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教育的五把“刀”,刀刀致命!

家庭教育的五把“刀”,刀刀致命!

作者: 钟泰源学校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22:28 被阅读0次

曾有一位教育部长特别对家长说过两句话:“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要有合理的预期。”

简单来说,就是:

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

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

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

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成长发展。

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是盼子成才心切的父母们,可能无意中把自己逼成了“龙门刀客”,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看看下面这五把刀,你用过几把。

第一把刀 溺爱,抹杀孩子自主能力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孩子养废吗?是对他百依百顺的溺爱。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想吃什么就做,想要什么就给。

有一句话叫“惯子如杀子”,父母越轻易满足孩子,孩子越容易没出息。

保姆式地为孩子包办一切,不仅会毁了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很容易养出“白眼狼”。

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苏明成就是典型的“啃老”一族,并且“啃”的理直气壮,而苏母就是纵容他啃老的“罪魁祸首”。

他就像我们在生活里常见的,那种被惯坏了的熊孩子,觉得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任性而暴躁。

找工作时,苏母掏钱;结婚时,苏母掏钱;买房时,苏母掏钱;装修时,苏母掏钱。

最后,把苏母还把所有养老钱都搭了进去。

苏母过世后,苏明成无老可啃的时候,就忘记了爱他父母。即使在照顾着父亲的时候,心里也满是嫌弃。

工作上,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得过且过。最终,妻子离开他,自己也坐牢。

在原生家庭里,他一直被无条件满足,但走出这个家庭,却再没有人那样没底线地满足他,原本那个被溺爱的小男孩,就变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巨婴。

关于爱,父母总是容易走向极端,要么吝啬于给爱,让孩子从小缺爱,要么给得太多,捧杀了孩子。

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参与,却不能代替。懂得放手才是真正的爱,你替孩子避开的风险,生活总会如数奉还;你替孩子走过的路,孩子还要哭着自己重新走一遍。

第二把刀 争吵,砍掉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父母互相诋毁、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导致孩子易怒易暴,有暴力倾向。

更严重的是会让孩子对家庭充满了失望,影响今后的交友观、择偶观。

当他感受不到家庭带给他的爱和温暖,自然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爱与温暖分享给家人。

之前后台有个粉丝留言说:“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爸爸妈妈吵架,都躲在房间里,觉得每一分都是煎熬;后面长大后,父母吵架时,我就会冲父母吼叫;

现在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心情不好,就爱摔东西,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这位男生,就受这种不良的家庭氛围影响,也变得脾气暴躁。

如果两人观点有冲突的时候,可以先各自冷静一下,事后再谈,如果实在忍不住,也要避开孩子再讨论。

不在孩子面前诋毁伴侣,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养。

第三把刀 对比,冲垮孩子自信心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说:“长期处于被父母比来比去阴影里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体会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

他们的内心就像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缺乏原本属于一个孩子的生机与活力。”把孩子随便和别人比较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一。

如果说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孩子在努力获得父母认同的过程中,会以父母的要求作为行为规则的标准。

小的时候孩子判断力往往比较弱,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只是努力成为父母称赞的孩子,逐渐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当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就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孩子。

父母要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太多可比性。能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固然好,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

父母越爱比较,孩子越自卑,成长越缺乏力量。反而父母越相信,孩子越自信,成长得越好。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第四把刀 唠叨,助长孩子的逆反心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家长喜欢不停地嘱咐、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

父母一直对孩子叨叨,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噪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选择性失聪,左耳进右耳出,该干啥还干啥,让父母更加抓狂。

其实,唠叨是最无用的家教,甚至会适得其反。永无休止的唠叨,对孩子就是精神上的疲劳轰炸。

没完没了的说教批评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挑起孩子的敌意,使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断紧张激化。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面对家长的唠叨时,就产生叛逆心理,孩子的内心往往是:

“你越让我怎么做,我就越不怎么做。”唠叨属于父母的一种负面情绪,实际上是对孩子身心的控制。

为了逃避,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拒绝或抵触父母的唠叨,不但不愿意去听,还会对你的“攻击”变成“防御”。

当孩子对父母建立起防火墙的时候,也很容易把我们要传递的爱和关怀一并拒绝。让唠叨变成恰到好处的叮咛。

父母与其唠叨,不如采取少说、多听、多行动的策略,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第五把刀 打骂,刺伤孩子自尊心

还记得9月武汉江夏一中14岁男生跳楼事件吗?14岁的男生在教室玩扑克牌,被老师请了家长。

男孩母亲气冲冲赶来,看到站在楼道的儿子,扇了两巴掌。接下来对男生又是掐脖子又是戳额头。

母亲离开后,他默立了两分钟,突然爬上栏杆,一跃而下。经过抢救,男孩伤势过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人来人往的教学楼楼道,在朝夕相处的同学面前,他的自尊被啪啪两个耳光打落在地,碎裂成渣。

不管是因为一时气不过,还是想要给孩子留个教训,但结果却是,把孩子推上了不归路。

事情发生后,我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我没先想过杀我的父母,但我曾无数次想自杀,把命还给他们。”太令人心酸了。

长期被父母打骂、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很难阳光健康的。打孩子不是爱,是父母以爱为借口的发泄。

《原生家庭:如何修正性格缺陷》里曾写道:“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也许在少年时期,打孩子可以起到暂时性的作用,但是等孩子长大成人,那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胆小,甚至憎恨、敌对情绪。

童年时挨过的打和骂,将会成为他们与父母、与亲近的人、与社会的隔膜。

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能否“应试过关”,要用一辈子去学习。

文 | 优妈

来源 | 优秀父母必读

相关文章

  • 家庭教育的五把“刀”,刀刀致命!

    曾有一位教育部长特别对家长说过两句话:“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要有合理的预期。” 简单来说,就是: 要孩子...

  • 善意如刀,刀刀致命

    文︱阿怡 阿怡的读书笔记 09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类话语:我这样是为你好,我是出于好心做这件事,我是善...

  • 【cos正片】复仇的魔女黑贞德 cn:三刀刀刀刕

    贞德[Fate] cn: 三刀刀刀刕 微博:三刀刀刀刕 摄影: 萧影 化妆: 三刀刀刀刕 后期: 萧影殿下 协力:...

  • 刀刀有理

    文/何必悲欢改编自杨浩龙《杀猪刀》 刀个刀个刀刀那是什么刀, 刀个刀个刀刀一把杀猪刀, 一刀一刀一刀刀刀催人老, ...

  • 拼,砍价免费拿的秘密

    写在前面: 刀个刀个刀刀那是什么刀,刀个刀个刀刀一把砍价刀一刀一刀一刀刀刀催人老,我的砍价时间已经不足了 上周日一...

  • 没有学生捅你刀子,但有学生为你撑伞吗?

    又有老师倒在了学生刀下,很多刀,刀刀致命,很惨! 网上说什么的都有,说老师负责的,说不该补课的,等...

  • 耍口刀

    一刀又一刀伐木当材烧一叨又一叨点烟吹胡稍一刀胜一叨一叨口舔刀一刀能见血一叨嘴皮焦刀刀木叶新叨叨催人老刀刀刀刀刀叨叨叨叨叨

  • 生活如刀,刀刀致命‖《Hello!树先生》

    阿树,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东北青年,他勤劳善良、正直热心、爱讲义气爱打抱不平,看似对生活充满希望,实则在...

  • 镜子(开端)

    今天听到一首很有趣的歌曲,歌曲名《杀猪刀》。 刀个刀个刀刀一把杀猪刀,一刀一刀一刀刀刀催人老…… 练习这首歌曲是为...

  • 父母伤害孩子的8把刀,刀刀致命

    孩子放学后不愿意回家的真实原因,父母知道吗? 因为家中有孩子害怕的八把刀,这八把刀握在父母的手中随时都有可能插向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的五把“刀”,刀刀致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pv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