海朝服,天下归心。这江山,千秋万世皆归皇上所有。

杨广:皇后真是善言,不枉寡人对你如此疼爱。

萧皇后:谢陛下恩宠。

杨广:(手一指)你看那东都洛阳,南对伊阙,北据邙山,乃中原核心,若迁都至此,便可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可显大隋天下独尊地位。寡人欲为你大兴东都,许你荣华富贵。

萧皇后:(礼谢)臣妾何德何能,让陛下为我如此。

杨广:皇后不必多礼,朕乃天子,一言九鼎。

萧皇后:臣妾谢过陛下。

△群臣不动声色,却将一切看在眼里,大家心里早已明白皇上的心思。

聪明如房彦谦、裴矩等人更是读懂了杨广这是在暗示识相的大臣主动进言此事。

房彦谦(心声):东都洛阳迁都之事看来皇上心意已决了。

裴矩(心声):看来要尽早进言迁都洛阳之事了。

此时,内侍臣来到杨广旁边。

内侍臣:(轻语)陛下,宇文恺已造好移动行宫,待皇上查验。

杨广:甚好,(牵起萧皇后的手)都随朕前去观看。

群臣:诺!

[if !supportLists]24. [endif]隋大兴城/移动行宫  外  日  杨广 萧皇后 内侍臣  文武百官×100

后宫嫔妃×1000

△杨广携众人前往,文武百官、后宫嫔妃皆早在等候。

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内侍臣掀开红布,巨大的移动行宫显露真面目。

移动行宫不似真行宫那般大,却也五脏俱全,精致非凡,还可以在人力的拉扯下缓缓移动!

25.隋大兴城/移动行宫  内  日  杨广  萧皇后 嫔妃  群臣

△杨广爬上行宫,见到行宫内部金碧辉煌,里面物品与真皇宫几无相差,应有尽有。

杨广满意不已,与萧皇后端坐于行宫龙椅之上,喝酒作乐。

后妃们也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上行宫体验;

群臣也交口称赞,啧啧称奇!

26.商州   内   夜    房彦谦  李祖钦  北齐复国团队成员众人

△商州,北齐复国团队会议。

房彦谦:今日皇上提及为了萧皇后而兴建东都之事,各位怎么看。

李祖钦:为萧皇后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皇上这次兴建东都是必然势在必得的。

北齐复国成员甲:隋朝是隋文帝杨坚通过篡夺后周宇文氏建立的政权,迁都想法也是由来已久。

房彦谦:老夫也是这个意思,今日皇上的心意,其实就是要我们给他进言兴建东都,让他迁都一事更有理据罢了。

李祖钦:常闻皇上言,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皇上想迁都洛阳,打击势力庞大的关陇勋贵的心思也是由来已久。

房彦谦:反正打击他们关陇势力,对我们也是百利无害,皇上的心思也是不愿自己的权势为人左右,我们明日就进言,迁都洛阳一事。

李祖钦:房御史说得是,他们关陇氏族,也欺辱我们够久了,是该好好打击一下他们的气焰,为我们下一步做打算。

房彦谦:明天进言迁都之事,就劳烦李大夫了,看皇上是否是这个心意。

李祖钦:在下必不辱使命。

△众人起身拜过房彦谦离开。

27.商州  内  夜   房彦谦  仆从

△散会后,房彦谦唤来近身仆从。

房彦谦:高齐这几日的状况如何?

仆从:秉御史,高齐自海上救起后,便将前尘往事尽忘。

房彦谦:大夫怎么说,能否医好。

仆从:大夫诊断后确实也束手无策,高齐的精神状况至今不见好转。

房彦谦:好的,我知道了,让大夫好生医治高齐,一有好转立刻汇报于我。

仆从:小人领命。

△房彦谦望着窗外的星辰,陷入沉思。

[if !supportLists]28. [endif]隋大兴城/朝堂  内  日  杨广 裴矩 房彦谦 李祖钦 宇文述 关陇勋贵×20

北齐复国团队官员×20

△到了上朝之日。

内侍臣:皇上驾到。

群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广一袭龙袍加身,端正于龙椅之上,威严非凡。

杨广:众爱卿平身。

群臣:谢陛下。

杨广:今日有何事上奏。

△李祖钦用眼神示意房彦谦,房彦谦用眼神回应,两人暗自沟通,决定按昨晚所商依计行事。

李祖钦动身,正准备上前奏言,却不想一旁的裴矩先行一步,侧身上去行礼。

裴矩:秉陛下,臣有一事相奏。

杨广:裴侍郎,旦且说来。

裴矩: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鱼北允衣,必有迁都!自文帝始,便早有迁都之意,大兴实不符我大隋千秋基业之稳固,若想真正一统天下,非迁都洛阳不可。

杨广:(心情甚悦)裴侍郎所言正合朕心中所想,自古帝王,何尝不留意洛阳,

洛阳本乃就中原咽喉之地,其地位不言而喻;所不能迁都者,都有其因,或是九州大地未能一统,或是困于国库空虚,迁都洛阳一事皆不能得其所偿。今朕一统天下,国富民强,正是迁都的好时机。

裴矩:陛下圣明。

△宇文述为首的关陇勋贵们听完,早已按奈不住,仇恨的盯着裴矩等人,宇文述更是直接上前谏言。

宇文述: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大兴乃隋朝基业所在,我大隋之所以如此兴盛,正是因为一直遵守祖训,坚其根本。迁都之事万万不可草率决定啊。

裴矩:正所谓不破不立,迁都乃大势所趋。

宇文述:无知,抛弃根本,弃祖训于不顾,枉为人臣。

裴矩:我大隋七德既敷、九歌已洽、四海富有、士马全盛之际,正可建都洛阳。此乃顺应天道,何如大人所言。

宇文述:大兴人才济济,地灵人杰,帝王之气旺盛,文帝千秋功业皆于此而成,怎可任你三言两语,将这基业根本抛之。

关陇勋贵:宇文国公所言在理,迁都之事断不可行。

其余大臣:迁都之事势在必行,望陛下早下决断。

△地下群臣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迁都一事。

杨广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凝重,见下方楚河汉界,关陇与非关陇势力分明,令他坚定了兴建东都的决心,不可让关陇势力继续膨胀,威胁帝王的权威!

杨广:(大呼)停议。我大隋开朝以来,都城一直是大兴,祖上基业也在此建立,此乃基业根本。但因久经战乱,大兴已然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洛阳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更具"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迁都一事朕会三思而后行,众爱卿不必再多言,朕自有主张。

△在场群臣,焉能不知他的弦外之音?兴建东都看来只是早晚之事了。

关陇勋贵气的面色铁青,而宇文述更是咬紧牙根,盯着裴矩于房彦谦等人,仿佛想将他们生吞活剥了一般。

房彦谦看着阵脚大乱的关陇勋贵们暗自窃喜,看来自己的猜测全然正确。接下来旗子怎么走,他在心里也暗暗有了打算,他看着旁边的裴矩,一副得意洋洋的嘴脸。

房彦谦:(喃喃)山东人也真是按奈不住。

29.魏征家中  内   日   魏征  魏母  军官   军士×20

△杨广登基后,杨谅便开始招贤纳士,网罗天下人才,魏征便是其中之一。

魏征和母亲在家中闲坐,这时一队官兵闯入。魏征看这官服,发现乃汉王杨谅部下。

军官:你好,魏公子,汉王请你到军中一见。

魏征:魏征只是一介草民,怎劳汉王如此大费周章。

军官:魏公子切莫推迟,不然小人也无法向汉王交差,魏公子莫让小人难做。

魏母:征儿,既是汉王来请,便过去见一面罢,礼节还是得要,至于你如何抉择,母亲都支持你。

魏征:(思索)好,既是如此,待我整理片刻,便跟你去见汉王。

军官:好,那小人在门外恭候魏公子。

魏征:娘,孩儿去去就回。

魏母:一切小心。

30.并州/军营  魏征  杨谅  仆从 士兵×10000

△并州,杨谅军营,将士们正在演武。

魏征被仆从带上高台,见到杨谅。

魏征:(行礼)草民拜见汉王。

杨谅:魏先生不必如此多礼。

魏征:谢汉王。

杨谅:魏先生,恭贺你平反成功。

魏征:了却一桩心愿,还父亲一个清白,分内之事罢了。

杨谅:四年前请你来,你不至,可丝毫不给我机会啊。

魏征:汉王恕罪,当时草民确实有要事在身。

杨谅:魏先生,来,与我一同观看我这底下操练的队伍。

△魏征和杨谅从上俯瞰下方操练的队伍,动作有素,气势恢宏。俨然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勇猛之师。杨谅满脸骄傲,魏征也从内心叹服。

杨谅:你看我这军队如何。

魏征:强大,勇猛,乃大隋之福

杨谅:大隋现在就看他们了。(镇臂一挥)停!

△众将士停下操练,看着高台,等候杨谅的训话。

杨谅:(指着魏征)知道此人是谁吗?

众将士:不知。

杨谅:可还记得四年前的辽东之役,那支助我大隋击败高句丽的杂牌军,此人,正乃那支杂牌军的先锋,魏征!

△士兵纷纷举臂高呼,擂鼓阵阵,为魏征呐喊。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杨谅:魏征,你看这支军队相比于你那支杂牌军如何。

魏征:汉王军队整齐有序,训练有素,乃王者之师,非杂牌军可比拟,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队伍。

杨谅:当年征战高句丽,强的不是那支杂牌军,而是你,魏征;若我将这支军队交付与你,必当势如破竹,勇不可挡。

魏征:汉王言重,魏征乃一介草民,哪来的治军之道。四年前我乃迫不得已,上天眷顾才使撑到大军到来,功在来柱国与高仆射,况且汉王手下人才济济,不缺草民一人。

杨谅:(胸有成竹)你不必急着做决定,我已派人将你母亲接到并州好生照看,你可与家母团聚,认真思量,我等候你的答复,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魏征:(困顿)汉王,容我好好思量。

31.并州/府内  内  日    魏征   魏母

△魏征与母亲在杨谅安排的住所团聚。

魏征疾步走近跪于母亲身前。

魏征:孩儿不孝,不仅不能保护母亲,反而连累母亲受累。

△魏母扶起魏征,满脸慈容。

魏母:此事与你无关,为娘说过,你只需遵从你的内心去施展你的才华,千万不要因为娘而放弃你所追求的抱负。

魏征:(感叹)人微言轻,孩儿发誓,定不让母亲再受半点委屈!

△魏征心里下定决心,(心声):让皇上行取士改革之事,刻不容缓。

32.隋大兴城/宫廷内阁   内   日     杨广   候官

△大兴皇宫,内阁处,杨广正拿着奏章查看。底下候官进来。

杨广:何事。

候官:秉陛下,汉王杨广最近操兵练马,四处招贤纳士,意图不明。

杨广:(冷漠)看来我这五皇弟实在没法让朕安心啊。

候官:陛下,臣查到,魏征也在汉王帐中。

杨广:什么?魏征!

候官:是的,四年前,魏征和汉王在辽东之役征战高句丽的时候就有过交集。

杨广:(目光锋利)传朕旨意,让汉王把招来的贤士请进宫中,还有,魏征,一定要在其中。他若是敢不从,必有二心,我也早做行动。

候官:臣领旨。

33.并州/千人大会会场  外   日    杨谅  军官将士×5000  贤士×1000

△次日,杨谅举办的千人大会正要开始,将士们严格把控着会场,以防不轨之人混入其中。

场会人声鼎沸,千人大会济济一堂,好不热闹!

相关文章

  • 魏征传

    《魏征传》 第十六集 第一稿 魏征德报十年怨彤彤四载眷恋情 本集主要出场人物(按出场顺序): 杨广,36岁。隋朝第...

  • 180625太宗怀鹞

    唐太宗得了一只鹞(看字形,该是一种鸟),他正逗着玩呢,小太监传魏征来了。 太宗担心被魏征看见了会说他玩物丧志什么的...

  • 魏征

    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

  • 深度学习框架演进简史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新唐书 魏征传》 本文主要从设计思路上分析,不考虑生态、分布式等其他其实也很重要角度。 ...

  • 再学《谏太宗十思疏》

    今天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以“敢谏”著称。 “敢谏”需要胆识,但更需要“智慧”,是为“会谏”。 魏征...

  • 我,才6岁

    《旧唐书·魏征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每天和6岁的三扬相处...

  • 自古皇帝多疑心之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上回我们说到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怀念地说,自己没了一面心爱的镜子。唐太宗为魏征罢朝五日,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

  • 2022-11-14

    《故事里的人生》230 砸了魏征的墓碑和死后与马周为伴 魏征与...

  • 智者对话-魏征李世民语言交锋3

    李世民表示既往不究,宽恕了魏征,就等着他谢恩。 等来的却是魏征不紧不慢地说:“请问殿下,是否仅恕魏征一人?" 李世...

  • 魏征其人

    魏征(580--643)是唐朝魏州人,现在的河北省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其敢于直谏皇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征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la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