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我国新课程改革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基于这种理念,教育届的专家们提出了关于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策略、方向、手段等等。
在罗群雁校长的全力推荐下,我认真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课程逻辑》一书。
该书从“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反思”“我国课程创新”到“课堂教学的重建”“课程人的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对课程改革做出了全方位、高屋建瓴的思考,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
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式改革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某一时代的知识观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代学校教育的课程形态、教学特点与学习方式,因此,把握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的知识观是建构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前提。
传统课程体系信奉客观主义的知识观,视知识为普遍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掌握的真理,由于以主客分离为基础,课程式当之无愧地成为知识的载体,成为一堆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总汇。
但在传统的知识信念支配下,教学始终是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明示的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始终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新课程首先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使人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其次,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
网友评论