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1819/dd243f6cd28b8423.jpg)
在旅行社工作,培养新人时除了查票技术、销售技巧、公司制度之外,我更希望能提升他的认知层次,思考方式,以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分析政策,公司架构,来推演出背后的逻辑与理论。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想让别人做好一件事,就要让他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我很赞同李笑来说:不能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机会的人,实际上没资格当老板。
当然公司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也想把我升到管理层,理由是我脑子里有“管理”这个概念。但即便如此,仍然解决不了当下面临的人才困境,无人可用导致更进一步的增长缓慢。
我们老板常说,我们在上海的分公司有一名92年的员工做事有条有理,清清楚楚,素质极高。而我们在意大利的员工正好相反,收到一百封的简历,90封都是垃圾xXX音乐学院毕业、XX美术学院毕业,有什么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反差?抛去外部因素,我们从企业内部去看,有两个因素很重要:‘’魔鬼训练营‘’与‘’打造学习型组织”。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刚出社会通常都是素人,如何最短的时间内成为职业精英?
运用:使用“7-2-1模型”投资员工
“7-2-1模型”,就是对员工培训的投资,,70%来自“工作中的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
第一, 工作中学习。
工作本身,并不是学习。只有从工作中提取出了可被重用的经验、教训、方法、逻辑、理论,才是学习。
那应该怎么做的呢?鼓励员工养成“日思”或者“周思”的习惯,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每个项目结束后,养成“复盘”的习惯,把经验提炼出来,变成“知识;把方法保存下来,变成工具。
第二,向他人学习。
别人的日思、周记、复盘、对自己的成长也 非常有价值。
每次项目复盘后,请负责人做一次分享。也可以把这个分享常态化,变成比如“周五讲坛”,每周五晚上请一位员工讲讲自己最近研究的话题,及帮助其他员工成长,也锻炼分享者演讲。
第三,正式的培训。
正式的培训,是“工作中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不可替代的。
管理者对“正式的培训”的认识,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老板认识到培训很重要,自己满世界参加培训,但不愿意给员工花钱做培训。我常建议他们:让员工的脚步,跟上你的思路。
第二阶段,公司认识到培训员工很重要,建立了培训体系,甚至企业大学,开始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和专项的培训预算。这个部门的出现,是把员工从消费品,变为投资品的重要分水岭。
第三阶段,公司终于认识到,投资员工培训,最大的受益方是公司。于是,很多公司把员工每年正式培训天数,纳入绩效考核,强制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牺牲员工培训。比如我在微软时,我的考核指标里就有一条:参加不少于10天的正式培训。
小结:认识贝尼斯定理
贝尼斯定理,就是员工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你可以考虑用“7-2-1模型”,有效地投资员工,获取更大的企业收益。
#分割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我有与人打交道的知识,你有如何独立思考的知识,他有高效制定流程的知识。公司全体员工拥有的知识总量,就是这个公司的总价值。培养人,就是在增加公司的知识总量。那具体应该如何培养呢?我们也学了四种方法。
首先是魔鬼训练营。课程系统、强度巨大、保障充分的魔鬼训练营,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在白纸上画素描,给员工建立系统、扎实的能力基础,然后等待时间给素描涂上人生的色彩。
首先,当然是技术:
其次,是职业素养:如何打电话、写邮件、守时守诺;
再次,是公司的逻辑:如何报销,如何请假,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可怕的勤奋,让他人变得伟大的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用魔鬼训练营培养新员工,我们还要着重培养有高潜力的老员工。那什么样的员工,才是高潜力员工?你可以从三个角度判断:1)强烈的升职意愿;2)突出的领导能力;3)风险共担的敬业度。
对员工培养,70%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魔鬼训练营、高级潜力员工计划,都是“正式的培训”,都是向外购买知识。那可不可以“向他人学习”,在组织内部复制知识呢?
周五讲坛,就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做法。除了把一个人的知识,复制为更多人的知识,周五讲坛还能锻炼分享者的演讲能力、自尊和自信;增进员工以及团队之间的了解、降低协作难度;并且帮助领导发现有潜力的优秀员工。
除了“正式的培训” 和“向他人学习”,那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呢?轮岗计划,就是一种“工作中学习”。让员工稳定在岗位上,越钻越深,能帮助我们培养攻城略地的将才;让员工不断轮岗,提升维度,能帮助我们培养运筹帷幄的帅才。
参考资料 刘润 五分钟商学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