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的早会,同样的庄严。我们,在轻灵的歌声中开启了一天的深入学习。
早会楼道
生物课堂,与我们大相径庭。为了学生更深刻的体验,两天的学习都转战至实验室。几张长桌,几个小组,利用人少的优势开展实践与理论并存的小班教学。课上,当老师将腹中经纶一一输出后,就移步至墙边的实验台。与电子显微镜相比,我们的光学显微镜稍稍逊色。显微镜下,启封了从未有过的视野。虽是黑白色彩,但着实清晰。细至能看清每个细胞壁及气孔的精细构造。通识课更像一节传授经验、探讨社会话题的课堂,不像我们的政治极具理论哲学与书香气息。这一节课,她们与老师更像打开心扉畅聊的朋友。但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的文科学习较类似,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由此可见,缜密的思维必不可少。
观察植物气孔再来谈谈上课的方式。课堂总是那样自由、民主。学生的活跃程度,常颠覆我们的想象。回答问题,无需站立。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直接、更亲切。在这里,老师与学生并无传统文化中的尊卑,也无年龄的横沟,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密无间。学习时,并未像早会般鸦雀无声,而是释放天性的最佳时机。她们说笑、聊天、甚至起哄,做自己想做的事。蚊子般的嗡嗡声响绵绵不断,呼声喊声声则是看准时机开始此起彼伏。而老师,似乎毫不在意,仍然动情地讲解。她们并非所有时刻都是如此,也并非所有人都会这样。或许只是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劣,明确自己所需的教学,自我规划学习内容。学习时便专心致志,不受旁人耍闹的侵扰。玩闹时同样尽兴专注,开怀大笑,轻声交谈。她们对自我认识的清醒,让我钦佩;她们收放自如的自制力,让我诧异。
英语课上偶然的手机铃响,老师只是顿了顿,平和地问这是谁的。无人认领,也并无怪罪,只是玩笑地说学习不需要手机。同学们嬉笑地反驳,不解地补充手机同样可以用来学习,为何禁止。老师举例解释,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化解了铃声的突兀,同样用丰富的论证说服了辩驳的同学。另一差异在于时间的把控。不知为何,这的老师不急于把脑中丰富的知识储备复制给我们,不急于将课本的精华移至我们脑中,更不急于将课堂的每分每秒利用充分。她们,不吝惜课堂时间,可以一对一讲解报告;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解答考试要求的疑问;可以为了缓冲上一个学习任务的紧张刺激留下时间,给同学休息。这份民主,似是同学与老师之间无声签下的协议,老师给予足够的空间,同学便会把控其中的度。
英语话题讨论课班级文化布置
英语课题讨论
通识
出乎我的意料,拔萃同学们的父母,很多都来自境内。我的buddy母亲出生于香港,父亲曾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虽然出身在香港,但对境内也一切也不是孤陋寡闻,只是没有具体深入的了解。两地的文化差异与教学不同,衍生出不一的思维方式。而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会远。性格的磨合,学习的交流,包括祖辈流传下来的思想都会为我们修建高速公路。许久之后,仍能迅速回温友情。
楼道操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