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或者薛家最开始的目标不是贾宝玉,至少在送宫花之前。巧合的是薛宝钗看宝玉的玉就是发生在送宫花前后,送宫花有人解释是代表薛宝钗待选公主侍读的落选,朝廷以宫花作为恩典跟答复,既告诉了应选者也保全了应选者的脸面。金玉良缘可以理解成薛宝钗落选后,薛姨妈跟薛宝钗临时起的谎,莺儿是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肯定也参与了,薛大傻子也知道所以跟薛宝钗吵架的时候才会大嘴巴说出来,为啥前后说法不一,就是因为这个谎出现的时间太短,参与者都没有相互对好词。至于金锁对于薛家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璎珞项圈这类装饰但凡有钱人家小姐都会有,所以薛宝钗突然多出来个金锁也不会招人嫌疑,更何况薛宝钗还煞有介事的贴身放。但凡金玉良缘是薛宝钗从小就有的,莺儿作为贴身丫鬟也是从小服侍怎么会说漏,薛大傻子又怎么会用这件事吵赢薛宝钗,要知道薛宝钗连林黛玉都能怼得过,还怼不过薛大傻子?理由只有一个金玉良缘的事情上薛宝钗没底气心里发虚,再吵下去指不定薛大傻子会说出什么所以就只能哭来停止争吵,不然外人听到了母女两的算计就要落空了。濑头和尚给了薛宝钗这八个字,薛家或许压根没在意,直到薛宝钗落选才又想起来这八个字,薛姨妈联想到宝玉玉上的八个字,母女两就合计了这么一出好戏。
薛姨妈这时候已经转移目标到宝玉身上了,毕竟他们他不缺钱缺的权,钱再多皇商又如何,也只是个商人,那年头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薛宝钗自然不甘心就这样下去,进宫本来就是途径之一,但是落选了就瞄准了宝玉。就算贾政这一代已经手里没啥实权,但是依旧是继承爵位名正言顺的官宦之家,加上王夫人跟薛姨妈又是亲姐妹,亲上加亲自然成了首要目标,不过王夫人没接薛姨妈的话茬,足以说明贾家还有王夫人并不信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金玉良缘。薛家说金锁的来历,最重要的还是后面那句要将来配玉,至于是不是和尚给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出金玉良缘就行了,只要金玉良缘这个说法散出去,那就成功了三分之一。古人其实很看重颜值的,相由心生,而且颜值这个东西,长得好看正派,真的很容易加分,就像三国里的庞统诸葛,诸葛亮说庞统比他有才十倍,但是刘皇叔最开始看他长相猥琐,都不重用他。
在癸酉本中薛宝钗被描述为姿色一般、先天壮,是影射了皇太极本人外貌特征,而并非是作者对薛宝钗偏见的体现。看过画像便知黄台吉其人是一个胖子,并且至今还留有他本人生前穿过的龙袍为证。“薛宝钗得玉”这一情节它最首先一层是影射了满清立国史上著名的黄台吉得玺事件。崇祯八年,黄台吉征察哈尔部缴获了当年元顺帝北逃遗落于大漠中的元朝传国玉玺,上书“至诰之宝”四字,如字样所示,这并非是当年秦始皇得到的和氏璧,而只是元朝庭仿着传国玉玺的传说自制的“假宝玉”。为此后金举国庆贺(还跑去明朝边境大肆劫掠了一番),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受玺仪式,后来又被清政府包装宣扬为了满清崛起受命于天的重要证据。这段故事细节上疑点重重,史料之间也有不少矛盾之处。但我不是在研究清史,不辩真伪。薛宝钗得玉映射了皇太极得玺事件,又向深层次地影射了满清入主京城夺得皇权,古人讲天人感应受命于天,平民白手起家最终得到天下必有“祥瑞”降临来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得玉、得玺、得玺,逻辑上是一脉相承。而薛宝钗的结局葬于风雪蛮荒之地,是黄台吉费尽一生心机最后也没能进入山海关,死在了关外这一史实的影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