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露天电影,现在几乎很少见到了,年轻人想看电影都会去电影院,而且看的几乎都是场面很大,拍摄精细的故事大片,在电影院看电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时代不同,条件也就不一样,回想起过去的乡村,看一场露天电影,就像现在看大片一样激动兴奋。
那时候的露天电影几乎都是黑白片,电影故事大都以战争题材为主,那些战争电影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对小孩子的吸引力特别大。那时候公社成立了一个放映队,转流到各大队放电影。
放电影的场所一般设在大队部,有学校的地方就在学校操场上。一块黑白幕布,一部放映机,一部柴油发电机就可以放露天电影了。
那时候乡村娱乐设施少,电视机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手机,电脑这些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农村有一部简单的收音机就已经很了不起,更多的是通过有线广播了解外面的新闻。
有线广播在过去农村比较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它的用处就是听公社领导的广播报告,了解一些时事新闻,以及天气预报。有线广播早晚八点各播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
有线广播里播放最多的是《东方红,大阳升》,《大海航行靠舵手》,播放完歌曲后就是公社领导作广播报告,然后就是播音员播一些时事新闻。有线广播的内容千篇一律,听得人心烦。
有收音机的家庭,倒是可以听一些新歌曲,听一些评书故事,不用像听有线广播那样的内容。不过那时候的收音机很少,不是随便买得起的,大多数人还是从广播里了解外面的新闻。
物质条件差,精神生活匮乏,公社放映队轮流放映的露天电影,对乡村里的人们来说那可是一道享受不尽的精神大餐。人们在劳作之余,总在期盼着放映队来大队部放电影。
那时候看场电影大概是一个月左右,一个公社二十多个大队,放映队每个大队放一次就得二十多个晚上,还有下雨下雪天不能放电影,所以看一场电影基本上要个把月。
不过,我们那里驻扎了一支通信部队,部队里的放映员有时会义务到大队部放电影,我们不用等公社的放映队来,就可以免费加餐看露天电影。
每当有露天电影看时,学校操场上便吸引了全队的社员,不管是青壮年,还是老弱妇孺,只要能走路的都会拿着小凳子,去操场上占位看电影。放映机前面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放映机后面也站满了人,整个操坪上全是看电影的人们。
农村看露天电影的热闹场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男女老小自带凳子,沿着山村小路从不同的地方走来看露天电影,这也许是留在记忆深处最深的乡村印象。
那时候的人们守在山村里,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贫瘠之地要饭吃,斗天斗地斗自然,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值得永远回忆,露天电影也许是人们劳作后的一种消遣娱乐,一种精神享受。(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