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辰
我携书而行,走到2017的当口,知道你要来,便放缓了脚步一路等候。终于,我看到了你,伱,还有妳!没错,我看到了你们!那是一张张新鲜生动的面庞,它们迥异独特,却因着相同的爱好和相似的心灵走到了一起!于是,我们且行且歌,且歌且舞:以字为路,一路唱和;随文起舞,轻舞飞扬。
①
午阳是个羞涩的孩子,看起来喜欢独处。其实他渴望融入欢乐的圈子却害怕拒绝,不敢表达,只好一直默默地拘谨地观注着周围的变化,不断在心里打量对方,也在衡量自己。
朋友间的交往是平等友善的,常常旁观的他或许在猜想:贸然强硬地闯入他们的圈子,也许并不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交往的快乐,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排斥,不如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等待,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底气。
这个安静的孩子渐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不满十岁的他总能抓住老师讲课的要点,用自己的文字去践行,屡获老师的青睐;从最初结结巴巴的阅读到后来自信流畅的朗诵;从不知所云的描述到新颖独到的视角……他越来越让大家刮目相看,直到最后一课,他终于自然地融入他们的游戏环节,以不可或缺的角色形象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有些孩子就是缓慢发芽的种子,给他应得的阳光和雨露,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化育,不用着急不要怀疑,他可能不会按照你的想像去发展,但他一旦萌发,定会呈现让你惊喜的独特生命力量。
为孩子修改作文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类孩子,他们不拘一格,却又散漫无章;他们积极乐观,转瞬消极懈怠;他们满腔热情,忽又僵滞疏懒。总之,他们精力旺盛、情感充沛、表演欲强,他们反应迅速,完成任务轻而易举。他们机敏聪慧,却自以为是,浅尝辄止,往往败给耐性和恒心。像惊雷过后的大地,萌动蓬勃春意盎然,却要不时地接受暴风骤雨的洗礼才能愈显风光。
云苏、小丫、振坤和鑫都是这样的孩子,他们善解人意,能敏锐地捕捉到寻常中的不同。一句诗一首词一段不经意的对话都能触动他们的心,引发他们强烈的诉说欲望。他们的心底有根敏感的琴弦,常与外物共震,弹奏着不为人知的喧哗热闹,如果能及时地引导他们吟唱出自己的心声,那一定是最动人的乐曲。
在坚持中锤炼出勤奋的标签,在努力中打磨出沉潜的气质,惟愿这段与文字相伴的时光能一直美好他们成长的岁月,让他们在通往未来的长路上仍与文字为伴,不惧风雨。
某份备课草稿也有许多像雨洁、欣瑶、婉清和忞玥一样的孩子,他们并不张扬的个性里蕴含着丰富的感受力。他们不急躁不冷淡,热衷深入思考,拥有沉着的表现力量。他们的成长过程和架构金字塔一样——最初的奠基阶段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形成深厚的根基后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初,他们有的词汇贫乏有的逻辑混乱有的语言冗赘有的结构松散,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每个人都迎来了自己的变化,雨洁开始尝试着因文而异抛弃千篇一律的总分总,婉清有条理地呈述自己的观点,欣瑶渐渐形成细腻有趣的行文风格,最喜忞玥——充满诗意的语言,细致入微的观察——领衔众人。
②
一个完全封闭自己的正常人是不可想象的,每个人都会有表达的欲望,或歌或舞或文或字,当他找到某种让自己恣意的方式表达后,他会常加练习渐臻纯熟。
我们的情感用文字呈现会更觉真诚,我们的思想用文字表达更见庄重,我们的观点用文字表述更显明晰。用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是最简单通行的方式之一。
和我一起用文字书写生活“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写作是把我们想说的那些用语言无法穷尽的话用文字来展现,拥有想写的强烈愿望是我们提笔的要因。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每个会说话的人都具备写作的能力,只是走着走着,我们就忘了还有用文字表达自己这回事,如果能在心底激发起用文字表达的愿望,那么写作之于我们将易如反掌,正所谓不悱不发。
听,说,读,写——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往往,我们忽略了过程的建构直接将视线落在了结果上面,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表现在过于重视技巧方法的学习。技巧是死的,是容易模仿的,短期内确实可以写出文字美观、结构优良的文章,但它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同一个仅凭修饰外表便能轻易获得赞美的人是不会再将心思用于思想提升的——缺乏过程支撑的结果是经不起深层检验的。
漂亮的皮囊千千万,有趣的灵魂鲜少见。对文章内容的质量应该引起重视,文章的品味高低即是个人精神品格的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文字技巧与思想观点俱佳的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技巧的研习、阅历的积累、思想的深化综合在一起才可以形成得心应手的文字表达效果。
古诗云:“功夫在诗外”,又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得多了,想得多了,我们的思想有了充足的战斗力才能自如地驾驭文字,才不会空洞无物,味同嚼蜡,也因此真正实现文字为思想服务的理念。
最后将关于读书的一段话送给一路同行的大家: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往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